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就是为了保障城市的畅通无阻,市政道路的节点交通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全面的适应市政道路的建设,从而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际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节点交通;交叉口;竖向;控制灯
  一、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的重要性
  (一)是城市交通建设成功的基础保证
  市政道路的节点交通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总体总体完善程度,而且市政道路的全面建设是对城市进一步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而且城市的交通建设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城市综合评比竞争中能够以综合实力获胜,从而给城市进一步的建设交通事业带来切实的保障。
  (二)是城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证
  纵观各世界大国,其城市的道路建设非常的具有科学合理性,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道路的交通规划直接的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节点设计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要借鉴和注意利用的,一是为了发展经济,二是为了使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参考有保证,因此市政道路的节点设计必须是从本质上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必须要有对于交通节点的通盘科学设计,才能够在面对交通拥堵情况时及时的疏散车流和人流,这才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要点
  (一)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渠化设计
  1、交通组织渠化与信号控制的结合
  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是对路网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交叉口管理与控制确立了“框架”,而交叉口信号控制则是在组织渠化的“框架”内对交叉口时间资源的再次分配。如何把交通渠化与信号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对交叉口管控效果有重要影响。交叉口的组织渠化设计一般要先于信号控制设计,因此要为后续可能进行的信号控制提供必要条件。如在交叉口某方向左转车辆较多,需要设置左转专用相位,则在进行交通渠化时必须设置专用左转车道;若右转车辆要进行相位控制,则要分析右转车辆与直行车辆是否位于同一相位,若不属于同一相位,则必须单独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2、左转(调头)车道设置位置分析
  在左转(调头)车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应设置专用左转(调头)车道,其一般设置于靠近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即进口道最左边。左转(调头)车道设置在进口道靠近道路中心线的位置能够避免与同向直行车流的冲突,且符合驾驶员的一般行驶习惯。但在实际交叉口组织渠化设计中,也可以有条件的将左转(调头)车道设置于同向直行车道的右侧。
  这种设置方法可以增大左转(调头)车辆的转弯半径,从而增加其通行能力,特别是在一些路幅资源有限的交叉口,若将左转(调头)车道设置在靠近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将导致部分车辆调头困难,甚至无法有效调头,这时,就必须调整左转(调头)车道的设置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将左转(调头)车道设置于同向直行车道的右侧,将有可能导致直行车辆与左转(调头)车辆的冲突,也限制了交叉口的相位设计(不能采取同向直行、左转、调头同时放行的相位设计方法),因此,左转(调头)车道的具体设置位置,要根据实际交叉口情况和交通流特性,并结合交叉口信号配时情况综合考虑。
  (二)交叉口的平面设计
  1、路口视距三角形设计
  停车视距、引道视距和交叉路口安全停车视距是适用于道路平面交叉的重要视距指标。
  停车视距是驾驶员在接近车道障碍物之前作出反应并制动停车所需的最小距离,由驾驶员反应距离及制动距离两部分构成。引道视距是通向平交路口引道上的停车视距,与停车视距數值相等。交叉路口安全停车视距是使主线上驾驶员发现支路车辆驶入平交路口将与自己发生碰撞时,作出反应距离并制动停车所需的最小距离,由主线车辆3秒内行驶的距离和停车视距两部分构成。
  表1 交叉口安全停车视距
  平面交叉口两个行车方向的车辆停车视距构成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应保证通视,不容许在路面以上0.9米至3米之间的范围内布置任何阻挡司机视线的植物、设施和建筑。
  2、交叉口转角缘石的半径
  为了保证右转弯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顺利地转弯,交叉口转弯处的缘石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圆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的轨迹。通常采用圆曲线,计算施工均较方便。
  交叉路口转角处缘石曲线的线型与曲率半径大小应满足右转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宜采用单圆曲线、双圆曲线或三圆曲线,必要时也可采用插入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等线型。采用多圆复曲线时,入口处的曲线半径应小于出口处的曲线半径。相邻曲线半径相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三圆心复曲线的曲线半径之比可为R1:R2:R3=1.5:2.5:4.0。
