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完成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研究中发现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实则多流于形式,实际收益甚微,小组合作学习全面开花,但华而不实,本论文将通过实际课堂的分析,对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多元智力理论
背景缘起:金华市宾虹小学在省特级教师李武南校长的带领下,“无书面家庭作业”的新举措全面开花,作业方式的改革也给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方式要求。学生如何学习更有趣?课堂如何组织更有高效?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更加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动手实践、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因此,依托“学校无书面家庭作业”,我们的学习方式也正逐渐体现并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的传统课堂也正向高效的课堂转型,课桌如何摆放更科学?我们的课桌摆放打破传统的“秧田式”排列,走向“小组合作”式的排列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体验式过程中获得启发。
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没过几天就发现小组合作出现了这种问题,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多流于形式,实际收益甚微。比如:小组成员都抢着说,当别人在说的时候,其他孩子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的身份。有些小组往往只是个别能力强的孩子的展示,其他孩子只是听众,没有参与的热情。另外小组与小组之间水平悬殊,有些小组高谈阔论,有些小组却沉默不语,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讨论背后都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观点,以及在小组合作中人员分工问题等。小组合作学习全面开花,但华而不实。如何有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通过各方面的探究,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座位摆放,点燃合作火花
在国内,长期以来,由于班级人数、教室大小、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的限制,教室里的课桌椅仍然呈现“秧田式”的排列方式。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所得: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上课时听、看得都比较清楚,与教师的交流也更积极;而坐在教室两边和后排的学生,则比较容易产生纪律问题。实际上,学生空间位置的分布不同,会导致学生与教师沟通效果的不同,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在学校“小组合作”的旗帜引领下,在实践中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课堂课桌椅的摆放方式。我在实践过程中,把课桌椅在原先的排列方式的基础之上,分为四人一个讨论小组或六人讨论小组,学生的课桌椅会呈圆形、长方形或“U型”摆放,学生的桌椅不固定的摆放,这样的课桌摆放,看到的不会永远都是同伴的后脑勺。让学生学习面对面拉近了距离,也有利于师生间的进行交流、分组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分组研究讨论问题时,更有助于全组人员的集中参与,思维交流。老师也能站在旁边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倾听学生的发言或者向学生提问题、与学生对话交流。
二、巧妙设置内容,创设合作氛围
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小学生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模式与感悟角度,学生在理解时需要适当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安排3分钟,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想象:如果你在这一大片草地上,你想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又结合小伙伴的想象,进展得不亦乐乎。“我会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早晨和傍晚穿上绿色的衣服,中午穿上金色的衣服,保准谁都找不我!”“我躺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看小鸟飞过。”在学习《小伙伴》这一课时,安排8分钟让孩子们小组讨论“你怎么看待其他小伙伴的反应?”大家都一一说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安东才是玛莎的好伙伴,安娜和维加都没有关心和帮助玛莎。后来孩子们在不断地交流和讨论中认为“其实维加、安娜也表达对玛莎的关心,只是当时他们不知道玛莎当时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而安东提供的帮助是玛莎当时最需要的帮助。”
课堂上尽量训练学生自己去查材料,自己找书阅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具体合作话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效。
三、精选合作伙伴,喷发集体力量
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要根据学生能力和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克服不敢说话的障碍。可以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的基本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分享语文绘本阅读《小真的长头发》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能力特点,安排了研讨会主席:要提出一些富有创建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小组成员想要讨论的。文艺指路人:要选择文本中哪些章节或段落值得向小组成员诵读,并要说明选择的原因。连接小天使:将小组阅读的文本与外部世界连结起来,这意味着你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绘图小天王:要事先有怎样绘制图画的计划或打算,图画完成后你要请小组中其它成员对你的画做评论。文本大神探:要搜集文本作者的相关资料,例如:生平背景、兴趣爱好、主要经历等等。也要介绍一下作者在写此文本时的时代背景,以使小组成员对文本有个全面、深刻、透彻的了解。
四、深化合作规则,呈现学习品质
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小组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组长都是小组合作计划的制定者,也是小组合作计划的执行者。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杜绝小組中出现“一人垄断”现象,而应养成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合作讨论之前,鼓励个人要先独立思考,还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讨论过程中要学会使用表达的规范语:我来补充,我有新的看法(或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我有同感……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小组同学在讨论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和情绪,以免影响其他同学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组长都是小组合作计划的制定者,也是小组合作计划的执行者。教师主动走进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杜绝小组中出现“一人垄断”现象,而应养成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活动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小组汇报、展示。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多元智力理论
