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75例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67-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危重的疾病,其病残率较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成为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对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59~87岁,平均(60.77±8.63)岁;病程1~21h,平均(12.11±2.23)h。对照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58~88岁,平均(61.13±8.74)岁;病程1~20h,平均(12.08±2.2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防治水肿等,治疗组7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即选择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19990258)20mg,温水送服,1次/d,同时选择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065051)100mg,温水送服,1次/d。对照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其药物生产厂家、剂量、方法等均与治疗组阿司匹林相同,两组均持续用药4w。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加强观察,判断是否存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及肌肉疼痛等多种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注 ①痊愈: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功能缺损,无病残;②显效:体征与症状大部分消失,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超过21分,病残程度为1级;③有效:体征与症状部分消失,功能缺损评分所有减少,超过8分,病残程度不超过3级;④无效:体征与症状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未有减少,严重病残或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疗效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医院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危急、影响巨大等多种特点,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全脑功能缺失,造成严重病残,甚至死亡[1]。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其病情较为紧急,危害大,因此必须于第一时间内给予抢救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种药物均取得一定的疗效。黎永超等[2]人认为,阿托伐他汀对肝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可使患者的总胆固醇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可降低甘油三酯浓度,并使载脂蛋白A1浓度有所提高,对保护肝脏,缓解高脂血症,减少或避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孟庆伟等[3]人认为,阿托伐他汀可影响和刺激血管,进而易产生神经突触,使神经细胞能够短时间有效生长,改善神经血管,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孙志国等[4]人认为,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且其对血小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花慧莲等[5]人认为,阿司匹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且可影响患者的脑组织,使其血液恢复正常循环,进而可改善缺血症状,同时其可修复一定的神经细胞,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加快康复。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较高,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病残率与死亡率[6]。本研究治疗组7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75例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6.05%)高于对照组(74.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 朱宣,陈蕾,周夏俊,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14(18):812-813.
  [2] 黎永超,吴宗劲,葛海峰.辛伐他汀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8(09):223-225.
  [3] 孟庆伟,王驰,伊丽瑾,等.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0,16(07):745-746.
  [4] 孙志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8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21(03):255-256.
  [5] 花慧莲.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5(34):91-92.
  [6] 王晶,闫红梅,王喆,等.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9(01):5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与生理盐水配伍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值、SBP值、HGB值以及HCT值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PDCA循环在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新生儿院内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后,所有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病情都得到控制,同时杀菌灭藻效果和各种环境卫生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关键词:PDCA;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  【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否能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分为EN组22例和PN组16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APACHEII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伤三期患者,观察选择消瘀止痛散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骨伤三期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骨伤三期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75例):临床选择外敷扶他林软膏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75例):临床选择消瘀止痛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VAS评分以及肿胀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骨伤三期患者完成治疗后,在VAS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肺炎患者,选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完成辅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肺炎患儿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肺炎患儿分为A1组与A2组。A2组(对照组 53例):临床常规治疗;A1组(观察组 53例):常规治疗+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A1组肺炎患儿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炎患者临床用药的效果,总结治疗乳腺炎最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法。方法:对近期医院46例乳腺炎患者患者进行分组,23例患者为实验组,23例患者为控制组,控制组患者只用按摩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除用常规按摩治疗方法外,还运用抗生素做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用统计方法做回归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23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见效较快,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控制组,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乳腺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期前收缩次数少于对照组,以上两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蒙药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蒙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药联合辩证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观察组为85..59%,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1)。结论:经过蒙药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所致儿童长期发热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入院治疗后均使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者68例,占比为68%,二联使用抗菌药物者32例,占比为32%。结论:不明原因所致的发热患儿过于依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62例并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等对症处理,此外观察组给予金双歧+思密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发热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发热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依次为(2.9±1.2)d、(1.4±0.8)d、(3.0±1.6)d,均显著短于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