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身经百战,宠辱不惊的皮尔洛也留下了泪水,我们不得不慨叹,他是不甘的,他是孤独的。但我们又相信,他依然会坚毅地拼搏下去,正如他的面容,些许倦意中永远暗藏着杀机。一直以来,他总是在和命运作着孤独的角力,这位足球诗人在优雅的同时,还总是能让人感觉到他的坚韧不拔。
意大利自废皮尔洛
欧洲杯小组赛首轮,意大利便遭遇夺冠最大热门西班牙,但是内忧外患的他们竟然令人意外地将西班牙防得毫无脾气。究竟是什么让星光较前几年暗淡很多的意大利没有让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占到太多便宜?无疑,普兰代利的战术变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场比赛,此前一贯主打“442”阵型的普氏意大利将阵型改为“352”,左右边路的马乔和贾切里尼能上能下,三中卫博努奇、德罗西、基耶利尼以及三后腰皮尔洛、莫塔、马尔基西奥组成防守链条,其中基耶利尼为上抢中卫,德罗西出球,而博努奇主要负责补位,而莫塔和马尔基西奥较皮尔洛更接近大禁区,主要负责防守,攻防衔接的重要任务就交给了皮尔洛。
防守时,西班牙的控球太极阵面对意大利严密的防守阵型顿时显得一筹莫展,两条线平行站位让西班牙人的无锋阵型无缝可钻,任凭哈维、小白等人如何调度,意大利的防线总是滴水不漏。而在进攻时,意大利的两名前锋距离通常站得很远,而且经常会在边路去骚扰西班牙,打防守反击时容易抓住西班牙的后场空当。纵观整个攻防过程,皮尔洛正是其中的枢纽。有了莫塔和马尔基西奥的平行保护,皮尔洛的拿球组织顿时容易了不少,他可以从容地拿球,向前传出致命球。最终,在第57分钟,正是皮尔洛在中场盘球过人后传出致命直塞,刚刚上场的迪纳塔莱反越位单刀将球打进。
到了欧洲杯的最终章,意大利和西班牙再次狭路相逢,这一次,普兰代利失算了。半决赛击败德国似乎让普兰代利有点过分自信了,在尝到甜头后,他决定在决赛中继续沿用打德国的那套打法。他没有再用“352”去克制西班牙,而是常规的“442”,皮尔洛、马尔基西奥、德罗西和蒙托利沃组成的四中场采取菱形站位的方式,而不是小组赛打西班牙时的三后腰平行站位。结果证明,西班牙的中场攻击群在意大利中场巨大的空当中踢得游刃有余,而他们突然提速的踢法也让习惯了慢节奏的意大利足球难以适应。比赛中,皮尔洛遭到了西班牙人的绞杀,德罗西和马尔基西奥并不能给皮尔洛足够的保护。90分钟内跑动11000米,1次抢断,3次拦截,4次被侵犯,尽管他已经拼尽全力,但是战术上的失误并没有让他迸发出全部的能量,空有一身功夫却难以施展;而实力上确实存在的差距注定不能让皮尔洛成为意大利的孤胆英雄。战术失误的同时,就连运气也不站在意大利这边了。下半场0∶2落后时,普兰代利本想换上蒂亚戈·莫塔协助皮尔洛,利用他的控球来给皮尔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不幸的是,莫塔仅仅上场四分钟就不得不因伤提前进了更衣室,剩下的30分钟里意大利不得不少一个人战斗,这就意味着决赛其实已经提前宣告结束。
尽管谦逊的皮尔洛赛后表示:“决赛中我们踢得并不好,但我认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普兰代利身上。是谁塑造了我们这个团队?是谁给传统的意大利足球风格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是的,正是普兰代利!”但是不得不承认,决赛惨败西班牙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意大利自身,他们将绝对核心皮尔洛轻易地暴露在了西班牙中场攻击群前面,让皮尔洛不得不和他们单挑。意大利之死,死于自废武功。
无缘金球却胜有金球
