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浆中内皮蛋白C受体(EPCR)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早发型组,发病孕周<34周),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晚发型组,发病孕周≥34周);选择同期健康晚孕期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 34周)。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EPCR蛋白的表达情况,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EPCR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3组孕妇血浆中游离型EPCR(sEPCR)的含量。
结果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EPCR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部分细胞核,呈棕黄色染色,其中早发型组的染色强度明显弱于晚发型组,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的染色强度相似。早发型组、晚发型组、对照组胎盘组织中EPC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7/30)、93%(28/30)、97%(29/30),早发型组明显低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5,P=0.001);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0,P=0.910)。RT-PCR技术检测显示,早发型组胎盘组织中EPCR mRNA的表达水平(0.40±0.07)明显低于晚发型组(0.91 ± 0.06;t=- 30.044,P=0.001);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0.92 ± 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31,P=0.538)。ELISA法检测显示,早发型组、晚发型组及对照组血浆中sEPCR含量分别为(231± 11)、(124±6)、(121±4)μg/L,早发型组明显高于晚发型组(t=48.080,P=0.001);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34,P=0.100)。
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胎盘组织中EPCR表达的减少可能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