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灾害对主产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国塔城市农作物生产由2004-2013年達到了“十连增”,整体产量由4.70亿t提高到了6.03亿t,其中小麦产量持续增加。但本国农作物生产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生产已步入高成本过程,生产费用开始大于国际平均水准;并且中国气候差异、灾害常常出现,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加上小麦需求表现刚性与结构性增加,而小麦种植面积整体上位缩小趋势,是本国的小麦安全面临较大挑战。
  1 农业自然问题对小麦产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1.1变量选择
  1.1.1小麦预期收益 和小麦价格、成本等要素相比,作物预期收益对农民生产行为的影响较大,伴随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小麦净利润便成为市场资本是否愿意进到粮食生产领域的重要依据,该又把小麦上一年的收益当作当年的预期收益。
  1.1.2农业设备化技术性能 从长期来看,决定农作物产量水平最关键的因素为资源禀赋与技术进步,伴随农业机械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力逐渐提高,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确保粮农增长。
  1.1.3财政支农力度 农作物生产运营离不开政府巨大的财政支持,农业要求依靠财政费用进行支撑。在财政支农费用中,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性资金都会对小麦产量有较大影响
  1.1.4化肥投入 小麦增产的途径较多,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瓶颈要素。在粮食产量的各种增长指标中,化肥的使用作用应该可以达到30%~40%。增加粮食的物质投入在短时间内对农作物产量具有正向作用。
  1.1.5施种面积 耕地是农作物生长的载体,其数量与质量是确保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点。化肥的过量使用等影响了耕地质量的增加,粮食产量一定要有稳定的耕地面积作为保障。
  1.1.6农业就业人数 农业就业人口和粮食产量高度有关,但伴随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现况的出现,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大大影响着国家粮食的生产运营。
  1.2模型估计结论
  1.2.1农业就业人数 对小麦产量拥有显著的负作用,这和估计结果不同,主要是由于随着农业劳动力的移动,在国内农业从业人口中,关键由老龄劳动力进行农业发展,老龄人口在农业生产技术使用、农业生产运营状况、农业生产运营收入、农业生产体系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劣势。
  1.2.2农业设备化水平 农业设备化水平的提升对小麦产量起到明显促进功能,农业设备化水平经过1%的显著性测验,这和预期相同。但本国的基本农田是家庭小规模化,大面积的农业设备效应难以形成,机械化生产具有较大的时滞性。小规模的家庭生产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农业操作规模效益,又因为生产性农田人均占有量小,导致多方农业生产人员就更难合作寻求,难以买现小麦产量的提高。
  1.2.3 预期收益 小麦预期效益对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正向功能,小麦净利润对小麦产量的功能系数是0.0042,表明种粮收益是影响农户生产投入情况的关键变量,当小麦收益提升时,农户的预期种粮效益也会随之增加,农户一方面会加大粮食生产规模,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一方面会增加精耕细作的程度,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2.4 成灾范围 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这个上文的理论预期一样,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弹性指数为-0.1717,表明成灾率每减少1%,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将提升17.3%。这说明本国的预防与治理农业自然灾害领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小麦的整体生产能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 处理措施
  基于上文研究结果,本文分析,需稳定塔城市的小麦生产,除稳定小麦播种面积与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以外,需注重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逐渐提升抵抗自然灾害的水平。
  2.1提高农业基础设备的财政支持力度
  需把修复水毁项目当作防灾任务的重点,从每一个过程抓紧落实,让旱涝保守的农田面积逐渐扩大。健全的农业基础设备是抵抗自然灾害的根源,各省政府需逐渐增加对农业基础设备发展的投入,农村基层结构需强化对农业基础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农业基础设备正常工作。
  2.2建立完善的农业灾害保险机制
  建立完善的国家农业保险相关机制,把国家的农业保险引向法制化道路。国家需加速农业保险的立法,用法律的方式规范农业保险的运营主体、参加主体、收益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白政府在执行农业保险中需发挥的作用与职能。健全农业自然问题的预报、报警体制,编制灾害的应急方案,强化灾害的处理,灾后的补救和重建任务。
  2.3研究抗灾新品种
  农业的自然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而抵抗自然灾害除了需加强农业基础设备建设之外,还需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灾性能,如农业作物的耐旱、耐洪、抗病虫等性质有利于其抗灾能力的提高,农业技术工作者要注重研发与培育具有这些特征的新品种。
其他文献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的出版完善了以前在消防设计中的理论依据,提供了,提供了一套设计、施工、验收的新标准,与原两本消防规范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理念,新规定,更
我国国民经济现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前进,同时科学技术也有所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渐好转,人们开始关注于生活质量、环境,这使得建筑装饰业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使其越
本文从市政建设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旨在能为广大建筑工程人员提供借签。
ZT建筑体系是在中国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高潮中诞生的建筑新体系,从绿色墙材---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全程独具"绿色"特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在建设
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针对目前勘察工作的现状,笔者就勘察工作中程序不规范、前期对工程的了解不足、勘察目的不明、资料收集不充分、勘察过程中测试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其服务范围广、服务理念先进而不断地被国内各级政府及企业所接受并在各类项目中推广应用,对项目优质、高效、圆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IM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当前亟需探索出一种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经验,提出基于BIM能力的土建类应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