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小麦育种研究与分析

来源 :种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e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贵州小麦类型有:高产型、高效型、高值型,产量目标为350 kg/667 m2。决定小麦产量潜力的关键因素是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高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遗传选择,花后光合速率、花后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改良已很重要。聚优交配是选育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高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其他文献
以大豆、小麦、黄瓜3种作物为受体,对皖麦19品种的小麦秸杆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杆的浸提物对3种作物的种子萌发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0.10g/ml浓度下的
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和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沙芥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得出沙芥种子发芽的最适浸种时间为9h,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
对日本落叶松28个家系种子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日本落叶松种子的千粒重、优良度、空粒率、涩粒率、生活力、发芽率及发芽势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性水平;种子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15个小黑麦品种种子,测定其发芽率、盐害指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和胚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NaC l浓度增大,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明显增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开启思维,探究尝试;(3)巩固应用,探究学习,实施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为: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根据新知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进行交流合作,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以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勾股定理”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