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战斗的人生,只是一口枯井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战斗的人生,只是一口枯井。
  ——陶華碧
  近日,美国监狱体系内的黑色交易市场确定了最新的流通规则——老干妈成为了美国监狱的地下货币。在监狱里面,一瓶200g的老干妈价值20美元,是准奢侈品,这是大部分监狱里面约定俗成的汇率。
  “没有什么是一瓶老干妈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瓶。
  曾经万宝路和可卡因是监狱的通用货币,现在成了老干妈。每一个成功的“狱头”铺下面都少不了这些硬货,存的越多证明你是这里边身份地位最高的大哥,这是囚犯们自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交易的暗号里叫它“GanMa Bless America”(干妈保佑美国),而匪徒“Gangsta”这个单词和“Ganma”如此相像,也徒增了各位老伙计的好感。
  能够长期储存,可以随时满足需要,并且绝对保值。这是监狱经济学。呃,这也是一个编造的段子。
  但关于老干妈的全球知名度我们有目共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我们熟知成名后的老干妈,但大多数对她的沉浮经历一无所知。
  被辣椒酱改变的命运
  1947年,贵州湄潭县一个小山村里,出生了一个女婴。父母重男轻女,没有让她上过一天学,直至50岁,她才第一次在纸上描出自己的名字。
  20岁那年,大字不识的陶华碧嫁给了一个会计。丈夫端的是铁饭碗,本以为至此家庭稳定、温饱不愁了。却天降噩耗,丈夫生了一场大病,猝然离世。
  来不及体会守寡的孤独,她就踏上了求生之路,家中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是她生活的光。背井离乡去广州打工,人生地不熟,工资微薄,思念儿子尤甚,几年后,陶华碧回贵州老家。
  陶华碧白天卖早点,晚上卖米豆腐,一个要起早,一个要熬大夜,那几年她几乎没睡过囫囵觉。为了省点路费,几十公斤的食材都是她从五公里外背回来的。
  但她始终坚信,生活虽然难,但总有人更难。
  42岁时,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她就在贵阳龙洞堡搭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冷面。价格比其他店铺都低,来吃的很多都是学生。这些学生里,有些家境很贫寒,陶华碧就给他们都免单,久而久之,来吃的学生都喊她“干妈”。
  为了招徕更多客人,她特地熬制了一款辣椒酱搭配凉粉吃。后来还有人专门过来买她的麻辣酱。从此,陶华碧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
  1994年,偏僻的龙洞堡摇身一变成了主干道,陶华碧的生意也迎来了转机。比邻高速路,长途货车司机自然成了“实惠餐厅”的主要客源。回头客很多,陶华碧就给他们赠送自家的辣酱,一来二去,贵阳“龙洞堡老干妈辣椒”成为了一种口口相传的品牌。
  从无到有的“老干妈”
  1994年11月,“实惠餐厅”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主售辣椒酱,兼售凉面、凉粉。不只是货车司机,很多贵阳当地居民也慕名而来,生意火爆,供不应求。
  工商局,街道办等领导闻讯后纷纷找上门来,希望陶华碧办家辣酱工厂,让更多人吃上好辣酱。于是,在市场的要求下,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酱加工厂,品牌名字就叫“老干妈”。
  起初,工厂没有设备,剁辣椒都是人工操作,工人们都嫌辣眼睛,谁也不肯干,陶华碧就亲自裹上围裙切。
  “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那段时间,她比以前更忙碌,还落下了严重的肩周炎。产量上去了,销路却很窄,她就挎着篮子挨家挨户、各大食堂逐个推销。凡是她走过的地方,没有不回购的,谁能拒绝这么实惠又欲罢不能的辣椒酱呢。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从40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陶华碧的“头都大了”剁辣椒、跑生意她在行,但是搞管理、审报表简直是强人所难。
  无奈之下,长子李贵山先斩后奏,丢掉地质队的“铁饭碗”,前来协助母亲陶华碧。
  母子两人的第一要务是处理文件,他念,陶华碧听。每到重点,陶华碧就果断地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遇到要签字,她就只会画圈,儿子就把“陶华碧”三个字写下来,让她描着写。“做酱我在行,这三个字,很庞杂呀,好打脑壳哦!”
