从教材编“写”变化看高中“作文”规划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1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并没有对“作文”或“写作”进行专门论述,仅指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对应于“听、说、读、写”等表现性行为,“表达与交流”应该属于“写”.本来,语文教学视域下的“写”问题就多,譬如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教学混乱,效率低下等,现在新课标将“作文”“写作”与“表达与交流”“写话”“习作”“高考作文”(详见拙作《“写作”“作文”和“高考作文”辨正》)等概念混用,这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鉴于此,笔者基于对十二年中小学教材编“写”内容的梳理,结合实施多年的“微作文”校本课程,认为高中“作文”教学应立足实际,重新规划.
其他文献
单元整体教学是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潮流.“单元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叙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1]立足于学科素养和单元视野,结合当代语文生活,笔者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益尝试——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组为“逆行者的家国情怀”,在理论和实践中提炼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质量.
期刊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审美意蕴丰富,可讨论之处居多,有关本词的教学案例和科研论文颇多,不过不少文章对词作下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存在分歧,本文试图从下阙争议较大的三个问题入手,主要对近十年以来前辈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究,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