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授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上述数学新课标理念。结合我在教学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谈谈如何将新授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进行联系。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抛硬币”、“石头剪子布”、“手心手背”等游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自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为了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我说“同学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同学们说出“跳皮筋”、“打沙包”“、打乒乓球”等等自己喜欢的游戏。我又问:“是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开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石头剪子布”、“手心手背”……我又问:“这种方法公平吗?说说理由。”同学们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若有所思。至于理由都不能准确的说出。我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石头剪子布”、“手心手背”这种决定游戏开始的情景入手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下面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活动中感悟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抛硬币(50次)、抛长方体等实验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与现实密切联系。”我认为,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抛硬币实验、转盘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充分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透过这些常见的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领悟价值
  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确有价值”的感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特点。
  例如我在学生们顺利解决了新课的问题后,使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转盘开展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在愉悦的情境中应用拓展新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做到数学课程生活化,也就是在数学课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社会、用于生活”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理念。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自然感染猪为实验动物。无菌采集其抗凝血,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血浆中有游离附红细胞体,红细胞膜上也不同程度附有附红体,附有附红体的红细胞有变形,呈乳头状突起;采取其内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上,以往的做法往往陷入教学的误区,比如不能摆正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缺乏真正的对话,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能力,等等。其实,在新课标要求下,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等一系列目标的课内阅读教学。  一、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一代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物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观察时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不可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做实验必须手脑并用,不假思索的机械操作将无法提高实验水平;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快乐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会语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 兴趣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基本途径。阅读是我们与人交流,间接而有效地增加知识积累,完善我们的知识建构,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提升我们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创造能力的桥梁。所以,要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求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地丰富起来。多媒体教学也悄然走进了校园。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
This report had researched the Histognesis of kidney embryo of sheep stem length from 15mm-510mm length. Under convention slice technique of tissue selectio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