背景缘起:金华市宾虹小学在省特级教师李武南校长的带领下,“无书面家庭作业”的新举措全面开花,作业方式的改革也给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方式要求。学生如何学习更有趣?课堂如何组织更有高效?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更加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动手实践、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因此,依托“学校无书面家庭作业”,我们的学习方式也正逐渐体现并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的传统课堂也正向高效的课堂转型,课桌如何摆放更科学?我们的课桌摆放打破传统的“秧田式”排列,走向“小组合作”式的排列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体验式过程中获得启发。
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没过几天就发现小组合作出现了这种问题,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多流于形式,实际收益甚微。比如:小组成员都抢着说,当别人在说的时候,其他孩子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的身份。有些小组往往只是个别能力强的孩子的展示,其他孩子只是听众,没有参与的热情。另外小组与小组之间水平悬殊,有些小组高谈阔论,有些小组却沉默不语,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讨论背后都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观点,以及在小组合作中人员分工问题等。小组合作学习全面开花,但华而不实。如何有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通过各方面的探究,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座位摆放,点燃合作火花
在国内,长期以来,由于班级人数、教室大小、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的限制,教室里的课桌椅仍然呈现“秧田式”的排列方式。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所得: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上课时听、看得都比较清楚,与教师的交流也更积极;而坐在教室两边和后排的学生,则比较容易产生纪律问题。实际上,学生空间位置的分布不同,会导致学生与教师沟通效果的不同,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在学校“小组合作”的旗帜引领下,在实践中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课堂课桌椅的摆放方式。我在实践过程中,把课桌椅在原先的排列方式的基础之上,分为四人一个讨论小组或六人讨论小组,学生的课桌椅会呈圆形、长方形或“U型”摆放,学生的桌椅不固定的摆放,这样的课桌摆放,看到的不会永远都是同伴的后脑勺。让学生学习面对面拉近了距离,也有利于师生间的进行交流、分组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分组研究讨论问题时,更有助于全组人员的集中参与,思维交流。老师也能站在旁边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倾听学生的发言或者向学生提问题、与学生对话交流。
二、巧妙设置内容,创设合作氛围
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小学生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模式与感悟角度,学生在理解时需要适当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安排3分钟,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想象:如果你在这一大片草地上,你想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又结合小伙伴的想象,进展得不亦乐乎。“我会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早晨和傍晚穿上绿色的衣服,中午穿上金色的衣服,保准谁都找不我!”“我躺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看小鸟飞过。”在学习《小伙伴》这一课时,安排8分钟让孩子们小组讨论“你怎么看待其他小伙伴的反应?”大家都一一说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安东才是玛莎的好伙伴,安娜和维加都没有关心和帮助玛莎。后来孩子们在不断地交流和讨论中认为“其实维加、安娜也表达对玛莎的关心,只是当时他们不知道玛莎当时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而安东提供的帮助是玛莎当时最需要的帮助。”
课堂上尽量训练学生自己去查材料,自己找书阅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具体合作话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效。
三、精选合作伙伴,喷发集体力量
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要根据学生能力和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克服不敢说话的障碍。可以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的基本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分享语文绘本阅读《小真的长头发》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能力特点,安排了研讨会主席:要提出一些富有创建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小组成员想要讨论的。文艺指路人:要选择文本中哪些章节或段落值得向小组成员诵读,并要说明选择的原因。连接小天使:将小组阅读的文本与外部世界连结起来,这意味着你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绘图小天王:要事先有怎样绘制图画的计划或打算,图画完成后你要请小组中其它成员对你的画做评论。文本大神探:要搜集文本作者的相关资料,例如:生平背景、兴趣爱好、主要经历等等。也要介绍一下作者在写此文本时的时代背景,以使小组成员对文本有个全面、深刻、透彻的了解。
四、深化合作规则,呈现学习品质
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小组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组长都是小组合作计划的制定者,也是小组合作计划的执行者。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杜绝小組中出现“一人垄断”现象,而应养成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合作讨论之前,鼓励个人要先独立思考,还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讨论过程中要学会使用表达的规范语:我来补充,我有新的看法(或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我有同感……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小组同学在讨论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和情绪,以免影响其他同学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组长都是小组合作计划的制定者,也是小组合作计划的执行者。教师主动走进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杜绝小组中出现“一人垄断”现象,而应养成民主、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活动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小组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