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的高度进行大学语文教学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hu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不应轻易对之,而应当提升到新的高度。为适应社会、时代对大学生语文能力的高要求,我们把每一模块或每篇文章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例,寻绎出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他”“她”的使用发展历程,揭示出鲁迅先生巧妙的表现好恶的手段。
  关键词:《社戏》;“他”;“她”;“伊”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始终是根本。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很多教师轻易对之,泛泛而教,没能达到大学语文所要求的高度。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不揣浅陋,欲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为切入点,就大学语文如何施教发表一点浅见。
  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白话文中只有一个“他”字,可以用来表示第三人称的男性和女性,甚至也可用来表示无生命的事物,相当于“它”。例如:又见他(潘金莲)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时面颜红色。(《水浒传》第二十五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白话文的发展。在白话文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大师们都曾遇到过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第三人称的男女性怎样区分指代。有的干脆沿用旧俗,男女混用一个“他”字,有的用“伊”来代女性的第三人称,有的竭力创造新字来表示女性第三人称。鲁迅先生也是较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大师之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许多例子可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当时的“他”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例子:
  例1: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那个女人)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狂人日记》(1918年)
  例2:伊(九斤老太)的儿媳七斤嫂子正捧着饭篮走到桌边……——《风波》(1920年)
  例3:那时人说:因为伊(豆腐西施杨二嫂),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故乡》(1921年)
  例4: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老女人)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流了。——《一件小事》(1922年)
  例5:四铭太太正在斜日光中背着北窗和她(四铭太太)八岁的女儿秀儿糊纸锭,忽听得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肥皂》(1924年)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女性第三人称的指代用哪一个字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以1920年上半年为界,这之前男女混用一个“他”字;1920年到1924年期间,鲁迅先生专门用“伊”来指代女性第三人称;1924年后,亦即在《彷徨》的作品中,鲁迅先生开始用刘半农先生创造出来的“她”来指代女性第三人称。
  可是,笔者在讲授鲁迅先生的《社戏》过程中,却发现鲁迅先生在此文中“他”和“伊”用得很乱。《社戏》发表于1922年,正是鲁迅先生专门用“伊”来指代女性第三人称的时期。请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例1:母亲便宽慰伊(外祖母),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例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声音)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例3:我忍耐地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老旦)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在这里,可以发现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他”,除了能指代男女性的第三人称以外,还可以指代事物。
  老旦、外祖母、母亲都是女性,何以厚此薄彼呢?何以所用指代词不同呢?让我们细读《社戏》这篇小说,请看这一句:“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鲁迅直接把老旦称作“东西”,少年迅哥对老旦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那么,称老旦为“他”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是把老旦当作东西来对待了,这儿的“他”就相当于现在的“它”。一个“他”字生动地传递出少年鲁迅的好恶——厌恶老旦。真可谓“一字传神,一字关情”!
  整个教学过程分成问题的提出、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分类整理资料、研读对比资料、讨论、得出结论等环节,由此可以锻炼学生的检索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可谓一箭多雕。
  所以文章虽旧,旧瓶装新酒,用得巧妙,不是泛泛讲授,而是以科研的高度来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该文探讨了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建设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农垦精神  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极其关键的意义。[1]在高职高专党建队伍、教育理论体系以
摘 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因素,注重培养学生感知、鉴赏和评价美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审美的殿堂。本文主要从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鉴赏力等方面的培养来探讨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摘要: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如何使区级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区级教研部门的一大课题。实施以需为本、变客为主、行为跟进、多向联动的教研策略,从教研的内容、模式、过程和机制等方面入手,创新区级教研,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创新;区级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走多远。”在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尝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并以“直流稳压电源”工作任务教学为案例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教学任务、完成实训任务的“七个行动步骤”及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价策略。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让学习者在“行动”中形
摘要:本文以作者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论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类课程教学中的應用,并就这种教学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教学模式;电类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高职院校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
摘要:目前,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只有构建学习型家庭,全民阅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笔者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力求通过典型案例,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探讨,在引领全民阅读方面尽自己微薄之力。  关键词:学习型家庭;全民阅读;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型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建设学习型家庭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培养、教育孩子的基石,也是拓展家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起点相对较低,因此,在课堂和学生练习中,我们教师更应该平和、理智地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以新的观点、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学生进行重新定位,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并辅之各种策略使中职课堂中不可避免的错误资源成为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关键词:错误;生成性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反思  一、错误在中职课堂中不可避免几年的中职数学教学让笔者深感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很大的障碍。主
摘要:针对高职教育和基础课程的特点,将“低频电子线路”和“高频电子线路”两门“入门难”的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归并,教材在内容以及编写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今后就业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电子线路》;高职教育;实际应用  一、引言  高職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与普通本科的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培养目标,且高职院校的培养周期比普通本科
摘 要:作为一名幼师,对于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对本职工作的热衷程度,职业认同感是自身干好工作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幼师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同程度越高,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越有利,反之,则会导致离职率的升高,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民办幼儿园中十分明显。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定义、国家设置高校辅导员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支持出发,着重分析了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特殊品质,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感受,提出一些我们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政策支持;品质要求;从业感受    作者简介:张永伟(1982—),男,汉族,河南商丘人, 教育学硕士,郑州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