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英语》目前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学校的教师缺少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加上短时间内农村英语教师难以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新课标英语》的大容量和新颖的选材,因此,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钻研《新课标英语》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 困惑 任务型教学
《新课标英语》是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编制的一套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编排的教材。从目标定位、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和要求到编排体系、形式都与修订版教材完全不同。在《新课标英语》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 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 缺少与教材配套的资料
(1) 缺少配套同步练习。《新课标英语》教科书是与同步练习分开的,教师和学生只订购了教科书,缺少与《新课标英语》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评价手册。
(2) 缺少配套的教学挂图和软件VCD或者CD?ROM。由于缺少这些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的能动性,不能给学生形成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和强烈的印象,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创设任务和设置情景、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2. 教师不适应《新课标英语》教材的大容量和其新颖的选材
(1) 词汇量过大,每一册的总词汇量都在5000个以上,有的单元有600多个单词。与修订版教材相比词汇量增加很大,而且词汇表里没有对单词的要求进行分级,这给已经习惯了把单词按照三会四会要求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难题。
(2) 对语法教学的不适应。《新课标英语》教材的语法编排体系是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集中呈现,让学生先在运用中获得感受,再通过逐步的学习习得语言,使语法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而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已经习惯凡遇到新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就要讲清讲透的做法,一时还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二、 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1. 树立新理念
(1) 变“面向少数学生????为“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理念只注重少数优等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面向一切学生”的新理念,使成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2) 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应试教育下英语教学强调结果,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看重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否完整,掌握知识的程序是否科学。
(3) 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应试教育下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所传授的知识;而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去实践、体验,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建立新关系
变“命令与服从关系????为“民主与合作关系”。旧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学生几乎成了“录音机”“复印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思考、讨论、表达,充分发挥民主性。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启发补充,彼此经常交流思想和情感,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最佳组合,达到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
3. 创建新模式
(1) 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旧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教学的模式、程序、内容、方式和方法,教师说了算,教师怎样传授决定了学生怎样接受。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变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2) 变“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助式教学”。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是被强行喂食的“鸭子”。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 结论
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转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绝对权威转变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更富有激励性的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 困惑 任务型教学
《新课标英语》是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编制的一套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编排的教材。从目标定位、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和要求到编排体系、形式都与修订版教材完全不同。在《新课标英语》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 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 缺少与教材配套的资料
(1) 缺少配套同步练习。《新课标英语》教科书是与同步练习分开的,教师和学生只订购了教科书,缺少与《新课标英语》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评价手册。
(2) 缺少配套的教学挂图和软件VCD或者CD?ROM。由于缺少这些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的能动性,不能给学生形成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和强烈的印象,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创设任务和设置情景、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2. 教师不适应《新课标英语》教材的大容量和其新颖的选材
(1) 词汇量过大,每一册的总词汇量都在5000个以上,有的单元有600多个单词。与修订版教材相比词汇量增加很大,而且词汇表里没有对单词的要求进行分级,这给已经习惯了把单词按照三会四会要求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难题。
(2) 对语法教学的不适应。《新课标英语》教材的语法编排体系是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集中呈现,让学生先在运用中获得感受,再通过逐步的学习习得语言,使语法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而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已经习惯凡遇到新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就要讲清讲透的做法,一时还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二、 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1. 树立新理念
(1) 变“面向少数学生????为“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理念只注重少数优等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面向一切学生”的新理念,使成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2) 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应试教育下英语教学强调结果,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看重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否完整,掌握知识的程序是否科学。
(3) 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应试教育下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所传授的知识;而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去实践、体验,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建立新关系
变“命令与服从关系????为“民主与合作关系”。旧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学生几乎成了“录音机”“复印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思考、讨论、表达,充分发挥民主性。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启发补充,彼此经常交流思想和情感,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最佳组合,达到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
3. 创建新模式
(1) 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旧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教学的模式、程序、内容、方式和方法,教师说了算,教师怎样传授决定了学生怎样接受。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变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2) 变“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助式教学”。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是被强行喂食的“鸭子”。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 结论
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转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绝对权威转变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更富有激励性的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