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自光来——致高三备考生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
  你们好!春去秋来,夏绿冬白,转睫数年,你们的中学生涯余期不长了,你们即将迎来人生的一场中转战役,作为经历炮火洗礼、刚结束战役的“老战士”,在此讲述我的故事和感悟,望于你们有益。
  周星驰说过一句幽默的话:“如果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每个人都会做有关于未来的梦,有的贴近现实,有的遥不可及。我曾经羡慕别人能在国旗下讲话,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上去。直到有一天,这个早被我遗忘的小梦想还真的实现了,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我提此的原因,只是想说明,我们是需要做梦的,因为在我们顺着藤蔓努力向上爬时,那个梦,说不定就在你前方悄悄地开了花。
  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在向上。
  梦想和现实是无法割裂的,如果你只在二者间流离,或者沉浸于一方,那么你可能会被卷入时间的漩涡,苦苦挣扎,最终沉入深海。名人的故事想必你们早已熟知,努力的方式各自不同,所以我不必多费口舌,只想强调一个词“向上”,人往高处走,向上是本能的,人会自发追求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注入心力,绞尽脑汁地往上爬,你终会看见一片辽阔天穹。


  在我看来,努力是必定有回报的,只是这回报有大有小,虽说细土累山,滴流汇海,可这过程何其漫长,或许一生也难以做到。而这,就是我们暂时实现不了的梦想,我们必定会因此感到沮丧、失落,甚至绝望。韩寒有一句话:“梦想并不是达到什么成就,而是一种心境。”这话或许被认为萎靡,但请细想,如果人一直怀揣梦想,纵然事业无成,而内心富足,他会对生活充满热情,而热情正是我們整日埋首书海的学生所需要的。
  可能你们会说我讲得太轻巧了,的确,在那段备考的日子里,我很看不起那类撑一撑熬一熬就过去的标语口号,那让我感到心累。于我来说,任何劝慰激励的话,在拿着成绩单的时候,都是无用的,甚至如刺,一根根扎在心上。最有用的,就是进步与超越。而这,只能依靠自己。
  “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每当我听到这句广告词,我总是在心里默默重复一句。这句像心灵鸡汤一样的话,在我的字典里,就是在告诉我要自信。我无数次在本子上写下我对各个科目的期望值,然后在每一次考试得知分数后,将其写在后面。其实大多数时候我都达不到目标,不过或许能称为盲目自信吧,我总是告诉自己,这类小错误绝不再犯,下回考试一定成功。所以在进入高考考场时,我告诉自己没问题,当拿到试卷时,我都会看一遍题目,然后心里默默说“好简单”,不论我有没有看懂题目。
  或许很可笑,但重在心境嘛。
  在进入复习阶段后,每天的日子就像被奇异博士的时间原石困住,按着老师和你自己的计划,学习重复的内容,练习重复的题目,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慢慢乏味,热情消散。
  人的内心是最难控制的,我也只能试着调理。临近高考的几个月,我养着花草,每天晚饭后都会散步,闲时看看电视,甚至去看了几场电影,包括在五月中旬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我可能因此被当成反面教材,但我还是有点正面的东西能说,就是要让自己开心一下,做点喜欢的事情,至少让循环的日子里多点不一样的色彩。
  前段时间重温《蝙蝠侠:黑暗骑士》,里面有句台词:“黎明前最为黑暗。”用“黑暗”形容高三未免太过夸张吓人,但用“黎明”来形容高考过后却恰当,不论是否得到期待的结果,未来都是宽广可鉴的,即使是在天幕一角,不也能看到光吗?
  夜雪不眠,日出而融,昼雨潇潇,光照而虹,世间美好的事物,因光而生,因光而芳,无论漫漫草木,无论芸芸众生,都追寻着光。
  愿明年夏天,花铺旷野,你们在阳光下笑得绚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证人保护在我国法律实践和法律条文中基本是空白的,从而导致直接言词原则长期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意识并体现了这一点,新增了涉及证人出庭和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工民建工程从规模方面到数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建筑防水防渗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在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实际的技术控制难以满足建筑防水防渗质量要求导致建筑的实际使用性能受到极大影响。工民建想要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以防水防渗技术为前提
摘 要: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思考的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真创造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可以有效、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