  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最小半径可根据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和机动车道右侧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按表2所列数值用内插法求得。
  表2 交叉口缘石曲线最小半径
  (三)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1、纵坡、横坡要求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5%,也不宜小于0.5% ,横坡应为0.5%~2.0%,以利于交通安全和地面雨水排放。
  道路类型和等级相当的城市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宜保持它们的纵坡不变而适当调整各自的横坡度,达到平缓过渡,平顺交接的目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则宜尽量保持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而适当调整次要道路的坡度。
  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要争取相交路段中至少有一条路段的排水坡度是朝向交叉口外端的,同时要避免相交路段的路面雨水流过交叉口中相交路段共同路面部分,而必须在过街人行横道前或路缘石转角曲线的结合处布设雨水口拦截路段雨水。   2、交叉形式的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形式一般可参照覆盆式、盆式、斜坡式、马鞍式、山脊式、山谷式六种典型形式进行设计,每一种典型形式对应于一种相交路段纵坡坡向的组合,具有自己相应的排水特点,需要在典型部位布置排水雨水口,以利于路面雨水的排放。
  3、与周围景观标高的协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路缘石高度宜为O.15m~0.20m,人行道的横坡度应为1.0%~2.0%,路口周边建筑的室内地坪标高宜比人行道相交处标高高出0.30m ~0.60m。
  4、城市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法多用于刚性路面的简单交叉口设计;设计等高线法常用来解决柔性路面的交叉口设计;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集两者之优点,适用范围最广。
  (四)针对道路的控制灯设计
  市政道路的节点部分就是对信号控制灯的全面利用,而且道路的控制灯是对道路节点设计最明显也最有效的安排和设计,因為信号灯的出现就是人、车通行有序的必要保障,排除了不良天气下影响人力指挥的困难。信号灯起到了控制、整流、和立交分离的作用特点,在信号灯强弱明暗的信息指示下,道路的行人车辆才停走有序,市政道路的建设节点交通设计才有科学的依据,而且道路的控制灯设计就是将道路中最重要的平衡问题进行节制,始终能够在道路的节点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高峰期能够保持不变的将交通节奏稳定进行。而且交通信号灯也有更多新的创造和表现形式,例如:立体交叉、环形交叉等信号表现形式,从本质上将道路节点交通设计进行了最全面的保障。
  所以必须要实施交叉点的针对性设计和分析,因此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交通状况更加的稳定一些,在总体上说道路交叉和道路节点设计是一样的,例题较差的出现,道路节点才有更多的设计实践工序。所以在城市的道路节点设计中一定要把交叉点和信号灯作为最主要的参考,才能够从实际上保证城市的道路建设通畅和谐有序。■
  参考文献
  [1] 朱胜雪,陆键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及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3.
  [2] 白雪松.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完善设计分析[J].科技资讯,2012.9.
其他文献
该文阐述了韭菜对温度、光照、湿度、土壤,肥料以及气体环境等条件的适应性反应,以及相对应的生产应用对策。
本文介绍了φ325全自动数控飞锯机的传动系统,该系统在国内率先被用于φ325直缝焊管生产线上.
互联网是新兴媒体,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经济中的各个行业也已经逐渐认识到网络的力量,但是对于基于网络的舆论源起以及传播方式以及其所能够造成的影响认识还不够深入。文章以卫生
意法半导体推出可支持先进网络技术的汽车ICL99PM72PXP。器件是意法半导体新推出的电源管理系统IC,通过单片整合高速CAN(HS-CAN)和LIN物理层功能,新产品拥有制造完整车身电子控制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铁路信号系统的控制在安全、可靠、高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机械、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和远程控制等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是保证项目规划、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实施和验收,以及成果管理顺利实现的重要工作。本文试图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
为探索不同育苗方式和无土育苗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特安排棉花无土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田间操作下,营养钵苗的产量指标高于无土育苗,适当提高密度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