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程序设计与部分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连带关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以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设为例,通过四点论述分析了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与部分需要学习程序设计的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之间的连带关系也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程序设计 课程群 非计算机专业 连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2-02
  一、引言
  课程建设作为重要课题针对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独立到依附,一维到多维,课程建设的改变也逐渐演化成群体性建设,形成了一针见血环环相扣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课程群[1]。
  课程群是指在专业学科内打破独立性,去除单一化,使课程之间形成紧密连贯,相互耦合,逻辑严谨,知识点去重存精相互贯通的完整课程体系[2]。课程群的建设有利于解决目标定位不明确,对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对课程的实用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3]。
  下面本文将以信息与计算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为例,探究高校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将以此为依托对同样涉及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之间的连带关系进行一定的探究。
  二、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含有计算机专业的高校而言,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能力的掌握程度与当前社会上软件开发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是相差很大的。而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抛开自身原因来说,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
  第一,基础乃能力提升之本
  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提升程序设计能力关键的第一步。然而现实却大大相反,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已经进入半放弃状态,更别说那些需要掌握一定程序设计能力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之间自顾自的教授,知识点间脉络的闭塞,都使得学生在一开始就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有一种很难学懂的情结,从而产生出厌学的情绪,而课程群的建设恰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二,实质性乃学生兴趣与自信之源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自己所选专业并非就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专业,就单门课程内部的单一连接性,就算老师讲的好,教材编得好,却也始终停留在固步自封的阶段,课程与课程之间各自为营,学生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学知识看问题,关键是没有通过课程与课程之间群体性的交流沟通让学生看到这门课实质性的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排斥,也越来越没有自信去学好这么课程。
  第三,脉络通畅乃知识链完整之要
  我们都知道,人的脉络通畅则气血就顺畅。对于课程建设来说也有着同样的内在特点。群体性的课程建设带来的是一种多课程多教学手段的融合机制,融合后便形成了多脉络相通的课程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群。而如果课程之间的知识脉络能够相互打通,便可以防止专业整体知识点出现断层,教学内容前后脱节,或者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的出现。这样,学生对于所学专业便有了整体系统性的认知,在学习的时间上,效率上都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实用性人才培养乃课程群建设的根本目的
  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与当前社会上软件开发技术脱节的。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后真正需要落实到的还是在实践和实用性上。所以,课程群建设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如何理论之外的实践,实用,实干方面的人才导向加以引领,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也将持有更加有见地的负责态度。
  综上所述,程学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不论是在计算机专业还是在非计算机专业上,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三、程序设计类课程与部分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连带关系
  在专业设置和知识点涉猎上,并非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会去学程序设计类的课程,事实上在一些软硬件结合的专业,甚至是硬件专业,都会涉及到或者必须去深入学习诸如C语言、C++等程序设计类课程,并且多半都是以考试课进行期末考核。可见,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1.非计算机专业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对于部分非计算机专业,例如本科的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工程等,按照教学大纲是必须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授的,通常以C语言、C++、汇编语言为主,研究生阶段也会因为研究方向的选择而必须通过Java、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习来进行辅助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好这些课程对上述提到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包括很少一部分老师,其实并没有将程序设计在需要用到其知识能力的非计算机专业中真正发挥出作用。学生本身就对所学专业认知较模糊,对于自己并不是专业搞序设计这样一个偏差性的定位,就导致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重视。而老师教授时较弱的通透性也导致学生无法融入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中。
  2.程序设计类课程在部分非计算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应用
  (1)找准定位
  首先,我们要明白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一些需要用到其知识与能力的非计算机专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仅仅只需了解和掌握基础,还是也同计算机专业一样,需要掌握到一定程度的程序设计能力,研究在课程群中程序设计与其他各门课程的内容关系,找准需要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2)师资队伍融合建设
  课程群的建设伴随带来必然有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对于需要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尤為重要。这一类院系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科学类院系的老师到自己学院进行授课,由于教师所属院系不同,所以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上,教师之间往往沟通较少,多半也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独立完成单门课程教学。所以,师资队伍的融合对于需要学习程序设计的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十分必要,只有老师之间做好了沟通与思想上的融合,化独立为整体,知识点也才能真正有机串联,学生也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3)同样以实用为落脚点
  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性教学课程,既然专业建设和教学大纲要求其存在,那一定是合理的。目前,尤其是对于工科类专业来说,高校最终是要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能真正将理论化为实践的实用性人才。所以,不管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始终是一样的。
  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纳入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归纳、总结若干种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自己在当前所学专业的学习上再镀一层金,也因此将其辅助作用发挥至最大。
  四、结语
  课程群的建设作为目前各大高校势在必行的重要教改举措之一,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也在部分相关的非计算机专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怎样把程序设计融入到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建设中,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继续研究,把需要软硬件结合的夹缝型、应用型专业的更多优势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翁伟,吴克寿,吴芸等.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3):123-125,122.
  [2]张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8):8017-8018.
  [3]王泽农.“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群的建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7):98-101.
  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 年项目支持(编号:2011JGA052);
  2011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研究课题(编号:201110596R0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确诊为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该PBL患者对治疗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教学方式主要是从时空两个方面去进行教学,并且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历史分析必须经过对相应事件的背景、发展、经过、影响这个方面去进行探讨,因此学生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过程会直接影响其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历史教学中一些事件的发生自己相应具体展现形式的图片进行分析讲解,也就是一些史料的表现手法的历史含义分析。  【关键词】高中中历史 史料教学 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强,教育界愈发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渣教学中只有提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下,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本文将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同时探索激发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学生 历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