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热情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中学生在思品教学中的热情,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活动;二要引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三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鼓励差生树立信心,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热情 教学情境 主动 成功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品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调动不了学生的热情。没有热情,整个思品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干瘪瘪的接受,被动接受。其结果,质量将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在思品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热情呢?
  一、 培养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活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上。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效率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成才极为不利,要避免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求知欲的支配下主动汲取知识。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1)表演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摹仿文中描述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
  (2)反复朗读法
  对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稍点拨,通过反复朗读,即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完成教学任务。
  (3)重点突破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高潮”明显,有最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节、段落的文章。讲课时,可颠倒次序,咱不讲其他内容,直直奔重点。
  (4)设疑解疑法
  就是通过教师先设置疑问,再提示、启发学生解决疑问。通过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教师要有的放矢,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运用适合本课的有效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效果。
  二、 引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边区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对抽象、复杂的事物难以掌握。思品教学要运用各种手段,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抽象变为具体。使文中的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所反映、描绘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可行办法。
  1.通过运用实物演示可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使文中所描写的事情:“看得见,摸得着。”
  2.运用态势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办法,力求课文内容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产生直观感,以求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态势语言主要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有目的地运用态势语言,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并与其共同描绘课文所表现的特殊环境。
  3.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我认为教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沛的教学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创造活跃、欢快的教学氛围,顺利进入“情境”。同时,教师的口头语言才会富有感染力。态势语言也会丰富多彩,更具魅力。“情境教学”就容易实现了。
  三、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鼓励差生树立信心,品尝成功的快乐
  要想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热情,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并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依靠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来形成下一步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需要不断表扬,促使其继续努力。而培养差生树立自信心,让差生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
  (1)让差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
  一部分老师习惯把差生留下来补课。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结果无异于不断在提醒差生们:“你们是差生、你是差生”,使他们从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于是,补课我不认为是辅导差生的好办法。辅导差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时及时表扬,让差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成绩也就容易上去了。
  (2)在具体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3)课堂提问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
  这对差生很重要。如果因为他们回答提问差错率较高就不提,会使他们习惯于听别人回答,自己则不开动脑筋,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了。既要让差生经常回答提问,又要让课堂提问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可采用由“差”到“优”,再由“优”到“差”的提问方式。具体教学时,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先让差生回答,回答正确立即表扬,若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就让中等生补充、纠正。如果中等生的回答仍然不妥,在优等生做进一步回答,最后让差生整理、重述一遍,如此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回答提问的机会,差生就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聪明、能干。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解决差生作业难问题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品尝成功喜悦的关键
  一些老师习惯在课堂上尽量多教,把一节课排得满满的,而将练习作为家庭作业处理。这样一来,差生往往会抱着任务观点敷衍了事,把问题拖到第二天后,教师不可能一一纠正,这样,不懂的学生还是不懂,启越积越多,学习信心自然是受到影响,成绩也就更差,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课堂上最好安排10到1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教师则重点注意差生,如不懂,马上趁热打铁,当堂纠正。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差生回家后,通常能独立完成作业,从而也像优等生一样,不时产生学习顺利的惬意感。
  总之,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除了树立和蔼可亲的自我形象,消除胆怯学生的畏惧感外,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说话机会。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育心理学》.
  [2] 《中学思品教法研究》.
  [3] 《教育学》.
  [4] 《新课程理念》.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千人一面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而又感兴
【摘要】语文课不好把握,尤其是语文课中的诗歌内容不好把握。这节课堂探究设计,力求从新课标的角度,去把握教学目标、开展学法引导,从而在诗歌的课堂教学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现代诗;纸船;母亲;母爱; 课堂;探究    一、课堂教学思维目标  1、知识点:诗歌构思和托物寓情的方法。  2、能力点: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3、德育点:母爱。  4、
初三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的教师和学生所关心的。为此,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初三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习策略。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原初三数学
清代袁枚说过:“性情者源也,词藻者流也。”写作要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工夫在诗外,作文要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乐趣、学会细致入微地对生活进行再分析和提炼,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感悟至深的东西。写作就是一种体验,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那么一切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体验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一种生活,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更是一种倾诉,享受倾诉后的一种释然、愉悦和自我认同感,所以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
“美术味”就是美术课有别于其他课的特点,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上一定要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这正是美术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所要求的。  虽然美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综合化的倾向,但是如何综合,其度应如何把握?这都需要我们进行理性
要上好一堂课,通过多年教思想品德课的反思得到以下的方法:  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景。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绽放,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
摘要:"钱学森之问"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物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物理教学必须创新等几个方面对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探讨。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2005年,钱学森先生曾对前去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诲人不倦”……早已成为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原则。这几个字,表面看起来较为简单,但要全面实践好它,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不仅需要我们具备非凡的毅力,更需要合适的教育语言——教育口语。教育口语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多年来,笔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教育语言,效果如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说服语言  说服是
一、简括文白之争的由来  文白之争由来已久,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大大小小绵延至今。五四前后的“国语运动”,20世纪30年代关于“大众语”的论战,都以文言的节节败退而告终。鲁迅于1927年曾言,“文言和白话的优劣的讨论,本该早已过去了,但中国是总不肯早早解决的,到现在还有许多无谓的议论”。但是在鲁迅言及“已经过去”的八十年后,文白舌战的硝烟又开始弥漫,而因为时代不同,这样的讨论可能未必如鲁迅所言的
阅读的任务是什么?它不再是对传统教学误读下的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阅读让孩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和阅读教学理论的学习,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些浅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