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利用岩彩作为绘画素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古朴的彩陶文化,兴于汉代的墓葬文化,而后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随着岩彩画在中国画坛的突起,岩彩画的教学在各高校也逐渐兴起。对于如何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探讨岩彩画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岩彩画;材料
古往今来,文人画在中国绘画中一直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一种被称作”岩彩画”的画种突起,并且开始名扬中外。因此越来越多的画家学子开始关注到它,同时意识到它对于保留民族特色发扬民族特色的重要性,特别是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而,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透彻的认识岩彩画,本文将以岩彩画教学为开篇,以岩彩画的演变为线索,进而分析突出特色,价值以及岩彩画如何肩负起继承和创新中国画的使命。
一、一抹羡色——岩彩画
2012年末,师从西南大学李白玲老师初识了岩彩画,一时间便勾起了个人对于这门画种的热爱,更是激发了想要去了解它的热忱。
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我更加喜欢岩彩画。岩彩画从曾经鲜为人知,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作画体系,一个画种,且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由此可见,岩彩画在走向大众化的道路上将有可能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那么有人不禁想问:什么是岩彩画呢?
1.岩彩画的概论
“岩彩画”是指的在纸、布、板、金属及墙面上,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质,调和以动物胶为粘接剂的胶质后加以融入绘画的创作形式,同时也可将天然矿物石色、金以及银等重金属色运用于绘画中。
2.岩彩画的特点
岩彩画的精髓在哪里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它以一种特殊的效果,既不同于东方传统的中国工笔,又以不同于西方绘画,却能够独树一帜,并且能够融入传统的中国画,给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也就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
3.岩彩画的创作
说起岩彩画的创作,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岩彩画对底色的处理了,它不像传统工笔那样追求以层层叠叠加来达到画面的厚重感,岩彩画是厚薄均可,厚可砌砖墙,薄可如蝉翼。岩彩画初学时我们必须抓住要点,它的制底尤为重要,先用蛤粉加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己要求的画面效果堆积蛤粉,可平涂亦可任意堆积,个人认为就是老师口中的”平涂不平”这个道理。
二、当代中国岩彩画的演变过程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猜想,岩彩画既然是属于国画的范畴,那么它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受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影响
2.对日本画文化和技法的参考和借鉴
3.自主的创新意识和开始大胆的尝试
三、岩彩画创作的突出特色
通过与传统绘画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岩彩画更注意欣赏的是自然之美以及材质自身的魅力,有的色泽绚丽,有的色调沉著凝重,有的又趋于平淡简练。而且岩彩画还有一个显著地特色在于它的覆盖力极强,并且号称一千年不变色。这也就是岩彩画作为中华艺术经久传承的原因。
1.色彩
岩彩画的色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纯天然矿物色、新岩矿物色、水干色、云母色和闪光色这五类色系,同时可以结合蛤粉金属箔进行创作,它可以单独存在,不借助任何其它画种的色彩,当然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适当结合其它画种的色彩。所以,岩彩画是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一众绘画形式。
2.材质
现代岩彩画在颜料品种上已经发展得极为丰富,画家的创作选色上更随性、这也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相对乏味的格调。近些年,中国对日本颜料生产技术的引进加上国内色彩专家和生产厂家的共同研究开发,这样颜料在品质和数量上都有了量的突破,大量的间色色系,给画家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肌理
当然通过创作我们便可了解到,岩彩画创作中主要的媒介及调和剂是水性动物胶和植物胶,我们通过尝试用岩彩调和胶液去泼洒,产生了流动融合性,画面就出现了自然流动之美和挥洒淋漓的效果。
四、岩彩画与当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日本岩彩画曾来中国美术馆展览,但当时中国画家多数不知其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当时普遍的看法是水墨画才是中国传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岩彩画的重拾可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的继承是保持文化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的需要,是保持艺术民族特色的需要。作为当代的年轻的学者,在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巨大,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了解现代的艺术文化,岩彩画对于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时至今日,岩彩画的崛起以及广大工笔画家对色彩的研究与实践,重谱唐宋以后断裂的重彩画历史的新篇章。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学习这些美好的文化,我们更要背起历史之于我们的责任,一点一滴,一点一滴的挖掘出更美的艺术篇章,虽谈不上超赶前人,但求做得了然于心。
参考文献:
[1] 王雄飞.岩彩画教程.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9.
[2] 胡明哲.岩彩画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4.
[3] 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天津美术出版社,2010.6.
