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畅(1999.7-),女,安徽宿州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深秋的夜幕里,一辆校车驶进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东门。司机师傅贾素花亲切地招呼大家下车,微笑着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随身物品,在大家下车之后,贾素花师傅又耐心检查大家是否有落下的物品,并仔细做好清洁工作,为一天的工作画上了句号。
  这是贾素花师傅在西北大学后勤集团电讯运输中心担任驾驶员的第五年。每一天,由贾师傅驾驶的校车,载着西大师生与家属子女,穿行在三个校区之间,为这些乘客们的学习或工作保驾护航。贾素花师傅也以她热情温暖的工作态度,细致入微的工作方法,敬业负责的工作精神,备受西大师生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后勤集团感动人物”,并被评为2018年度“陕西好人”。
  平凡中的坚持
  “平凡而普通”,这是贾素花师傅对自己驾驶员工作的评价。在这个岗位上,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一鸣惊人的成果,没有镁光灯、红地毯,只有无数个日子里,脚下不懈的坚持,以及肩头无言的责任。
  校车承载着三个校区间的交通,是保证学校教学等工作顺利运行的重要一环。贾素花师傅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每日五点多,天还未亮,贾素花师傅就会早早开始准备检查车辆,确保大家可以顺利出行。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与全车数十人的安全紧密相连,贾素花师傅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严格遵循交通规则与行车规定,体现着一名驾驶员的优秀专业素质。
  贾素花师傅的校车上,不但有西大的师生,还有一些教职工子女。对待这些孩子,贾师傅更加用心。校车上本不允许吃东西,但孩子们每天的早饭只能够在车上的这段时间解决,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贾素花师傅便为孩子们“破了规矩”。孩子放学后家长没有及时来接,贾素花师傅便会耐心地在车内陪伴这些孩子。对一些接送孩子的老人,以及无人陪同的孩子,她也会留心照顾。“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贾素花师傅用自己的耐心、细心与热心,如照看自家孩子般呵护着这些孩子。
  在这份平凡的工作中,一些细微之处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夏季炎热,贾素花师傅会细心地提前打开空调,使车内环境舒适宜人;遇到雨雪天气,她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师生考虑,早一些送至终点,不耽误师生上课;每一趟车跑下来,贾素花师傅总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将车内环境打扫得干净整洁;面对乘客,她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而诚恳地回答乘客的问题。一辆校车,载着文明与温暖,日复一日地行驶在每位西大人的心中。
  拾金不昧,诚信为本
  在校车上,乘客物品不慎遗漏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贾素花师傅总会在停车后,细心地提醒乘客不要忘记随身物品。在乘客下车后,她又会仔细检查车厢,如有遗漏物品,便會努力寻找失主,及时归还。有一次,一个小学生乘客的作业本落在了校车上,为了保证孩子顺利上课,贾素花师傅便根据扉页上的信息,亲自将作业本送到了孩子的班级门口。一个中学生将装有手机、饭卡等物品的书包不慎遗漏,贾素花师傅担心孩子没有办法吃午饭,多方联系,终于将书包尽快归还。
  “落在校车上的东西,基本上都能找得回来。”贾素花师傅笃定地说。五年间,贾素花师傅在校车中捡到并及时归还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累计金额达数万元。在“后勤驿站”微信群里发布消息,或是在校车里等待失主回来寻找,甚至是将丢失物品送上门……贾师傅总会竭尽所能将物品归还。对待贵重物品,贾素花师傅坚守诚信,拾金不昧,而对待小件物品,她也同样急人所急,用心保管。
  与西大师生共行
  “西大师生都非常有素质,这让我更有信心为他们提供好的服务。”贾素花师傅在与西大师生的接触的五年之中,“没有产生过任何矛盾”,可见她与乘客之间关系的和谐。平时的工作中,会有老师或学生特意在下车前,向贾素花师傅问候一句“您辛苦了”。一次雨雪天气,已是傍晚七点,校车还被困在城墙下。贾素花师傅十分焦急,担心影响老师与同学们的休息,然而,有一些老师却主动到驾驶位旁,反过来抚慰她的情绪。与西大师生共行,贾素花师傅一路体会包容与友善,收获理解与感动,并将这种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继续传递。
