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悬艾的科学道理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时每到夏历五月初五前后,全国乡镇大致家家都要悬白艾、挂菖蒲,甚至城里人也不甘落后,争相采购。这种习俗,最早见载于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先生。”
  艾,又叫白艾、家艾、艾蒿、五月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中医以艾入药,性温,味苦;功能是暖子宫,祛寒湿。将艾拧成绳晒干,点燃后可以驱蚊蝇。艾叶又为针灸材料。端午悬艾,当与艾的实际功用有关。显然,端午节悬艾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农历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易染病;悬艾于门前,可以借助它挥发的气味,驱除邪气,消去病毒。
  至于端午挂菖蒲,大致也是出于同一道理。因为菖蒲有香气,根茎可做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作用,可供药用——中医常用作健胃剂;其外用还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由于菖蒲叶可长达1尺及数尺,外形如剑,民间又称作菖蒲剑,有“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避邪”之说。
  到了唐宋之际,端午悬艾又与黄巢起义有了联系。据杨志刚搜集的民间传说,黄巢攻打河南邓州时,为了不误伤穷苦百姓,就暗中传话给他们,让其门上插上当时随处可采集到的艾草。大家于是纷纷照办。第二天正是五月端午,义军攻下邓州,杀了贪官,开仓分粮,万民拥戴。据说从这时起,便开始盛行端午节插艾的风俗。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分析结果,对学业指导内涵进行界定,并确定了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业指导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业指导活动开展
近年举办的纪念川剧旦角泰斗阳友鹤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演出活动中,省川剧研究院的梅花奖得主崔光丽在“阳派川剧传承人暨川剧名家演唱会”上演唱了《刁窗》片段;随后,
针对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存在路基填筑过高的情况,对影响路基高度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基高度降低对策,以降低路基高度,降低工程造价。
在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中,空间一致的分布虚拟环境(DVE)是得到正确仿真结果的基础。该文给出了DVE中常用的坐标系统,地心坐标系、测地坐标系、拓扑坐标系、实体坐标系和欧拉角定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为天气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在气象领域,网络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基于信息网络模式,使用网络技术检索天气信息,收到的信息可以快速传输到数据主体,使用户可以及时地收集准确的天气信息。然而,天气信息系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病毒的入侵,这严重影响网络安全性。文章分析和讨论了天气信息网络的安全策略及其技术,并向相关人员提出了建议。
成都时代出版社2015年推出《蒋维明历史小说集》上、中、下三册。这是历史小说重整旗鼓的一个标志,也是传统世俗文化回归读者视野的引人注目的独特现象。笔者有幸先睹为快,并写下读后感言。  一、精卫填海般的创作历程  笔者最早是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创办的《龙门阵》杂志上读到蒋维明先生的《白莲女侠》《李调元》《尹昌衡》等历史、传奇故事,感到耳目一新。稍后,笔者参加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室召开的一个作者座谈会,
随着WEB上图片资源的日益丰富,人们对WEB图片检索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基于文本的WEB图片检索技术,是人们当前检索WEB图片的主要手段。反映图片内容的各相关文字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习惯于把整个供应链纳入一个模型,采用集中式的方式进行决策。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供应链是一种跨企业的超法人的组织,各节点的决策能力、决策偏好、决策参
侦查中“互相印证”的证明要求源于审判阶段的“印证证明模式”,是审判证明模式影响审查起诉进而传导到侦查工作的结果。随着审判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侦查工作受“印证证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