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曲霉菌及毛霉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曲霉菌及毛霉菌侵袭黏膜组织引起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探讨两种真菌组织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收集经组织学及培养证实为曲霉菌性IFRS 19例(Aspergillus,A组)、毛霉菌性IFRS 16例(Mucorales,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用HE染色观察真菌侵袭组织的方式及组织损伤的特点,用六胺银(GMS)、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显示侵入组织内真菌的形态特征.结果 A组临床病程为急性4例,慢性15例;有基础疾病患者13例(糖尿病4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史l例,慢性上颌窦炎行上颌窦根治术后3例),无基础疾病6例.随访13例,死亡7例,死于真菌性脑病4例,死于基础疾病3例.M组临床病程为急性14例,慢性2例;有基础疾病14例(糖尿病8例,恶性肿瘤5例,智齿冠周炎行智齿拔除1例),2例患者无基础疾病.随访14例,死亡7例,4例死于真菌性脑病.两组临床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基础疾病分布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A组:真菌成团生长,附于黏膜表面,附着处黏膜浅层呈条带状坏死(11/19);类上细胞肉芽肿明显(13/19),单个多核巨细胞少见;黏膜深部坏死、真菌性肉芽肿(3/19)、血管炎及菌栓少见(4/19).M组:黏膜大片彻底凝固性坏死(13/16),多呈地图状、可累及黏膜深部,其内可见肿胀变形的真菌(散在、成簇);单个多核巨细胞多见,也可聚集形成肉芽肿,其内可见真菌(16/16);血管炎、血栓多见(10/16).结论 IFRS时毛霉菌侵袭力较强,以引起急性侵袭型和组织大片坏死多见;曲霉菌侵袭组织相对较慢,临床多以慢性侵袭型为主,镜下以肉芽肿为多见,但两者长期病死率未见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菌体成分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分别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 )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8.5 kg/m2≤BMI
针对宏伟热电厂#3电除尘除尘效率一直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满足环保要求,实现烟尘达标排放,通过分析找出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提出改进并实施.
同学们经历的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是那样的平常、细微,正因为平常、普通、不引人注意,往往认为没什么可写;简单且无曲折情节,实在没有兴趣去写.如果我们细思一下,假如能写好,身
YAG激光术利用激光击射虹膜组织造成微型切割作用,形成以穿透性小孔,从而控制眼压.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厂在脱硫工艺上存在的问题和我厂的煤质情况,介绍了干法脱硫工艺的原理及意义,提出在我厂实施干法脱硫工艺的方案及总体布置.对我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煤炭工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这篇论文从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意义等方面,结合作者自身体会,论述了深度报道是一种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实质和意义的报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多肽(Aβ)及β分泌酶(BACE)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数字随机表分为运动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
目的 分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透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中12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近年来我国流脑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国际上应用的脑膜炎球菌疫苗主要有四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