错失登顶欧洲之巅,也就意味着皮尔洛与今年的金球奖基本说再见了。皮尔洛自己也认为,今年他是得不到这项荣誉的。“坦率说,我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金球奖。看看C罗、梅西的表现吧,他们才配拿到金球,只要他们还在,我就不会有机会的。”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皮尔洛大师级的表现完全够得上金球奖的标准。本届欧洲杯,皮尔洛打满了意大利队的全部六场比赛,奉献了非常关键的一个进球和两次助攻:小组赛首战,他的精妙助攻帮助迪纳塔莱刺穿西班牙,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冠军球队在本届欧洲杯上的唯一失球;小组赛第二战,皮尔洛任意球直接破门,帮助意大利1∶1战平对手,这也是本届欧洲杯的唯一直接任意球得分;小组赛第三场,又是皮尔洛发出的角球助攻卡萨诺首开纪录。1/4决赛对阵英格兰的点球大战,又是皮尔洛的勺子点球戏耍哈特及时稳定了军心。意大利能最后杀进决赛,作为战术核心的皮尔洛功不可没,堪称最大功臣。六场比赛中,皮尔洛获得了三次全场最佳,分别是在意大利对阵克罗地亚、英格兰和德国的比赛中。作为意大利中场的灵魂人物,他的传球次数为376次,仅次于哈维和阿隆索,而传威胁球的次数为17次,只有哈维、斯奈德、厄齐尔比他多。作为意大利的战术枢纽,这样的成绩尤为难得。
当然,一匹好的千里马需要一个识人才的伯乐才能跑得更远,而这个伯乐正是普兰代利。不可否认的是,普兰代利对这支意大利队的捏造是成功的。本届欧洲杯上的意大利队一改以往防守反击的作风,而是围绕着皮尔洛展开了“走转改”运动——走地面,转战术,改球风。普兰代利要求球队在保持意大利式链式防守精髓的同时,还要加强球传递的精准和快速,打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漂亮足球。这一切,都是基于拥有一个世界级的皮尔洛之上的,正是皮尔洛的存在让普兰代利得以大胆变革。可以预见的是,没有了皮尔洛,意大利中场必将轰然坍塌。
过去的几届大赛里,皮尔洛从来没有被树为绝对的核心: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打出了经典的高效防守反击,卡纳瓦罗领衔的后防密不透风、托尼、吉拉迪诺等豪华锋线的得分效率高,再加上神一样的格罗索,尽管皮尔洛的表现完美无瑕,但他的光芒还是被大大地削减了,最终也是卡纳瓦罗获得了当年的欧洲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2008年欧洲杯,多纳多尼治下的意大利依然坚持防守反击,但是死守西班牙120分钟后被点杀;2010年世界杯,里皮拥有的是一个不太健康的皮尔洛,当届杯赛意大利进攻无序、防守体系崩溃,出尽了洋相。尽管皮尔洛在最后一战中临危受命上场40分钟,表现依然世界级,但还是没能挽回意大利的败局。本届欧洲杯,星光暗淡的意大利以他为核心,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杀进决赛,正如皮尔洛所说:“我们闯入欧洲杯决赛在我看来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金球奖每年注定只会有一个,而放眼世界足坛,好球员实在太多太多。而根据金球奖评选的一些潜在的规则和评判标准,像中场这种绿叶类的球员能获得金球奖的几率实在太小,哈维和伊涅斯塔再智慧、再诗意,也抵不上梅西的一个帽子戏法实在。在日益商业化的现代足球,球员的商业价值也渐渐成为了金球奖的价值标准之一。对于皮尔洛来说,金球奖的确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在最后的决赛中意大利2∶0击败了西班牙,皮尔洛两次助攻,巴神梅开二度,那么最终的金球奖不出意外将会花落拿到英超冠军和打进五球捧得欧洲杯冠军的巴神,而不是一直低调着闪光的皮尔洛。
正如很多球迷所说的那样,皮尔洛的伟大,已经无需用冠军来证明!而皮尔洛的实力,也远远不是一个金球奖能够考量的。他并不为了金球奖而踢球,而是为了信仰,为了快乐。
他的字典里没有屈服
在皮尔洛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屈服这个字眼。
