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py2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的难度和要求都有所提高,所以在施工中需要适合的技术来提供支持,以此来提升施工的质量和建筑的稳定。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模法和爬模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作用,文章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相应的施工程序来研究两者的施工条件和注意事项,为建筑技术带来一定的参考,提升建筑技术的水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滑模法;爬模法;施工技术
  1 滑模法的技术概述
  1.1 滑模系统的组成
  滑模法施工使用的滑坡系统包括模板、提升架和围圈这三个结构,这个系统通过主操作面和其他的操作面构成,添加脚手架之后形成滑坡系统,具有复杂的特点。滑坡系统的使用还需要千斤顶等部分才能发挥作用。
  图 1 滑模系统结构示意图
  1.2 滑模方法的程序
  (1)滑模法在使用之前,应该先用混凝土作为尝试材料,通过滑模系统升降混凝土,成型的混凝土配合千斤顶的使用使其升起,在达到5cm的范围内的时候,混凝土如果不能保持稳定而发生损坏,那么滑模系统还需要改善加强,同时,观察模板和混凝土的连接状态,混凝土的状态没有保持稳定,而是出现了缝隙,上升较难时,应该考虑提前进行上升操作,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变形。混凝土在上升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按压产生痕迹则可以继续升起,初次升起的时候需要对各部分进行细致的进检查,考虑因素条件是否合适,将模板的高度提升到20cm以上,继续进行检查,才能保证过程符合标准。
  (2)滑升的时候要注意灌浆时的提升速度,适当的减慢速度,当模板上边缘与混凝土浇灌体的距离到了10cm的时候,这时可以恢复原来的速度进行提升。这个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速度控制提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滑升不能相隔多于1小时,避免工程的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千斤顶的操作也应该注意控制速度,以免出现较大误差,影响施工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误差的存在。
  (3)最后一次提升工作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在提升的过程中要将速度控制在最慢的水平,滑升的进行需要在混凝土建设完成后继续,直到混凝土完全的分离之后才能停止。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保证连续的进行,还要具有较强的机械化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使滑模施工的过程更加快速高效,并且具有稳定性。同时,使用滑模法的时候要根据施工情况的变化对提升速度和其他因素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施工方案的设计要保证准确和合理,加强施工人员的水平,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在操作的时候不出现错误,灵活的调节滑模过程中的条件,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爬模法施工程序
  对于爬模法施工来说,由于技术要求,顶升油缸的操作使爬模法施工分为油缸爬模和千斤顶爬模两个部分。
  2.1 油缸爬模施工程序和技术特性
  油缸爬模主要由操作平台系统、模板系统、液压动力系统、爬升机械系统、附墙导向、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操作架组成。施工流程相对繁琐,需要先浇筑,再进行钢筋绑扎和门窗模板安装,然后预埋承载螺栓套管进行安全检查,在通过安装挂钩连接进行导轨爬升和架体爬升,最后和模循环施工。
  具体流程如下:浇筑砼→砼养护→绑扎上层钢筋→安装门窗洞口模板→预埋承载螺栓套管或者预埋锥形承载接头→检查验收→安装挂钩连接座→导轨爬升→架体爬升→合模禁锢对拉螺栓,进行循环操作施工。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爬吊方式进行选择,如墙体外爬、内爬外吊、外爬内吊等。爬模的组装需要从第三层开始进行,到六至七层时就要进行楼板施工,对于吊杆滑轮水缸油罐的合模与脱模来说,需要安装脱模器方便施工操作。在施工结束后,可以将液压设备、模板等进行保存,可以反复使用。
  2.2 千斤顶爬模施工程序和技术特性
  千斤顶爬模施工由横梁、外架梁、大模板、支撑杆和千斤顶组成。施工过程和油缸爬模的施工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增加了脱模和水平施工的内容。具体流程如下:浇筑砼→砼养护→脱模→绑扎上层钢筋→爬升→随机绑扎上层钢筋→安装门窗洞口模板→预埋承载螺栓套管或者预埋锥形承载接头→检查验收→合模禁锢对拉螺栓→水平结构施工,进行循环操作施工。在施工过程当中,要求没爬升一层墙、柱,就需要浇筑一层楼板,对建筑物完整性进行保持。对于内外墙体和柱子来说,模板和爬模器运行灵活,移动过程中可升可降,甚至还可以随意组装,对施工要求来说具有非常便利的特性。与油缸爬模施工一样,施工设备也可以进行保存,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3 滑模法和爬模法施工的区别
  3.1 两种施工方法的共同点
  滑模法和爬模法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见表 1):
  3.2 兩种施工方法的不同点
  除了上述的相同点外,二者在对于混凝土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同。滑模法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提升和操作要控制在混凝土还未成型时,使其与模板进行相对运动;而爬模法则在浇筑完成混凝土成型再对其进行提升。这就要求施工团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的选择。
  4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4.1 混凝土匹配原材料保存的注意事项
  在对混凝土建筑原材料进行搅拌制作的工作流程之前,为更好的提升超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在投产使用环节内的建设质量。技术人员要对搅拌材料的储存,根据相应建设标准的设定,进行一定的保温管理。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建筑原材料搅拌成分中的骨料,需要在使用之前进行热水混合搅拌,相应骨料搅拌工作的实施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硬性建设的应用性能。