  车轮驶过星移斗转,坚守永驻赤诚之心。作为在西北大学基层岗位默默奉献、爱岗敬业的工作人员的代表,贾素花师傅通过这套跨越三区的校车线路,向西大师生传递着友善与关怀,在西大校园播撒着正能量。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顾文武,男,汉,山东省肥城市人,大学学历,就职山东省肥城市税务局,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诗歌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诗歌诗词创作。在市级以上文学刊物共发表诗歌1000余首。出版有诗集《初熟的果子》、《溪边的树》二部。有诗歌作品在《诗选刊》、《山东文学》、《文学月刊》、《诗探索》、《延河诗歌特刊》、《中国税务报》、广州《诗词报》、湖北《雷雨文學》等报刊发表。诗歌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鉴》、
仙女私凡许丑郎,人间羡慕弃天堂。  金钗横划两分离,更恨银河隔岸长。  幸有神鸦架桥会,岁年七夕诉柔肠。  愛情佳话传千古,婚嫁自由新气祥。
摘 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作家中与中国以及中国文学有着深厚渊源的一位人物。在日本近代文坛中被称为“鬼才”。他在短暂的十年之间创作了148篇小说。其中,以中国为故事发生的舞台、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和取材于中国的古典小说、故事的作品,共计20余篇。本文以芥川笔下历史小说中的《奇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原作,阐述芥川龙之介在改编过程中所使用的翻案手法。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翻案手法;《奇遇》 
你盈盈走来,  花漫开。  你款款离去,  夜渐霾。  青砖和绿瓦,  是岁月的雕琢,  还是你赋予的色彩?  石碑和残像,  是荒远的召唤,  还是我未圆的情怀?  漫天的飞雪,  是温柔的轻抚,  还是在传递着  那千百年、千百次  你我從未明言的期待?  那一眼凝视,  穿透了我的过去和未来;  那一丝微笑,  在轮回中  多少次  清晰、模糊、  绽放、飘散……  然后,  是你还是我  
摘 要:电影《青木瓜之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欢迎,作为典型的后殖民电影,《青木瓜之味》镜语中呈现出中西方话语的暧昧叙述,本文拟以影片中的东方形象和东西方话语表现为考察对象,探讨影片中东方话语言说以及导演对走出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所作出的努力。  关键词:《青木瓜之味》;后殖民主义;东方学  作者简介:敬姣姣(1992-),女,河南许昌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 要:《少女的忏悔》(La confession d’une jeune fille)[1]选自他的短篇小说和随笔集《欢乐与时日》(Les plaires et lesjours[2],小说采用回忆的形式,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描绘一个少女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堕落的悔恨。不难看出,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3]的创作风格在
西吹瑟瑟减稠浓,浸水斜阳返照中。  绿叶半黄犹遣兴,红花残粉自成蓬。  放舟争渡采莲子,得句歌吟惊八鸿。  彌望一塘交彩色,颇怜渐渐付霜风。  秋登云台山二桅尖  越上斑斓三百旋,如看色笔插高天。  松风涧水鸣身后,岚气崖云生眼前。  道下蓬莱双阁境,屏环瀛海几山仙。  怡神叠韵浓于酒,溶入诗怀化雅篇。
闻着《麦浪的味道》,满眼运河的粼粼波光。我身不由己走近了运河两岸的广袤土地,走进了牛兰学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大运河,是中华大地的瑰宝。大运河,是我心中的神圣。  我对大运河,一直心向往之。牛兰学的散文集《运河纪事》,让我与大运河有了一次心贴心的交流。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
摘 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勤勉进行文体创新的作家之一,沈从文在短篇小说《静》当中成功使用了故事情节,叙事视角和语调的突转,突破了其前期小说创作单纯的牧歌和反牧歌的叙事模式,完成了从悲悯到静穆的主题升华。  关键词:沈从文;《静》;突转;静穆  作者简介:吴洋月(1983.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基金项目:2020武汉轻工大学校立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sky 2020236。  摘 要:《三块广告牌》是斩获奥斯卡2大奖项7大提名的一部影片。本篇论文旨在从《三块广告牌》的电影内容出发,围绕电影中的主题“爱的和解”展开,分析了电影内容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深刻剖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观影者理解电影内涵、感受电影魅力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三块广告牌》;爱;和解  通讯作者: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