2011年夏天,皮尔洛被迫离开了效力九年的红黑军团,不是他不爱,但却必须离开。安切洛蒂时代,皮尔洛曾和里瓦尔多、西多夫、鲁伊·科斯塔组成了名震江湖的“四个10号”无敌中场,而米兰的圣诞树以及菱形中场也曾风靡一时。在后场,加图索、安布罗西尼等人会精心守护在皮尔洛的身边,“非典型后腰”皮尔洛则可以安心从容地调度和组织。但是自从2010年夏天阿莱格里上任后,皮尔洛渐渐失宠,首先因为自身的伤病不断,其次则是他并不符合阿莱格里“硬又黑”的后腰标准:阿莱格里围绕伊布为米兰制定了“4312”阵型,三后腰位置要求球员跑动能力、拦截能力强,有一定的正面防守能力,显然,皮尔洛不是他的“菜”。抉择面前,已经而立的皮尔洛选择了离开,加盟百废待兴的尤文图斯。尽管离别的时刻很难去面对,甚至有点无情,但是这也并不能责怪阿莱格里,在现代足球的大潮流中,阿莱格里的打造计划自然有他的道理。
来到尤文后,主帅孔蒂果断围绕皮尔洛来设置战术,主打“451”阵型。在皮尔洛的身边不再是加图索和安布,而是变成了比达尔、马尔基西奥。
事实证明,“抢断王”比达尔可不是坑爹的梅洛,他给了皮尔洛很大的帮助,而皮尔洛也在这个适合他的战术体系中如鱼得水,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准,打进3球的同时奉献了13次助攻,一举帮助尤文图斯拿到意甲冠军,狠狠扇了阿莱格里一个响亮的耳光。
事实上,这并不是皮尔洛第一次与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他从布雷西亚转会到国米后表现异常平庸,甚至不大捞得到上场机会。闷闷不乐的他果断选择租回布雷西亚继续展示自我,最终果然吸引了米兰城另一支豪门AC米兰的注意,从此扬名世界。主打后腰的皮尔洛的身体条件并不算出众,而后腰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球风强悍的硬汉,经典的比如马克莱莱。到了米兰后,他从前腰位置改打后腰,看起来他并不符合后腰的标准,但他却用他的表现颠覆了后腰这一概念,只要身边有好的搭档,他在后腰位置上的发挥将会是决定性的,在后腰位置上,他可以依靠自己出色的大局观和宽阔的视野掌控者局面,将球队的中场梳理地井井有条。
不屈服于世俗和习惯,不屈服于安排和无奈,外表优雅的皮尔洛却有着一颗无比坚韧的心。我们不知道已经33岁的皮尔洛还有没有下一届欧洲杯,但是至少拥有高尚足球哲学的他一直在给我们惊喜。也许他没有诸如齐达内那般伟大,但是他那宠辱不惊的气魄永远令人敬佩,他那份气定情闲的自信永远令我们震撼。安德烈亚·皮尔洛,一个永远为了自己而踢球的大师,在孤独的角力中,风范尽显。
意大利自废皮尔洛
欧洲杯小组赛首轮,意大利便遭遇夺冠最大热门西班牙,但是内忧外患的他们竟然令人意外地将西班牙防得毫无脾气。究竟是什么让星光较前几年暗淡很多的意大利没有让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占到太多便宜?无疑,普兰代利的战术变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场比赛,此前一贯主打“442”阵型的普氏意大利将阵型改为“352”,左右边路的马乔和贾切里尼能上能下,三中卫博努奇、德罗西、基耶利尼以及三后腰皮尔洛、莫塔、马尔基西奥组成防守链条,其中基耶利尼为上抢中卫,德罗西出球,而博努奇主要负责补位,而莫塔和马尔基西奥较皮尔洛更接近大禁区,主要负责防守,攻防衔接的重要任务就交给了皮尔洛。
防守时,西班牙的控球太极阵面对意大利严密的防守阵型顿时显得一筹莫展,两条线平行站位让西班牙人的无锋阵型无缝可钻,任凭哈维、小白等人如何调度,意大利的防线总是滴水不漏。而在进攻时,意大利的两名前锋距离通常站得很远,而且经常会在边路去骚扰西班牙,打防守反击时容易抓住西班牙的后场空当。纵观整个攻防过程,皮尔洛正是其中的枢纽。有了莫塔和马尔基西奥的平行保护,皮尔洛的拿球组织顿时容易了不少,他可以从容地拿球,向前传出致命球。最终,在第57分钟,正是皮尔洛在中场盘球过人后传出致命直塞,刚刚上场的迪纳塔莱反越位单刀将球打进。