  后来,她还是学会了,她这一生也只认识“陶华碧”三个字。
  这样,桌上堆叠的报表她也看不懂,但她是天生的生意人,心算很好,财务人员给她报数字,她就能算出大概,还能指出报表的漏洞。
  辣椒酱的包装起先是袋子,常有漏油、扎破等问题,她就打算换成玻璃瓶。于是,陶华碧找到了贵阳市第二玻璃厂订制包装,由于订单太小,被一口回绝了。
  她就要求再谈谈,一坐下来,陶华碧就开始讲道理。“我花钱买瓶子你还有不卖的道理?你嫌我要货少,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经过一番折腾,陶华碧最终打动了厂长,进而双方签订了协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协议居然使得贵阳第二玻璃厂日后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壮大发展!
  后来,“老干妈”建厂,扩大生产后,第二玻璃厂反倒遇上了国企倒闭潮。陶华碧坚持继续合作,60%的玻璃瓶都交由第二玻璃厂生产,玻璃厂起死回生,是离不开陶华碧的一腔义气。
  她的重情守义,也成为了“老干妈”多年来屹立不倒的金科玉律。
  坚持原则,拥抱改变
  1998年,公司成立之初,她就订立了规章制度。但十分简便,更像是长辈的规训,比如不能偷懒、做人诚信等。多年来,这套规章制度一字未改,公司照旧稳定运营。
  从200人到2000人,“老干妈”始终给员工提供食宿,就连工资福利在全贵阳也是最好的。她不像高高在上的董事长,也更像员工的长辈,所以公司里人人都喊她“老干妈”。   陶华碧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這么多年公司都靠现金流运转,没有积压产品。和上下游货商做生意,都是现款现货,公司账目十分简单。
  她还不轻易向银行贷款,总觉得不能拖累国家。“这一路走来,帮我的好心人实在太多了。”
  陶华碧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因而“老干妈”吸纳了很多人才,又告诫他们不能故步自封。“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她把公司的人才都输送出去学习经验,再回来继续工作,实属深谋远虑。
  在陶华碧的生意经里,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永远是现款现货。她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她一分钱。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积极纳税,赤子之心
  “老干妈”在贵阳是纳税大户,连年纳税第一。
  因为纳税,她还跟税务部门的人打过架。有一次,她主动去税务局纳税,工作人员不给上,说要送孩子去学校,让她改天再来。陶华碧怒了,上去跟他干了一架“我主动来纳税,你还刁难我?”
  贵阳南明区一次纳税大户评选大会上,税务部门少算了她30万税款,准备私下补上。陶华碧拍桌怒骂“你个狗日哩,给老子查清楚,我明明纳税第一,怎么给我弄到第二,那30万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
  当政府官员建议其公司上市时,陶华碧坚决反对“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就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人股,到时候把钱吸走,我来还债,才不干呢。你问我要钱,没得,要命一条。我只晓得炒辣椒,只干我会的。”
  如山威严,似海柔情
  现今,年过古稀的陶华碧已经把“老干妈”交由两个儿子打理。她则出任技术总监,为了保持味觉的灵敏,多年来不喝茶、不喝饮料。
  “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我一闻一尝,就晓得哪种配料没放对。”
  当年陶华碧就是靠着这份天赋,从自制的辣椒酱坐上了中国辣椒酱企业的头把交椅。
  现在,不用去公司的她,就爱和朋友打麻将。
  曾有人间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这个问题让她辗转反侧了一整晚,后来她在员工大会上说:“看到你们这些娃娃,我想出点味来了。企业我带不走,这块牌牌我也拿不走。毛主席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搞,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
  当时,全公司上下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来其中1000多人的名字。她记得大部分员工的生日,会准时送上长寿面庆生;每个员工结婚,她也都会出席,亲自当证婚人。
  她把“老干妈”当做一个家来经营,而她就是所有人的“老干妈”。
  42岁,她决定让穷学生们免费吃饭时,就注定了52岁时,她是全球华人独一无二的“老干妈”。这个只识三个字的女人,没有满腹经纶,没有一嘴成功学,没有好高骛远。
