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航空集体大逃亡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去年开始,欠费、停飞、被收购,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民营航空的关键词;金融危机的蔓延,更使翅膀沉重的他们走到了十字路口。
  3月17日,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宣布,向鹰联航空注资2.286亿元,持有鹰联航空76%股权。至此鹰联航空成为国内首家改姓“国”的民营航空公司。
  3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立案受理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国内最大民营航空公司的破产正式步入法律程序。这是国内首家进入破产清算的民营航空公司。
  国内民营航空公司几乎全军覆没。
  从表面上看,2005年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是市场化的选择;而目前出现的“国进民退”一幕似乎也是民营资本自愿退出、市场化的结果。但其背后,却暗含了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的博弈与较量,只不过结局几乎是确定的:民营资本往往是最后的输家。
  一个又-个民营航企在“国进民退”中沦陷,原来脆弱的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失衡,而这很可能意味着航空市场化会重走弯路。
  
  民营航空五年轮回
  
  五年前的2004年,对于李继宁、刘捷音和5ESE华三个男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为各自的公司(鹰联、奥凯和春秋航空)争取到了民营航空的牌照。
  五年后,这三个男人的命运开始分化。王正华仍然在为自己的航空公司打拼,李继宁的鹰联航空刚刚改姓“国”字号,刘捷音一手打造的奥凯航空也易主均瑶集团。
  其中,鹰联曾是第一家获得民营航空牌照的公司,打破了半个世纪以来航空领域由国企一统天下的局面。
  时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是飞行员出身,他期望民营航空发挥“鲶鱼效应”,搞活行业,提升航空业的整体效率。在鹰联之后,还有奥凯、春秋、东星、东部快线、华夏等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先后获批。
  民营航空票价低,营销方式新颖,“—元机票”,“999元港澳游”……一时间风生水起,的确给航空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波。
  好景不长。五年过后,当初的吃螃蟹者—鹰联航空已经悄然变身成为国有控股公司,而几乎所有的民营航空公司都正在生死边缘艰难挣扎。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津说:“我相信,民营航空今天的困难,创办者自身没有预料到,商业伙伴没能估计到,甚至政府也是大吃一惊。”
  鹰联航空财务总监孙志军坦承,自从“5·12”汶川大地震后,公司的经营就出现了困难,因为地震灾区正是鹰联的主要运营区域,再加上之后金融危机导致的航空需求疲软,民营航空公司规模小,先天资金不足,受到的冲击更大。鹰联航空的负债率已达90%以上,离破产仅一步之遥。
  2008年12月初,因鹰联航空长期拖欠机场费用3045万元,四川机场集团对其实施“五步制裁”,包括停止提供贵宾休息室、办公室和登机桥设备以及代办登机服务等,鹰联航空一度面l临被迫退出成都基地的危险。
  正当鹰联航空与四川机场集团在谈判解决方案时,云南机场集团和深圳机场集团又相继“发难”,要求鹰联航空尽快解决拖欠的费用,否则将采取严厉措施。
  其实,早在2006年,鹰联航空就已陷入困境,当年曾拖欠民航基金和机场建设费高达3500万元。2007年,由于鹰联拖欠油费,中航油河北分公司拒绝给鹰联航空的飞机加油,导致航班延误,几百名旅客被滞留石家庄以及秦皇岛机场,最长时间达到24小时左右,事件轰动一时。
  对于被债务压得焦头烂额的鹰联航空而言,川航近两亿元的注资可谓是雪中送炭。成为国有控股公司之后,其发展前景也得到了保障。
  其他的民营航空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国内首家开航的民营航空——奥凯航空,已几经易主,在2008年底曾停飞了一个多月,元气大伤。
  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成为去年民营航空中仅有的两家赢利者,2008年分别盈利2104万元和1150万元,但这个数字中包括了国家返还的基建基金,春秋航空就拿到了返还的基建基金2000万元以上。甚至超过其利润。如果不是得益于这项救市政策,两家公司必然也陷入亏损。
  最出人意料的还是,东星航空成了民营航空中第一个“烈士”。
  回想2006年5月,当东星航空的第一架飞机抵达武汉时,兰世立曾放言要在全国的所有主要市场站稳脚跟。如今,东星航空独树一帜的紫色飞机静静地停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令人唏嘘不已。
  
