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采用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且在该期间内完成3个月术后随访的6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30例)与观察组(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3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与裂孔闭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前与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BCVA[(0.14±0.05
【机 构】
:
450000河南郑州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底一病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采用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且在该期间内完成3个月术后随访的6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30例)与观察组(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3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与裂孔闭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前与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BCVA[(0.14±0.05) LogMAR、(0.17±0.06) LogMAR]与对照组患者[(0.13±0.03) LogMAR、(0.16±0.04) LogMA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9、0.760,P=0.352、0.451);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观察组BCVA[(0.23±0.07) LogMAR、 (0.29±0.03) LogMAR]较对照组患者[(0.19±0.06) LogMAR、 (0.25±0.06) LogMA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6、3.266,P=0.021、0.002);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裂孔闭合率(86.67%)较对照组患者(53.33%)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7,P=0.005);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93.33%)较对照组患者(86.67%)略高,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5,P=0.389).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采用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患者有助于提高BCVA,促进裂孔闭合与视网膜复位,值得在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通气方式将患者分为接受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的IPPV组(60例)和接受PIC窗序贯通气治疗的研究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以及治疗疗效、治疗相关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
目的 评价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高度近视MHRD患者28例,均行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辅助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对比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统计黄斑区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 术后1个月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为85.7%(24/28);术后6个月logMAR BCVA优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F=40.311,P< 0.001);术后6个月黄斑区视网
脓毒症是因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急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脓毒症期间患者脑、肺、肾、肝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大量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脑、肺、肾、肝等的损伤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现就DEX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