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养成运动习惯的反馈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养成幼儿运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更倾向行为塑造与动作练习,而忽视对幼儿运动行为的反馈。本文从幼儿运动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反馈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分析等角度阐释如何运用反馈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运动习惯养成 反馈研究
  幼儿运动习惯的养成除与重复及坚持相关外,还需对幼儿运动行为给予适宜的反馈评价,帮助幼儿调整或巩固相应行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宜的反馈评价不但能帮助幼儿矫正或塑造自身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其能够满足幼儿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需求,让幼儿不仅单纯地掌握运动技能,而且从运动中获得成长体验、知道自我保护、掌握运动知识与方法。
  一、反馈的概念
  反馈(回授)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的反应情报(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反馈又可进一步分为固有反馈(inherent feedback)和增补反馈(augmented feedback)两种。
  固有反馈(内反馈)指练习者靠自己获得的反馈,是练习者在执行某个动作时肌肉中的动觉感受器提供的感受,也可是练习者对自己行为结果的直接观察。
  增补反馈(外部反馈)是由指导者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在幼儿运动习惯培养过程中,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所限,其在运动中获得固有反馈的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和家长为其提供外部反馈,即增补反馈。本文中所指的反馈,就是指在单一情境下由家长或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增补反馈。单一的情境指的是针对单独发生的事件,而非长时间系统跟踪的事件。
  二、幼儿运动习惯养成的反馈策略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课题研究资料积累,将运动习惯培养的反馈策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运动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反馈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分析。
  (一)明确反馈目标
  要想明确幼儿运动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反馈目标,首先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核心设置活动目标,每次反馈活动中可以将目标分为情感反馈目标、认知反馈目标和技能反馈目标。将情感反馈目标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和家长注重幼儿的情绪情感,懂得单纯学会动作技能与体会通过努力和坚持得来的成功对幼儿来说意义完全不同。所以,首要把握的反馈目标就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帮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建立积极参与、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愿意分享、能够坚持的心理状态;知识反馈目标则是通过反馈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掌握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等相关知识;技能反馈目标是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给出的改善幼儿动作或行为的明确指示。
  例如:幼儿在骑自行车跌倒后,家长或教师应进行如下反馈:
  “真勇敢,敢自己骑车”——情感反馈,肯定幼儿的努力。
  “在自行车快要摔倒的时候把住方向,轻捏刹车,把双脚慢慢放下就不容易摔倒了”——知识反馈,教给幼儿停车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理清反馈内容
  在幼儿运动习惯养成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难以正确把握反馈内容。适宜把握反馈内容,只要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即可。即进行反馈时,我们针对幼儿在运动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所处的情境等作为反馈内容,将这些信息综合加工后,再反馈给幼儿。
  例如:与幼儿一同在户外跑步时幼儿因观察不足而被路边石块绊倒,这时要对幼儿进行反馈,如果我们不经思考一定会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跑步不看路吗?”抑或“乖,不痛不痛,都是路不好,把宝贝绊倒了”。
  这种指责性和推脱型的反馈会影响幼儿积极性的同时也会导致幼儿养成推脱的习惯。正确的反馈内容应该与反馈目标结合,并经过家长或教师的加工,反馈给幼儿。
  例如:“摔倒了很痛吧,快爬起来,看看哪里摔坏没有。”——表示关心,确认幼儿安全。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真棒!”——情感反馈,建立不怕挫折的情感体验。
  (三)活用反馈方法
  在对幼儿的反馈过程中,我们运用基于语言交流方式的反馈形式,不讨论书面反馈形式。我将反馈方法简单地分为直接反馈法与间接反馈法两种。直接反馈就是用语言的指导与沟通帮助幼儿调整、改善或巩固行为的过程。而间接的反馈则是通过身体语言、强化物等间接方式进行信息反馈。
  在反馈运用过程中,直接反馈可帮助幼儿明确内容,改善细节,提高技能,掌握操作方法的过程中效果较好。幼儿达成目标行为,应及时使用直接的语言给予肯定。幼儿出现偏差行为时,运用直接反馈则需注意反馈的内容与技巧。
  间接的反馈包含肢体语言和外部强化物两种。运用肢体语言达到反馈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肢体语言表示肯定与赞赏,另一种表示否定或不满。可以分成独立反馈和互动反馈两种。独立反馈就是家长或教师自己做出肢体语言动作,并让幼儿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达到反馈的效果。而互动式的反馈则是家长或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的反馈。
  (四)做好效果分析
  对幼儿运动习惯培养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做出反馈后,家长或教师还需要对我们的反馈行为效果进行二次反馈分析。就是观察我们的反馈对幼儿所处的情境是否起到提高或者改善的作用;思考我们强化的方法对幼儿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经验是什么,如果无效,应该怎样改进;思考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哪些强化的类型与方法,换成其他情境下使用是否有效,等等。这些就要求教师和家长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能够冷静分析。
  期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明了幼儿运动习惯培养过程中反馈策略的相关运用机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吴玲.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
  [2]贺小叶.以养成教育,促幼儿和谐发展[J].新课程学,2013,(11).
  [3]明君,刘秋菊,邹君.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
  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幼儿运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美育的不断深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良好效应。美育有示之以形、动之以情和寓教于乐的特性,这一特性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能取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美术教师研究和探讨。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科目,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它与许多
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从参加工作至今,我连续担任25年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工作,工作主动、踏实、勤恳、任劳任怨,坚持不懈地做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家长,班主任代表学校,肩上扛着责
近期,外贸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1-4月份,进口和出口总额同比出现了下降。据海关统计,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1%。其中,出口4.16万亿元,下降4.8%:进口3.94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2154亿元,减少42.9%。  虽然4月份降幅已开始收窄,但外贸发展环境趋紧的状况依然未有改观。“当前对外贸易发展在外需尚未根本好转的情
摘 要: 班主任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班主任是实施班级管理的第一人。因此,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程度不仅会影响班级管理质量,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成长。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作为班主任管理中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机制,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班主任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中存在简单化、单一化及形式化等问题。所以,新时期下,构建新型发展评价体系,并在评价过程中凸显多元化的评
微藻是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单细胞藻类,在水环境中经常以单细胞或聚集的形式存在。微藻在水生环境初级生产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固定全球二氧化碳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技术低下、养殖管理不规范等,常可造成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态氮的大量累积,从而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和生存。本论文以刺参(Apostichopus
摘 要: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本文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规则的制定、教师的指导四个方面阐述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区域活动 材料 规则 指导  区域活动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它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感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