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草木深情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毛般的雪,预告了他人生的冬天。当那位戍边归来的士兵唱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走在归途,他那葱绿的青春已经结束。
  在轻柔的杨柳、轻盈的雪花的飞舞之下,这并非简单普通的痛楚被华丽地掩盖了。从戍边者思乡的悲歌中,感悟个体精神境界对于自然生命的超越。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出征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惜别之情溢在心头。三年后,他历尽艰险生还归来后却是“雨雪霏霏”的冬天。无须多言,当年的青青杨柳已变成皑皑白雪,战后萧索破败之景,悲凄之感油然而生。
  《小雅·采薇》一开始说了两件事,战士思归及不能归。黑暗的穹庐之下,烛光闪烁的帐篷中,他归心似箭,“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然而他不能回去,“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一个小小的士兵却诠释了大义。“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将帅的马车高大威猛,而小兵只能徒步奔袭。“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将军的战马威武雄壮,但是小兵却只能借马身来掩藏自己。
  当然,士兵曾经也怀着豪情壮志,“红旗半卷出辕门”;他也曾为战争的残忍而黯然神伤,“相看白刃血纷纷”;他也曾痛饮葡萄美酒,醉卧沙场,但终究不尽如人意。士兵们曾无数次与侵略者斡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但是,在遥远的后方,他们的家凋零了。“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好花正开,他奔赴沙场,但终究负了她,奔赴狼烟滚滚的沙場,为保卫国土,他牺牲了自己全部的幸福。
  在浩瀚宇宙中,人渺小得不及一粒灰尘,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自己的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是自己的选择。在活着的时候,他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生存的方式,一场战争将他卷入其中,微小的幸福被所谓的家国大义所绑架。
  在他命悬一线的那些日夜里,薇发芽了,又已衰败。终于,兵士完成了使命,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园。那是一条漫长的归家路,他走得太久,青丝已经变成了白发——“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不是华丽,而是沧桑,带着无法痊愈的伤痛和舍生取义的自豪,他在漫天雪花里,微笑着老去。
  春夏秋冬,风雷雨雪,四时之气最能动物感人。《诗经》用朴素的华丽语言,写出了四季变换里人对生活的款款深情,让人低吟浅唱,传诵千年。
  (指导老师:孔 荣)
  白话译文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名师下水】  听听云语  黄厚江  小时候,特别崇拜父亲。因为他不仅什么农活都做得好,而且能够看天气。一早起来,他说,今天要下雨。中午果然就下雨了。晚上从地里回家,他说,明天天
期刊
每逢教师节,尊师重道总是老生常谈的口号。而现实情况是“熊孩子”在校闹事、不学习,教师往往不敢惩戒学生,这在近年频频引发热议。很多人纷纷呼吁把“戒尺”还给老师。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久前广东省司法厅公布《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首次对中小学老师的管教权进行了明确——学校和老師可依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老师的戒尺该不该举起?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之间应如何取舍?来看看哈尔滨
期刊
2018年10月,开学的第二个月。不管你是否已适应、准备好,新的生活已经来到。到目前为止,你点燃了生命的烽火,无数件普通或不普通的生活小事争着摆到了你的课桌上,脑海里,行动中。无视从来不是答案,精准地看清问题,解决问题,你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本期,我们要做的是,为你想象中的美好高中生活,提供新的答案。  1.高一的时候,你的主要恐惧和害怕是什么?  秋辰:高一时最主要的恐惧和痛苦都是数理化生四
期刊
退行  退行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续说: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以重温旧梦获取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机制来进行心理调节。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出现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
期刊
2019年6月7日,高考作文题目如约而至。几乎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会引来一场大讨论。今年亦不例外从评价题目到审题立意,再到下水作文,无一不足。其实,对于考生来说,评价题目无太大的意义——不管什么样的题目,总要去写作,总要被审阅。真正对考生有用的思路之一,我认为是路过一些题目,即,题目的来处你有所目睹或耳闻,你在当时即有感触,然后能有所感慨。如此,人与文才能合一。  本期,我们邀请三位小编来谈谈,
期刊
记得中学时期,懵懂的我因为几篇作文被老师推荐,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团——“朝花”文学社,当时自己是社团中年龄最小的学生。  还记得每次活动大约有三四十人,有初中学生也有高中学生。我在社团里见识了很多意气风发、为文学执着,且文采卓然的学长,他们在谈吐、气质和作文中散发出的自信、乐观和缜密的气息,令我又惊叹又羡慕,同时也有自惭形秽之感:原来自己的作文不过只是一方自我、狭小的小天地,原来自以为是的骄傲、老
期刊
每年9月,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月份。开学的喜悦过后,各类社团就会向新生招手。  文学社团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它给予天生的写作者一个宣示主场的机会,也给文学爱好者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更给旁观者一个傲然的眼神。可以说,无文学社,不校园。  有人说,文学的时代早已过去。真的吗?看看我们的各类媒体平台,看的都是文字。文字是不会消失的,而且一如既往地重要。文学社是文字跳动的天堂,当一个个方块字由字到词
期刊
现象:  技术让人们更容易享受孤独,传统社交模式逐漸发生转变。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广大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孤独寂寞”感正在催生新的经济领域出现。  当今天人们通过手机、社交网络等方式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传统社交模式正悄悄发生变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年轻人必备的工具,而在微信平台上,他们无时不刻在与不同领域的朋友们交谈,工作与娱乐的世界交织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追随的信息流。
期刊
现象:  《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这些伤感莫名、匪夷所思的词句并非哪本网络言情小说的书名,恰恰相反,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胡适、沈从文、鲁迅。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书并不是“挂羊頭卖狗肉”,或者打着名人旗号的伪作,而是货真价实的名家精品文集。  这套名为《那些路过心上的经典:民国大师经典书系(套装共9册)》的图书,早在2013年由北京
期刊
编辑按  近年来,一些高考作文或“满分作文”中大量充斥着生搬硬套的想象、似是而非的比喻、胡乱拼凑的排比——独立地看,表达颇有韵味,可言语内容既不与文题挂钩也不与前后文相连;以貌似深刻、深切、深情的言说来掩饰从内容到思想的苍白与乏力,以宏大叙事来遮挡内心的贫瘠;俏丽的言语之中隐藏一种取巧心态,以伪深沉来包裹真苍白,用空论道来替代实见解,连作者本人都云里雾里,作文只剩下貌似华美的躯壳。  高考作文以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