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农村财务信息化现状,我们能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财务信息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问题;分析
一、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认识还不到位
1.我国信息化事业起步较晚,电算化的重要性及意义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实际上电算化不只是代替手工核算,而且能提高核算效率,减轻会计人员负担,从根本上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使其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实施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准确认识到开展财务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有些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熟悉,对软件生成的会计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没有认识到一定高度,因而对财务信息化数据可靠性产生怀疑,致使不愿管、不敢管的局面产生,这一切都非常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普及,以至于有些企业放弃对电算化的使用。
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1.领导不重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很多地方的领导总是把精力放在提高地方经济效益,使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他们觉得会计工作的好坏,最终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的,与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关系,因此出现了会计秩序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数据不准确、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账簿记载不当.假造信息、账外设账等无序现象,不利于当地财务信息化的建立。
2.有些地方没有按规定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没有制订相应的制度,或有了制度不落实,常常为了地方利益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人为调整会计报表数据;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无证上岗的地方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地方的会计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由于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因此会计人员往往也只能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
3.各地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强
很多地方的内部审计人员同会计人员的工作一样,素质低且只按地方领导的意图办事,因此实际上隶属于地方领导,难以独立行使内部审计及会计监督的权力,一些地方行法不当、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某些地方的领导为了某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指使或强迫会计弄虚作假,侵吞国家财产。
三、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因为目前大多数财会软件的重点都放在报表管理与并发账务处理,像市场预测与成本核算等功能开发力度小,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把有些关于财会管理的数据输出,然后经会计人员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于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会增加出错的机率,使得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
1.会计软件集成化、通用性水平低
现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使用一套财务软件,对不同地方的行业特征及核算特点考虑的不够充分,致使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仍要做一些辅助工作,一些地方对财务信息化处于观望之中。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最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财务信息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个乡镇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其他软件联机使用的,导致财务信息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很难形成整个乡镇的管理信息系统化。
2.软件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数据是属于绝对机密的,关系着使用者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3.软件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最早的财务软件是由程序员开发的,即使它能够实现用户的数据处理,但是对用户的使用水平没有准确定位,使软件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是财会人员和程序员一起开发软件,但也只是从报表处理、系统平台、用户界面等表面上的问题作些修改,并没有真正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决策功能。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农村实现跨国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四、财务信息化的人才培训形式主义严重
1.在培训内容上
只进行计算机操作方法的考核,没有把常用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基本内容、主要功能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件作为考核的必要知识点,许多经过培训的人员通过考试后仍然不知会计电算化为何物,也就谈不上能直接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会计处理。
2.在培训时间上
只是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前,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在接受上级的检查时进行培训,而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后续培训几乎是空白。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甚至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周期也很频繁,而很多地方使用的财务信息化教材大都为起始年一次购进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只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应用能力可想而知。
参考文献:
[1]李小平.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24).
[2]杨羽.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问题;分析
一、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认识还不到位
1.我国信息化事业起步较晚,电算化的重要性及意义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实际上电算化不只是代替手工核算,而且能提高核算效率,减轻会计人员负担,从根本上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使其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实施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准确认识到开展财务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有些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熟悉,对软件生成的会计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没有认识到一定高度,因而对财务信息化数据可靠性产生怀疑,致使不愿管、不敢管的局面产生,这一切都非常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普及,以至于有些企业放弃对电算化的使用。
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1.领导不重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很多地方的领导总是把精力放在提高地方经济效益,使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他们觉得会计工作的好坏,最终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的,与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关系,因此出现了会计秩序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数据不准确、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账簿记载不当.假造信息、账外设账等无序现象,不利于当地财务信息化的建立。
2.有些地方没有按规定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没有制订相应的制度,或有了制度不落实,常常为了地方利益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人为调整会计报表数据;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无证上岗的地方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地方的会计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由于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因此会计人员往往也只能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
3.各地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强
很多地方的内部审计人员同会计人员的工作一样,素质低且只按地方领导的意图办事,因此实际上隶属于地方领导,难以独立行使内部审计及会计监督的权力,一些地方行法不当、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某些地方的领导为了某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指使或强迫会计弄虚作假,侵吞国家财产。
三、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因为目前大多数财会软件的重点都放在报表管理与并发账务处理,像市场预测与成本核算等功能开发力度小,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把有些关于财会管理的数据输出,然后经会计人员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于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会增加出错的机率,使得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
1.会计软件集成化、通用性水平低
现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使用一套财务软件,对不同地方的行业特征及核算特点考虑的不够充分,致使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仍要做一些辅助工作,一些地方对财务信息化处于观望之中。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最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财务信息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个乡镇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其他软件联机使用的,导致财务信息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很难形成整个乡镇的管理信息系统化。
2.软件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数据是属于绝对机密的,关系着使用者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3.软件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最早的财务软件是由程序员开发的,即使它能够实现用户的数据处理,但是对用户的使用水平没有准确定位,使软件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是财会人员和程序员一起开发软件,但也只是从报表处理、系统平台、用户界面等表面上的问题作些修改,并没有真正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决策功能。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农村实现跨国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四、财务信息化的人才培训形式主义严重
1.在培训内容上
只进行计算机操作方法的考核,没有把常用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基本内容、主要功能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件作为考核的必要知识点,许多经过培训的人员通过考试后仍然不知会计电算化为何物,也就谈不上能直接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会计处理。
2.在培训时间上
只是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前,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在接受上级的检查时进行培训,而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后续培训几乎是空白。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甚至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周期也很频繁,而很多地方使用的财务信息化教材大都为起始年一次购进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只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应用能力可想而知。
参考文献:
[1]李小平.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24).
[2]杨羽.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