到了欧洲杯的最终章,意大利和西班牙再次狭路相逢,这一次,普兰代利失算了。半决赛击败德国似乎让普兰代利有点过分自信了,在尝到甜头后,他决定在决赛中继续沿用打德国的那套打法。他没有再用“352”去克制西班牙,而是常规的“442”,皮尔洛、马尔基西奥、德罗西和蒙托利沃组成的四中场采取菱形站位的方式,而不是小组赛打西班牙时的三后腰平行站位。结果证明,西班牙的中场攻击群在意大利中场巨大的空当中踢得游刃有余,而他们突然提速的踢法也让习惯了慢节奏的意大利足球难以适应。比赛中,皮尔洛遭到了西班牙人的绞杀,德罗西和马尔基西奥并不能给皮尔洛足够的保护。90分钟内跑动11000米,1次抢断,3次拦截,4次被侵犯,尽管他已经拼尽全力,但是战术上的失误并没有让他迸发出全部的能量,空有一身功夫却难以施展;而实力上确实存在的差距注定不能让皮尔洛成为意大利的孤胆英雄。战术失误的同时,就连运气也不站在意大利这边了。下半场0∶2落后时,普兰代利本想换上蒂亚戈·莫塔协助皮尔洛,利用他的控球来给皮尔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不幸的是,莫塔仅仅上场四分钟就不得不因伤提前进了更衣室,剩下的30分钟里意大利不得不少一个人战斗,这就意味着决赛其实已经提前宣告结束。
尽管谦逊的皮尔洛赛后表示:“决赛中我们踢得并不好,但我认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普兰代利身上。是谁塑造了我们这个团队?是谁给传统的意大利足球风格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是的,正是普兰代利!”但是不得不承认,决赛惨败西班牙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意大利自身,他们将绝对核心皮尔洛轻易地暴露在了西班牙中场攻击群前面,让皮尔洛不得不和他们单挑。意大利之死,死于自废武功。
无缘金球却胜有金球
错失登顶欧洲之巅,也就意味着皮尔洛与今年的金球奖基本说再见了。皮尔洛自己也认为,今年他是得不到这项荣誉的。“坦率说,我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金球奖。看看C罗、梅西的表现吧,他们才配拿到金球,只要他们还在,我就不会有机会的。”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皮尔洛大师级的表现完全够得上金球奖的标准。本届欧洲杯,皮尔洛打满了意大利队的全部六场比赛,奉献了非常关键的一个进球和两次助攻:小组赛首战,他的精妙助攻帮助迪纳塔莱刺穿西班牙,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冠军球队在本届欧洲杯上的唯一失球;小组赛第二战,皮尔洛任意球直接破门,帮助意大利1∶1战平对手,这也是本届欧洲杯的唯一直接任意球得分;小组赛第三场,又是皮尔洛发出的角球助攻卡萨诺首开纪录。1/4决赛对阵英格兰的点球大战,又是皮尔洛的勺子点球戏耍哈特及时稳定了军心。意大利能最后杀进决赛,作为战术核心的皮尔洛功不可没,堪称最大功臣。六场比赛中,皮尔洛获得了三次全场最佳,分别是在意大利对阵克罗地亚、英格兰和德国的比赛中。作为意大利中场的灵魂人物,他的传球次数为376次,仅次于哈维和阿隆索,而传威胁球的次数为17次,只有哈维、斯奈德、厄齐尔比他多。作为意大利的战术枢纽,这样的成绩尤为难得。
当然,一匹好的千里马需要一个识人才的伯乐才能跑得更远,而这个伯乐正是普兰代利。不可否认的是,普兰代利对这支意大利队的捏造是成功的。本届欧洲杯上的意大利队一改以往防守反击的作风,而是围绕着皮尔洛展开了“走转改”运动——走地面,转战术,改球风。普兰代利要求球队在保持意大利式链式防守精髓的同时,还要加强球传递的精准和快速,打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漂亮足球。这一切,都是基于拥有一个世界级的皮尔洛之上的,正是皮尔洛的存在让普兰代利得以大胆变革。可以预见的是,没有了皮尔洛,意大利中场必将轰然坍塌。
过去的几届大赛里,皮尔洛从来没有被树为绝对的核心: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打出了经典的高效防守反击,卡纳瓦罗领衔的后防密不透风、托尼、吉拉迪诺等豪华锋线的得分效率高,再加上神一样的格罗索,尽管皮尔洛的表现完美无瑕,但他的光芒还是被大大地削减了,最终也是卡纳瓦罗获得了当年的欧洲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2008年欧洲杯,多纳多尼治下的意大利依然坚持防守反击,但是死守西班牙120分钟后被点杀;2010年世界杯,里皮拥有的是一个不太健康的皮尔洛,当届杯赛意大利进攻无序、防守体系崩溃,出尽了洋相。