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关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a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功能异常变化,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得的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RT)与mfERG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收治的DM患者37例72只眼和正常对照组20例32只眼纳入研究。依据检查结果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分为DM无视网膜病变(NDR,I级)组17只眼,中、重度非增殖型DR(NPDR,III-IV级)34只眼及增殖型DR(PDR,V级)组21只眼。mfERG评价DM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OCT和mfERG联合评价DM患者形态学和功能学的相关性。

结果

NDR组较对照组,mfERG后极部二阶反应(SOK)总反应的P1波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47,P =0.036,P <0.05),而振幅密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08,P =0.000,P <0.05)。一阶反应(FOK)仅有P1波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50,P =0.000,P <0.05)。NPDR、PDR组较对照组,仅NPDR组FOK的N1波振幅密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30,P =0.072,P >0.05),其余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OCT检查CRT与黄斑区水肿程度成正相关,mfERG的潜伏期和CRT有直接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550,P <0.05)。

结论

mfERG能早期发现DM患者亚临床视网膜局部功能异常,潜伏期延长程度和DR病情程度呈正相关。OCT和mfERG联合使用,测定黄斑区域形态及电活动改变,在疾病早期观察、随访和进一步治疗的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到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使用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青少年176例321只眼,男72例123只眼,女104例198只眼,年龄7~19(11.34±0.31)岁。戴镜后1周,1、3、6个月,1、2年随访。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矫
【关键词】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工作是在新一轮医改的情况下开展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安排,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3-0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而死亡原因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先天缺陷。有部分先天性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