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本字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方言词语经过多年的演变已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对于方言里很多常用词,由于人们缺乏深度理解,频频出现方言认读障碍。因此,规范常方言用字,是一项相对重要的工作。文章试图从音、义入手,并结合文献材料,追溯武汉方言中的一些常用字的本字。
  关键词:武汉方言;本字;字音;字义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其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大量的人口流通形成了独特的武汉方言。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以来,由于大多数人没有经过系统的方言学习,尤其是广大青年更缺乏对武汉方言的深度理解,频频出现方言认读障碍,报刊媒体中所使用的文字也经常引起误读。针对以上现象,文章选取了武汉方言中几个常用字,从字音字义入手,对其方言本字进行追溯。
  [倯]:武汉方言中表示人“怯懦无能”有个形容词读“song 上声”。如:你真~,跑得这么慢;你看他那个~相。很多报刊中经常用“怂”字代替。根据《玉篇·人部》对“倯”的解释:“庸也,谓之倯,转语也。”《广韵》中也有:“倯,恭快貌。平声心母锺韵,息恭切。”李恭在《陇右方言发微》中写道:“陇右骂人怯懦者通曰倯。”蒲松龄的《俊夜叉》也用过:“这《西江月》是说的不成人的憨蛋,不长俊的倯种。”今武汉方言“song 上声”也是“庸、愚蠢”之义,与文献中的例子意义相同。武汉方言“倯”的读音与《广韵》“倯”的区别是由阴平变为了阳平。而武汉方言里有部分阴平转为阳平。所以,可以推断武汉方言“song 上声”与“倯”的读音相符,其本字可以考释为“倯”。
  [抻敨]:武汉话中有一个词,有两层意思:一是形容物体平整、清爽,如说“他穿得蛮抻敨”,二是形容人好看,如说“他长得蛮抻敨”。音为“cen(阴平)tou(上声)”的这个词,有人写作“抻吐”,词中“tou”与“吐痰、吐穗儿、谈吐”的“吐”毫不沾边,只算得借字,而《集韵·厚韵》有个“敨”字,他口切,与字音相合,义为“展也”,也相合。《新华字典》收录了这个字,注音为“tǒu”,释义为“把包着或卷着的东西打开”,这个词还有两个义项:一个是舒坦,一个是豪爽,与武汉话中形容物体和人整洁、清爽之意是相通的。由此可见,在表达物体整洁、人样貌好看时,武汉方言中的“cen(阴平)tou(上声)”,可以写作“抻敨”。
  [氽]:鱼丸,即鱼圆子,武汉人一贯称之为“鱼can(阴平)”。《蒓鲈怀思》中写作“鱼参(音餐)”,也有人写作“鱼餐”。其实,正确的写法应该为“鱼氽”。氽,本作“爨”(见《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集韵·桓韵》:“七丸切,爨,炊也。”《周礼》中有“以火爨鼎水也。”,音同“撺”(标准音为cuān)。武汉音同“参”、“餐”(can 阴平),义同烹、煮,今特指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鱼丸就是这样做成的,所以武汉人又把它成为“鱼氽”。报刊杂志中所见“参”或“餐”,都是直接用了字音,并没有将“烹、煮”的字义结合起来。
  [铫]:武汉人爱喝汤,对煲汤很有讲究,特别是煲汤的用具。其中烧水的壶和煨汤的罐在武汉方言中统称为“diao(上声)子”。“diao(上声)”在《管子》中有例:“耕考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见“铫”一字也很有渊源。《广韵·啸韵》徒吊的“铫,烧器” 与武汉方言中“烧水的壶、煨汤的罐”的意义相符。《正字通》中所谓“釜之小而有柄有流(吐水之口)者”便是如今懒婆娘们用来煨汤的“铫子”。多见用“吊”来表示“铫”,也只是借音,而非本字。
  [袱]:对于手巾、手帕一类物品,武汉方言统统称为“fu(阳平)子”,这个“fu(阳平)”经常被写作“浮”、“服”,还有“拂”。《广韵·烛韵》房玉切(《玉篇·巾部》扶足切)有个“幞”字,还可以写成“帕”,而《汉语大字典》中“帕”有一个意思为“巾,手帕”,读音和意义都能对上。按照《古今音对照手册》“幞”现在要写成“袱”。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提到“登州妇人络头用首帕,其女子嫁时以绛巾覆首,谓之袱子。”这里“袱”是指古代妇女的覆头巾,例如《益智录》(清·解鉴著)有:“衣甫毕,从人出请。遂入,与女同拜天地;去袱,同拜女父母。视之。”以上文献材料考证,可以证明武汉方言中“fu(阳平)子”可以考释为“袱”。
  [揞]:武汉方言中,有一个词形容“适度、有控制”音an(上声),比如:“东西揞到拿”、“钱揞到花”、“酒揞到喝”、“牌揞到抹”等等。揞是一个很古老的方言词。扬雄在《方言》释为:“揞,揜,错,摩,藏也。荆楚曰揞,吴杨曰揜,周秦曰错,陈之东鄙曰摩。”《广雅·释诂四》:“揞,藏也。”王念孙疏证:“揞,犹揜(yǎn)也。方俗语有侈耳。《广韵》“乌感切,上感,影,音ǎn。‘揞,手覆也。’覆亦藏也,今俗语犹谓手覆物为揞矣。”可见,掩藏是“揞”的本义。唐代卢仝有《月蚀》一诗:“恐是眶睫间,揞塞所化成。”元代乔吉《一枝花·私情》:“风声儿惹起如何揞?”都有“以手覆盖,藏”的意义,武汉方言中“适度、有控制”之意正是在此意的引申、发展,读音也相符。
