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了89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白内障患者均进行随机编号,然后按照编号奇偶性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视力上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视力0.3以上49例(83.0%),视力0.1以下1例(1.7%);对照组术后0.3以上18例(60.0%),视力0.1以下4例(13.3%)。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效果明显,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临床效果显著又安全可靠,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最佳方法,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老年;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效果观察
从目前来看,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和减少术后并发症[1]。下面,主要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集的89例白内障患者,旨在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9例白內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均在5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6±5.38)岁。对所有被选入院患者进行眼部初步系列检查,均被确诊为患有白内障,其中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排查,排除高血压以及其他疾病造成的白内障。把被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首先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2-3],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另加入人工状晶体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切口位置要在患者眼球上方的角巩缘,进行准确定位后实施摘除手术,对于术后缝合采用间断缝合方法。
1.2.2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4]。首先,在手术之前对患者实施眼球麻醉。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固定患者的眼球上直肌,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结膜切开,为了在切开过程中流血,及时准备好止血措施,再在角膜缘后1mm处进行弦长6mm的切口作为一个辅助切口。当切口操作完毕,就把粘弹剂从切口注入,从而方便分离晶状体和囊,分离开之后取出全部晶状体,然后把皮质液注入进去,待眼内变成透明色,就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填充粘弹剂,之后保证切口具有良好的水密性,把2.5mg地塞米松注入到眼部结膜下方,并复位结膜,处理好切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利用SPSS15.0软件对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 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术后视力0.3以上49例(83.0%),视力0.1-0.3之间9例(15.3%),视力0.1以下1例(1.7%);对照组术后0.3以上18例(60.0%),视力0.1-0.3之间8例(26.7%),视力0.1以下4例(13.3%)。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三个月的随访发现,治疗组出现2例(3.38%)玻璃体浑浊患者,2例(3.38%)前房出血患者,观察组出现1例(3.33%)玻璃体浑浊患者和2例(6.66%)前房出血患者,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眼球里面晶体状上发生的一种疾病,在老年人口中多发,并且成为导致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科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年白内障患者居高不下,成为影响老年正常生活的重要眼科疾病。因此,治疗白内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
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应用于治疗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显著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视力。特别是近些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更是发挥了先进的作用,普遍得到广大白内障患者的信赖和认同,成为一种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方法,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提高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报告与大量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能够迅速恢复和提高视力,研究结果表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到0.3以上有49例(83.0%)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60.0%)。另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采用微创技术,创伤小,操作准确,相比于传统手术彰显出更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为民.小切口非劈核晶体圈套器直接取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附219例报告[J].新医学,2009,06(11):389-391.
[2]李为民.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处理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05(09):887-888.
[3]吕颖哲,张志明.后囊膜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03(11):427-429.
[4]王金星,哈玲芳,武淑玲,王玮玲.65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9,04(12):282-284.
[5]徐根才,余婧.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30(09):64-65.
作者简介;黄军(1980—10)男 本科 苗族 贵州 遵义 主治医生 主要从事:临床眼科
关键词:白内障;老年;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效果观察
从目前来看,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和减少术后并发症[1]。下面,主要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集的89例白内障患者,旨在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9例白內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均在5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6±5.38)岁。对所有被选入院患者进行眼部初步系列检查,均被确诊为患有白内障,其中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排查,排除高血压以及其他疾病造成的白内障。把被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首先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2-3],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另加入人工状晶体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切口位置要在患者眼球上方的角巩缘,进行准确定位后实施摘除手术,对于术后缝合采用间断缝合方法。
1.2.2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4]。首先,在手术之前对患者实施眼球麻醉。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固定患者的眼球上直肌,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结膜切开,为了在切开过程中流血,及时准备好止血措施,再在角膜缘后1mm处进行弦长6mm的切口作为一个辅助切口。当切口操作完毕,就把粘弹剂从切口注入,从而方便分离晶状体和囊,分离开之后取出全部晶状体,然后把皮质液注入进去,待眼内变成透明色,就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填充粘弹剂,之后保证切口具有良好的水密性,把2.5mg地塞米松注入到眼部结膜下方,并复位结膜,处理好切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利用SPSS15.0软件对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 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术后视力0.3以上49例(83.0%),视力0.1-0.3之间9例(15.3%),视力0.1以下1例(1.7%);对照组术后0.3以上18例(60.0%),视力0.1-0.3之间8例(26.7%),视力0.1以下4例(13.3%)。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三个月的随访发现,治疗组出现2例(3.38%)玻璃体浑浊患者,2例(3.38%)前房出血患者,观察组出现1例(3.33%)玻璃体浑浊患者和2例(6.66%)前房出血患者,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眼球里面晶体状上发生的一种疾病,在老年人口中多发,并且成为导致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科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年白内障患者居高不下,成为影响老年正常生活的重要眼科疾病。因此,治疗白内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
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应用于治疗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显著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视力。特别是近些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更是发挥了先进的作用,普遍得到广大白内障患者的信赖和认同,成为一种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方法,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提高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报告与大量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能够迅速恢复和提高视力,研究结果表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到0.3以上有49例(83.0%)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60.0%)。另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采用微创技术,创伤小,操作准确,相比于传统手术彰显出更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为民.小切口非劈核晶体圈套器直接取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附219例报告[J].新医学,2009,06(11):389-391.
[2]李为民.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处理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05(09):887-888.
[3]吕颖哲,张志明.后囊膜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03(11):427-429.
[4]王金星,哈玲芳,武淑玲,王玮玲.65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9,04(12):282-284.
[5]徐根才,余婧.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30(09):64-65.
作者简介;黄军(1980—10)男 本科 苗族 贵州 遵义 主治医生 主要从事:临床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