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核糖核酸-21对过氧化氢诱导C-kit+心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NA-21)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C-kit心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免疫磁珠分选法培养C-kit心脏干细胞,然后将C-kit心脏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将miRNA-21模拟物阴性对照转染至C-kit心脏干细胞48 h)、模拟物组(将miRNA-21模拟物转染至C-kit心脏干细胞48 h)、对照+ H2O2组(将miRNA-21模拟物阴性对照转染至C-kit心脏干细胞48 h后,以100 μmol H2O2处理2 h)和模拟物+ H2O2组 (将miRNA-21模拟物转染至C-kit心脏干细胞48 h后,以100 μmol H2O2处理2 h)。采用RT-PCR检测各组miRNA-2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模拟物组的miRNA-2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H2O2组的miRNA-2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模拟物+ H2O2 组的miRNA-21表达水平低于模拟物组,而高于对照+H2O2组(P均<0.05)。(2)对照组与模拟物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3.45)%比(5.13±3.21)%,P>0.05];对照+H2O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对照组[(79.07±5.75)%比(4.57±3.45)%,P<0.05]; 模拟物+H2O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模拟物组[(30.27±1.36)%比(5.13±3.21)%,P<0.05],而低于对照+H2O2组[(30.27±1.36)%比(79.07±5.75)%,P<0.05]。(3)对照组与模拟物组的Caspase-3、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H2O2组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物+ H2O2 组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H2O2组(P均<0.05),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H2O2组(P<0.05)。

结论

过表达miRNA-21可通过降低细胞内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提高抗凋亡蛋白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所致C-kit心脏干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与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在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钙离子(Ca2+)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健康孕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的新鲜脐带,原代培养HUVEC并传代。将所得HUVEC分别与CaR激动剂精胺[激活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
期刊
目的比较新型单面刻槽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hawk支架)与永久聚合物涂层依维莫司洗脱支架(Xience V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TARGETⅠ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劣效、随机对照研究,自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入选国内16家中心的原发、原位、单支、单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60例。靶病变目测直径狭窄≥70%,病变长度≤24 m
目的探讨左心耳体积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首次并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2例(阵发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22例),术前行心脏增强CT检查测定左心耳体积,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必要时增加线性消融或复杂碎裂电位消融。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动态心电图。
目的探索糖基化终产物主要成分Nε-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与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胫前动脉斑块钙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糖尿病足行大截肢治疗的患者共60例。根据下肢胫前动脉狭窄程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截肢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20)、中度狭窄组(n=20)及重度狭窄组(n=20)。采集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离胫前动脉行苏木素-伊红
期刊
目的了解1999至2015年天津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统计天津市居民1999至2015年的AMI死亡率。天津市户籍人口信息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AMI死亡率在1999至2015年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结果(1)1999至2015年天津市AMI年龄标化死亡率为52.32/10万~48.6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