  4.2 施工环境保温措施实施的注意事项
  超高层建筑施工环节中滑膜技术以及爬模技术的应用,对季节性温差变动差异具有更高水准的要求。技术人员在应用滑膜技术或者爬模技术手段,开展超高层建设施工项目的建设工作时,应当根据相应操作环境的温度变化状况,应用不同形式的辅助方法进行调整。当施工作业的季节温度过高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搭建大棚的方式,对指定项目施工对象的操作原材料进行全封闭式的储存管理。一般情况下,相比塑料或者其他类型密封处理遮掩物的应用,帆布材质遮盖物的应用具备更加突出的遮阳和保温效果。
  4.3 泵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的泵动是超高层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泵送应该使用帆布来缠包,还要保证温度适宜,传输的过程中要具有稳定和持续的特点,防止混凝土的塌落等问题,泵送机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维修,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材料在泵送的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同时要注意清理泵送管道,避免残留的渣滓造成影响或者由于风干而提升清理难度。
  5 结语
  从文章以上内容总结,爬模法的使用和滑模法的应用在超高层建筑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能够使施工过程更加简便,并且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将这两种方法科学的结合使用能够使施工水平技术更加进步,这是对建筑施工方式的创新和改善,相关施工人员应该通过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来提升施工质量,还要注意重要环节的操作,保证施工能够按照标准完成,从而加强建筑的稳定性,提升建筑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家瑜.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6):222-223.
  [2]王思智. 分析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1):00107-00107.
  [3]张明.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研究[J]. 江西建材, 2016(16):134-134.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招生自从1952年起,开始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命题和考试,时至今日,高考招生制度的基本框架主体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显露。第一,统一高考制度不能完全实现选拔人才的功能,科学性不足;第二,对基础教育有不良的导向作用,严重阻碍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第三,现行的以分数为标准的招生制度也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出现了高考专业志愿的盲从、就业的供需矛盾以及应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赋予了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特色,而具备传统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也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京剧文化作为我国的国粹,不仅具备较为突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为科学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建设模式,在各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水利水电工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国的科学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到现在为止,智能技术已经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当今生产生活活动的实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传统
为了保证DZL热水类型锅炉设备运行效果,应了解导致水管壁爆裂问题的成因,并能根据热水类型锅炉设备运行特点,通过控制热水类型锅炉运行水质以及定期对热水类型锅炉进行检查的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日渐扩大,教师队伍逐年扩增,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了教师这一行列。据统计,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教师群体的63%,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生力军。因此,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必将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其中供职于医学专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尤为特殊,其特殊性基于教师基本素质及所授课对象的培养方向。笔者将围绕其特殊性进行剖析,并就医学专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问题进行阐述。
目的:借助次氯酸钠型消毒液的稳定性测定实验,对消毒液外部包装物具有的色泽并对于该产品的消毒稳定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借助常规的化学物质稳定性测定实验,对该消毒液在不
营改增是我国继2009 年税制改革以来进行的又一次流转税的重大改革。“营改增”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实施“营改增”不仅能够充实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