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垄作栽培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是把小麦种在垄上,改传统平作的平面型为垄作的波浪型,施肥浇水在垄沟内进行。这种播种方式能扩大土壤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10%以上。现将该技术的优点及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小麦垄作的优点
  
  1 节水30%以上。垄作栽培改传统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每亩1次灌水约30立方米,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30%~40%,而且消除了因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为小麦根系的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减少化肥用量。垄作小麦施肥为沟内集中条施,可人工进行,也可机施,施肥深度增加15~17厘米(垄高15~17厘米),当季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
  3 减少农药施用量。小麦垄作栽培能显著改善小麦通风透光条件,从而降低了田间湿度,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下降40%,因而减少了农药施用量。由于小麦垄作栽培更便于田间管理,也减少了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可降低生产成本30%。小麦垄作栽培通风透光好,生长健壮,基部节间缩短3~5厘米距离,植株高度降低6~9厘米,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4 增产保质。小麦垄作栽培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与传统垄作相比,穗粒数增加2~3粒,千粒重提高5%,达到穗足、穗大、粒重之目的,一般亩增产10%以上。
  5 便于套作。小麦垄作为麦套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有利于当季增产,而且有利于全年增产。套种方式有小麦种在垄上,玉米套种于沟底;沟内套种姜,垄上间作大豆等作物;垄内间作越冬蔬菜等。
  
  二、垄作技术
  
  1 地块选择。小麦垄作宜在耕深25~30厘米、土壤肥沃、肥水保持能力强的田块进行,亩产400千克以上的水浇地更能发挥其优势。基肥施用方式同平播田块。对于旱作地区,必须结合免耕、覆盖及其他节水技术进行。
  2 足墒起垄定幅。播前要求足墒。遇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再起垄或播种后顺沟浇水。起垄前深耕30厘米,耙平、碎坷垃、除杂草。中等肥力地块垄宽以70~80厘米为宜,垄高15~17厘米,垄上种3行小麦,小行距为15厘米,大行距为50厘米,以便于玉米直接在垄沟进行套种;高肥水地块,垄幅缩小至60~65厘米,垄上种2行小麦,垄顶部套种玉米。
  3 精选良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小麦垄作应以叶片松散型品种为宜,以便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对于叶片紧凑型品种,应适当加大播种密度,以增加有效光合面积。
  4 应用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就是氮肥要分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翻入地下的基肥,约占全生育期施肥总量的1/3;第二次为春季追肥,占2/3。垄作小麦要及时浇好冬水,干旱年份要注意早春及时浇水,防止受旱和冻害。小麦起身期每亩垄沟内撒施15~20千克尿素,然后沿垄沟小水渗灌,待水浸润至垄顶后停水。切忌直接将肥料撒在小麦植株上。浇抽穗扬花水时,对脱肥地块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10千克,这样有利于延缓植株衰老,也为玉米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基础。
  5 及时防病治虫。垄作小麦栽培虽有利于有效控制杂草,植株发病率和虫害均较传统平作轻,但在病虫害流行季节,还应注意病虫害的早查早治。
  6 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末期收获,不仅不减产,还会明显提高籽粒品质。采用机收时,对套种玉米的麦田,机械在垄上行走,以保护垄底套种的玉米;对麦后直播玉米的麦田,机械应在垄底行走,以便将玉米播于垄顶。粉碎的小麦秸秆应置留沟内,以利于保墒防草,并为培肥地力提供充足的有机养料。
其他文献
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说过:'这世上如果真的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在保管文献、传递知识、社会教学等方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城市规划这一门复杂的学科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科学的研究要依靠数据说话,定量分析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城市规划同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研究方法,
一、整地我国杂果多数建在山地、丘岗及河滩地,山岗地面坡度大,土壤松散,沙石含量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雨季大量有机质及表土被冲刷,土层变薄,肥力降低,杂果根系裸露,导致树
1基本情况2010年8月5日至6日,宁夏中宁县鸣沙乡李滩村某农户饲养的鸡突然死亡数只,原因不明。死亡鸡全身皮肤严重出血,头部无肿胀,眼、口无出血水肿,尸僵不全。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开始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解读;而在科研工作中应当如何理解与贯彻这一原则,则是新中国科学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立足
富兰克林学会史是研究科学、技术与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之间复杂共变关系的一个重要案例。文章对富兰克林学会核心成员群体以及这个群体的社会理念、行动方式以及主要社会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因此,为全面深入了解河北省粮食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新
阐述了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土壤侵蚀引发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在众多研究基础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