  和两千年前的巴清一样,她的全部成果都是专注于所擅长的,脚踏实地,诚信扎实地走出来的。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山东聊城,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的山陕会馆,历时66年才建成,共耗银6万多两。让人惊奇的是,这么大一座会馆,最醒目的16处碑刻中,没有帝王题词,没有文人诗词,只有一笔笔流水账,反映着8次扩建和维修中,财务的“收支两条线”。在支出一栏中,打油打酒的几厘银子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在昭示后人,生意人要讲公平守信用,哪怕极小的细节之处,也不要轻易放过,这也符合古代晋
期刊
今生今世  自少年读张爱玲,读至成毒性瘤,长于内心,慢慢养大,竟至影响到一个人的文字骨力和味道了。  后又读胡兰成,虽然是删减的《今生今世》和《山河岁月》,读到天地似鸿蒙初开,看得清,又看不清。像三月看桃花,越看越迷离。最后走失了,回头一看,还是满眼桃花,安静地开在不老不小的心里。  把胡兰成名字放前面,并非胡是男人,而且曾是爱玲的夫君。而是读胡之后再读张,仿佛先看到明艳的艳阳天,再一转身,看到的
期刊
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  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做药引。鲁迅多方寻找未果,便把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男女是不平等的,即“男尊女卑”,到了现代社会才提倡男女平等。我国在1954年将男女平等写入了宪法,甚至在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但是男女平等这四个字不是白纸黑字一贴,整个社会的思想就能瞬间改变,即便在今天,男女歧视还是存在的。  受教育水平会限制人思想高度的起点,在教育水平落后、思想水平不高的地区,男女歧视存在的概率是更高的。当今社会,父母在为子女选择就业方向时,更愿
期刊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史记·货殖列传》
期刊
如果把梁山泊看作一家公司的话,其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企业史,有着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特点鲜明的阶段划分。  由“白衣秀士”王伦开办的创业型企业梁山泊,早期最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排名制。初创时期的第一把交椅自然是王伦来坐,然后依次是杜迁、宋万、朱贵;林冲几经周折上了梁山之后,排在朱贵前面,坐了第四把交椅。后来,晁盖带着吴用等六人进入梁山泊之后,虽然发生了火并王伦,但依然沿用了这种排名制。
期刊
“琵琶”古称“批把”,这两个词其实从本质上并无分别,都是在指这种弹拨乐器的演奏手法:  “琵”或“批”,是指右手向前弹;  “琶”或“把”,是指右手向后弹。  正如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记载的:  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推手前”就是右手向前弹,“引手却”就是右手向后弹,“鼓”就是演奏的意思。  正因为“琵琶”这个词所指的是演奏手法,所以
期刊
在《资治通鉴》的开篇,司马光就记述了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的事,因为这一事件是中国从春秋时期走向战国时期的开端,因此,司马光对此展开了长篇评论。“才胜德谓之小人”,就是此长篇大论中,对晋国的智伯为何灭亡的评论中的一句话。司马光的这段对才德如何区分的评论虽然不长,但对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却有很重要的判断和警示意义。现将该文录下,以资研读。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
期刊
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有一块官箴刻石,上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字眼“公生明,廉生威”,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居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清平,唯俭则用足’。”看样子,此语流传甚广矣。  这刻石,最早是出现在泰安市,弘治十四年(1501年),为政清明的南直长洲(今苏州)人顾景祥任泰安知州时,将此语刻于石上并立于泰安府衙,此語最早的创造者,应该是蒲
期刊
我的邻居经营着豆腐店的生意,我没事的时候常到他那里串门聊天。有次我到他店里时,他正准备做豆腐。只见屋里放着一锅刚磨好的豆浆,热气腾腾的,但等了好长时间这豆浆还没有变成豆腐。我不禁疑惑地问,这豆腐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呢?邻居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嘛,马上就好。  这时只见他端出一碗不知用什么东西混的水往锅里一倒搅拌几下,你说神奇不神奇,这豆浆马上变成块状的豆腐了。这时邻居才告诉我,这倒的水是石膏水,如果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