  [撮]:武汉方言中形容背地里诽谤进行挑拨的行为有个词,很多报刊中写作“戳拐”,比如:“可是他们就喜欢背后‘戳拐’,什么影响家庭破裂说什么。”由于这种行为是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进行,并不须像“枪戳”(《篇海类编》释“戳”。)那样刺穿,即把事情真相揭穿,而只是“手小取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引《字林》释“撮”)。所以,应该写成“撮拐”。撮,《说文解字·手部》解释为:“四圭也。一曰两指撮也。从手最声。仓括切。”在《玉篇》中有:“三指取也”。桂馥义证:“两指为拈,三指为撮”,很符合武汉方言众所表达的“背地里做小动作”的意味。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条目“撮弄”,有“戏弄、捉弄”和“教唆、煽动”的义项,可见都有“撮拐”的影子。
  [跍]:有一种姿势,即两腿弯曲,臀部不着地,像坐的样子。武汉方言中称“ku(阳平)”“古代这种状态称“踞”。踞,蹲也(《说文解字》)。例如:皆踞转而鼓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在现代通用语中,这种状态一般称“蹲”,北京音“dūn(敦)”,武汉方言音“ku(阳平)”。《广韵》苦胡切,《集韵》空胡切,音枯。蹲貌。
  方言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伴随着当地居民,贯彻当地历史文化的始终。迄今为止,武汉市并没有一个官方方言研究机构对武汉方言进行系统规划,致使武汉方言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发展相对落后。正如武汉市说唱团团长著名相声演员陆鸣先生所言:“武汉话有它独具的特点,幽默洒脱。但现在它的口头表达不如川话统一,它的文字表述不如粤语规范,亟待有识之士整理规范传承之。”
  参考文献:
  [1]夏倩.武汉方言本字考释[J].青年文学家,2011(21).
  [2]朱建颂.武汉方言概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安澜(199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其他文献
思想道德建设是提升党员干部抗腐拒变能力的重要途径,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介绍分析当前思想道德建设必
医院是治疗疾病,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所以医院整体员工的医学素质和医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能够为医院的整体风气注入正能量,提高医院医护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了
摘 要: 文章以牛津英语阅读课文Fit for life为案例,从导入设计、多种阅读方法的训练,以及活动的开展等几个方面,谈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导入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从高考的试卷上可窥一斑,题型广泛,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阅读填词等;文章类型几乎涵盖阅读文的全部,如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考测的题型不用说也清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团队是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类型多样性、组织松散性和发展依赖性的分析,归纳了对其科学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明确主体地位、培养管理人才、加强业务辅导和促进文化交流等。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管理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以及温暖人心等方面发挥了
就电预热技术在单根直埋无补偿供热管道预热中的应用做了详细论述。介绍了电预热的技术原理、电预热的优点、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应用情况以及产生的经
文[2]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巧妙地解决了5类数学问题,读后深受启发.笔者发现,利用向量的数性积解决这五类问题更加方便快捷.
摘 要:网络写作教学模式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鉴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信息技术走进写作教学的课堂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写作教学服务,希望通过对这种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写作教学的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写作模式;互动  语文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