[4] 陈心撇.综合材料——材料与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5] 王雄飞.中国岩彩画开拓者.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4.
关键词:岩彩画;材料
古往今来,文人画在中国绘画中一直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一种被称作”岩彩画”的画种突起,并且开始名扬中外。因此越来越多的画家学子开始关注到它,同时意识到它对于保留民族特色发扬民族特色的重要性,特别是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而,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透彻的认识岩彩画,本文将以岩彩画教学为开篇,以岩彩画的演变为线索,进而分析突出特色,价值以及岩彩画如何肩负起继承和创新中国画的使命。
一、一抹羡色——岩彩画
2012年末,师从西南大学李白玲老师初识了岩彩画,一时间便勾起了个人对于这门画种的热爱,更是激发了想要去了解它的热忱。
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我更加喜欢岩彩画。岩彩画从曾经鲜为人知,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作画体系,一个画种,且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由此可见,岩彩画在走向大众化的道路上将有可能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那么有人不禁想问:什么是岩彩画呢?
1.岩彩画的概论
“岩彩画”是指的在纸、布、板、金属及墙面上,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质,调和以动物胶为粘接剂的胶质后加以融入绘画的创作形式,同时也可将天然矿物石色、金以及银等重金属色运用于绘画中。
2.岩彩画的特点
岩彩画的精髓在哪里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它以一种特殊的效果,既不同于东方传统的中国工笔,又以不同于西方绘画,却能够独树一帜,并且能够融入传统的中国画,给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也就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
3.岩彩画的创作
说起岩彩画的创作,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岩彩画对底色的处理了,它不像传统工笔那样追求以层层叠叠加来达到画面的厚重感,岩彩画是厚薄均可,厚可砌砖墙,薄可如蝉翼。岩彩画初学时我们必须抓住要点,它的制底尤为重要,先用蛤粉加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己要求的画面效果堆积蛤粉,可平涂亦可任意堆积,个人认为就是老师口中的”平涂不平”这个道理。
二、当代中国岩彩画的演变过程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猜想,岩彩画既然是属于国画的范畴,那么它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受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影响
2.对日本画文化和技法的参考和借鉴
3.自主的创新意识和开始大胆的尝试
三、岩彩画创作的突出特色
通过与传统绘画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岩彩画更注意欣赏的是自然之美以及材质自身的魅力,有的色泽绚丽,有的色调沉著凝重,有的又趋于平淡简练。而且岩彩画还有一个显著地特色在于它的覆盖力极强,并且号称一千年不变色。这也就是岩彩画作为中华艺术经久传承的原因。
1.色彩
岩彩画的色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纯天然矿物色、新岩矿物色、水干色、云母色和闪光色这五类色系,同时可以结合蛤粉金属箔进行创作,它可以单独存在,不借助任何其它画种的色彩,当然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适当结合其它画种的色彩。所以,岩彩画是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一众绘画形式。
2.材质
现代岩彩画在颜料品种上已经发展得极为丰富,画家的创作选色上更随性、这也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相对乏味的格调。近些年,中国对日本颜料生产技术的引进加上国内色彩专家和生产厂家的共同研究开发,这样颜料在品质和数量上都有了量的突破,大量的间色色系,给画家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肌理
当然通过创作我们便可了解到,岩彩画创作中主要的媒介及调和剂是水性动物胶和植物胶,我们通过尝试用岩彩调和胶液去泼洒,产生了流动融合性,画面就出现了自然流动之美和挥洒淋漓的效果。
四、岩彩画与当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日本岩彩画曾来中国美术馆展览,但当时中国画家多数不知其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当时普遍的看法是水墨画才是中国传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岩彩画的重拾可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的继承是保持文化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的需要,是保持艺术民族特色的需要。作为当代的年轻的学者,在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巨大,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了解现代的艺术文化,岩彩画对于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时至今日,岩彩画的崛起以及广大工笔画家对色彩的研究与实践,重谱唐宋以后断裂的重彩画历史的新篇章。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学习这些美好的文化,我们更要背起历史之于我们的责任,一点一滴,一点一滴的挖掘出更美的艺术篇章,虽谈不上超赶前人,但求做得了然于心。
参考文献:
[1] 王雄飞.岩彩画教程.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9.
[2] 胡明哲.岩彩画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4.
[3] 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天津美术出版社,2010.6.
[4] 陈心撇.综合材料——材料与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5] 王雄飞.中国岩彩画开拓者.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