尽管皮尔洛在最后一战中临危受命上场40分钟,表现依然世界级,但还是没能挽回意大利的败局。本届欧洲杯,星光暗淡的意大利以他为核心,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杀进决赛,正如皮尔洛所说:“我们闯入欧洲杯决赛在我看来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金球奖每年注定只会有一个,而放眼世界足坛,好球员实在太多太多。而根据金球奖评选的一些潜在的规则和评判标准,像中场这种绿叶类的球员能获得金球奖的几率实在太小,哈维和伊涅斯塔再智慧、再诗意,也抵不上梅西的一个帽子戏法实在。在日益商业化的现代足球,球员的商业价值也渐渐成为了金球奖的价值标准之一。对于皮尔洛来说,金球奖的确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在最后的决赛中意大利2∶0击败了西班牙,皮尔洛两次助攻,巴神梅开二度,那么最终的金球奖不出意外将会花落拿到英超冠军和打进五球捧得欧洲杯冠军的巴神,而不是一直低调着闪光的皮尔洛。
正如很多球迷所说的那样,皮尔洛的伟大,已经无需用冠军来证明!而皮尔洛的实力,也远远不是一个金球奖能够考量的。他并不为了金球奖而踢球,而是为了信仰,为了快乐。
他的字典里没有屈服
在皮尔洛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屈服这个字眼。
2011年夏天,皮尔洛被迫离开了效力九年的红黑军团,不是他不爱,但却必须离开。安切洛蒂时代,皮尔洛曾和里瓦尔多、西多夫、鲁伊·科斯塔组成了名震江湖的“四个10号”无敌中场,而米兰的圣诞树以及菱形中场也曾风靡一时。在后场,加图索、安布罗西尼等人会精心守护在皮尔洛的身边,“非典型后腰”皮尔洛则可以安心从容地调度和组织。但是自从2010年夏天阿莱格里上任后,皮尔洛渐渐失宠,首先因为自身的伤病不断,其次则是他并不符合阿莱格里“硬又黑”的后腰标准:阿莱格里围绕伊布为米兰制定了“4312”阵型,三后腰位置要求球员跑动能力、拦截能力强,有一定的正面防守能力,显然,皮尔洛不是他的“菜”。抉择面前,已经而立的皮尔洛选择了离开,加盟百废待兴的尤文图斯。尽管离别的时刻很难去面对,甚至有点无情,但是这也并不能责怪阿莱格里,在现代足球的大潮流中,阿莱格里的打造计划自然有他的道理。
来到尤文后,主帅孔蒂果断围绕皮尔洛来设置战术,主打“451”阵型。在皮尔洛的身边不再是加图索和安布,而是变成了比达尔、马尔基西奥。
事实证明,“抢断王”比达尔可不是坑爹的梅洛,他给了皮尔洛很大的帮助,而皮尔洛也在这个适合他的战术体系中如鱼得水,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准,打进3球的同时奉献了13次助攻,一举帮助尤文图斯拿到意甲冠军,狠狠扇了阿莱格里一个响亮的耳光。
事实上,这并不是皮尔洛第一次与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他从布雷西亚转会到国米后表现异常平庸,甚至不大捞得到上场机会。闷闷不乐的他果断选择租回布雷西亚继续展示自我,最终果然吸引了米兰城另一支豪门AC米兰的注意,从此扬名世界。主打后腰的皮尔洛的身体条件并不算出众,而后腰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球风强悍的硬汉,经典的比如马克莱莱。到了米兰后,他从前腰位置改打后腰,看起来他并不符合后腰的标准,但他却用他的表现颠覆了后腰这一概念,只要身边有好的搭档,他在后腰位置上的发挥将会是决定性的,在后腰位置上,他可以依靠自己出色的大局观和宽阔的视野掌控者局面,将球队的中场梳理地井井有条。
不屈服于世俗和习惯,不屈服于安排和无奈,外表优雅的皮尔洛却有着一颗无比坚韧的心。我们不知道已经33岁的皮尔洛还有没有下一届欧洲杯,但是至少拥有高尚足球哲学的他一直在给我们惊喜。也许他没有诸如齐达内那般伟大,但是他那宠辱不惊的气魄永远令人敬佩,他那份气定情闲的自信永远令我们震撼。安德烈亚·皮尔洛,一个永远为了自己而踢球的大师,在孤独的角力中,风范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