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置管引流方法对单发巨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近期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单发巨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近期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单发巨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4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4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操作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37/40)比97.5%(39/40)和5.0%(2/40)比7.5%(3/40),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4.52 ± 5.68)min比(98.59 ± 12.70)min、(3.25 ± 0.74)d比(4.86 ± 1.32)d、(5.20 ± 1.35)d比(7.42 ± 1.79)d、(16.94 ± 3.61)d比(25.52 ± 5.2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40)比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单发巨大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有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2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中网膜囊剥离的风险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T2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膜囊剥离组(46例)和非网膜囊剥离组(40例)。记录患者年龄、Borrman分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年龄、Borrman分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骨折后疼痛外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用药后约2 h用药处出现红色皮疹,随后背、腰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红斑伴痒痛。次日患者体温升至39.2 ℃,背、腰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猩红热样药疹。给予抗过敏治疗,3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背、腰部与大腿内侧皮疹减少,瘙痒程度减轻;1周后皮疹基本消失。
期刊
目的评价生物羊膜移植在复杂眼表疾病及眼表重建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生物羊膜移植手术的复杂眼表疾病74例(7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复发性翼状胬肉25眼(33.78%)、角膜溃疡20眼(27.03%)、化学伤15眼(20.27%)、睑球粘连10眼(13.51%)、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2眼(2.70%)、眼睑基底细胞癌1眼(1.35%)、Stevens-Joh
期刊
目的: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探究该模式运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近两年接收到的42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随机的原则下进行分组,21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