  背后的隐忧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下,2008年全球约有60家航空公司破产,亚太地区航空业去年整体亏损。就连一向高速增长的中国航空市场,从2008年3月开始也出现了负增长。民营航空公司在市场寒冬中岌岌可危。
  民营小航空公司本来就“先天不足”,只有几架或十几架飞机,对风险的抵抗力非常弱,而市场中诸多的差别待遇,更使国有民营之间的竞争“后天失调”。
  航空业里有句话叫做“不做航空不知道钱少”。一家民营航空公司若要运营5架客机,每年在飞机租赁、航油和人力成本这三方面的支出至少超过亿元。而民营航空公司本身的资本薄弱,融资也很困难,资金饥渴始终是制约民营航空发展的最大问题。
  奥凯航空前总裁刘捷音对媒体说,银行一听说他们是民营航空,马上就冷了。银行贷款需要企业的资信记录,而民营航空公司刚刚成立,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而且普遍缺乏抵押品,抵押贷款这条路也走不通。至于债券、上市等融资方式,对于民营航空来说更不现实。
  国航、东航、南航等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出现亏损后,东航获得国家70亿元注资,南航获30亿元,而民营航空根本无法指望国家注资。
  除了融资上的不平等之外,政府利用各种政策杠杆,大力扶植国有航空公司,也给民营航空公司的生存带来很大压力。
  在国有航空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之后,民航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控制市场竞争,其中一条是要求今后航空公司开设分公司需有3年以上运营经验、10架以上飞机等6道门槛,基本上将民营航空排除在外。
  为防止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民航局对699条航线进行价格干预,规定航空公司不能低于成本价销售机票。这让以价格为“杀手锏”的民营航空无计可施。
  刘捷音说,近80%的民营航空运营成本,包括飞机进口关税、降落费、燃油费等等,都要受政府控制。国企可以很容易地抬高民营航空的成本。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航线资源就是命脉所在。但类似京沪穗三大城市间的黄金航线,民营航空根本难以进入。首都国际机场于2008年新增了京沪线航班时刻,仍然分配给了三大国有航空公司,而民营航空则只能飞支线航班,很难盈利。
  在这个高风险、高投入、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民营航空带着梦想起步,却在各种掣肘中举步维艰,一旦出现困难,难免面临被国有航空企业吞并重组的命运。
  此次东星破产事件中,地方政府和中航的角色也引起关注。
  在把武汉建设为国际航空枢纽一事上,湖北省政府与中航集团一拍即合。如果促成中航收购东星,对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和国航三方都是有利的。
  在东星航空出售股权和走向破产的过程中,武汉市政府强势介入。东星拒绝中航收购之后,让东星停航的申请者,既不是东星航空股东,也非行业主管机构,而是武汉市政府。
  东星航空进入破产程序对于中航集团来说,并非坏事。在债务情况明朗之后,更加有利于中航对于东星的整合。中航集团下属的国航公司已申请设立武汉分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审批程序,最快可能于5月投入运营,届时将可能通过拍卖等方式“接收东星航空包括航线、时刻、员工在内的多项资源”。
  有旅客抱怨,东星停航后,武汉飞广州和深圳的两条航线的价格开始上涨,一周之内的最低折扣在5折以上,一下贵了几百元。东星停航之前,这两条航线因为有东星的航班,最低折扣常年均维持在3折左右。
其他文献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改革趋向。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措施。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索主体;激发学生兴
在分析湖南省区域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构筑湖南省区域现代物流系统的具体目标;并对湖南省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构架及其构建方案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和发展政治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构成,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和方法,唤醒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