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苗床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期选择、播种方法、土壤封闭和苗床管理等方面总结肥东县水稻旱育秧技术,以为水稻旱育秧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 S511.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075-01
水稻的育秧方法有旱育秧和湿润育秧2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水稻水育秧由于育苗大部分在水稻本田里进行,本田在常年水浸条件下通透差,冷浆,不利于育成壮苗,栽后僵苗,迟发,不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旱育秧有利于培育壮秧,利用壮秧优势,在本田里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多利用分蘖成穗,实现穗大粒多,稳产高产,具有“五省二高”(即省工、省水、省肥、省种、省秧田、高产、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在肥东县的推广面积逐年上升,目前达到20万hm2左右。为进一步推广旱育秧,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苗床选择
(1)苗床选择。很多农户秧床选择随意,造成后期缺肥病虫害多。一般苗床应选择在浇灌方便、向阳的旱地(一般在自家菜园内),按照相同的大小规格打好苗床,床底要压实,如果不压实,根系入土深,后期拔苗困难。然后铺上配制好的床土,一般畦宽1.2~1.4 m,沟宽0.4~0.5 m、沟深0.3 m。在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便排水[1]。
(2)苗床底肥要足。应根据园田肥力状况,一般在冬前施腐熟好的农家肥5 kg/m2。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磷肥,不施草木灰,否则会发生水稻黄(白)化病。
(3)苗田与大田比例选择。二者的正常比值为1∶30~40,即1 hm2大田用苗床300 m2左右。很多農户由于苗床准备不足就增加播种量,发生挤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影响后期产量。
2 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晒3~5 d,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进行选种,风选后再盐水选种。很多农户选种时不愿将秕谷去掉,造成哑谷、缺苗、病苗、死苗现象。播前消毒浸种,首先用杀菌剂消毒4 d,再用水温为15 ℃的酸水(pH值3.5~4.0)浸3~4 d,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催芽,可大大降低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一般催芽温度在30 ℃左右,如用酸化水浸种子,20~22 h就可破胸,当80%种子破胸露白后就可放到阴凉处待播种。最好使用水稻旱育保姆,按每1 kg稻3 kg旱育保姆的比例。
3 播种期选择
油菜茬一般在5月5日播种。小麦茬5月15日左右播种。
4 播种方法
部分农户凭感觉播种,造成稀疏不匀,苗大小不一。一定要称种到畦,均匀撒播,然后轻压,使种子入土。一般杂交中稻播量为50 g/m2。用乐斯比0.02 mL/m2喷施防地下虫。盖干细土,以不露籽为宜,不能太厚,否则,苗弱细小。播后盖土后若土壤水分不足,应喷水淋湿盖种土。
5 土壤封闭
播后畦面晾30 min左右,再用“野老”旱秧除草剂(42%丁·唖乳油)15 mg/m2对水100 g/m2进行均匀喷施,不可重喷或漏喷。然后盖膜,膜架高20~30 cm,用竹竿作支架,膜两边用泥土压实,并用编织带固定,防止大风。
6 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温度不能超过35 ℃,1叶1心前不超过25 ℃,1叶1心至2叶1心前不超过20 ℃,若超过上述温度,应于晴天9:00前揭膜能风降温,以防烧芽,但应在15:00—16:00前及时盖上。2叶时可揭膜炼苗,揭膜炼苗时应先浇水后揭膜,如遇阴雨天应及时盖上。移栽前3~5 d应撤膜。
(2)水分管理。2叶1心前一般不浇水,坚持旱育旱管,只有当秧苗叶片早晚叶尖无吐水现象或中午叶片打卷时,才能在9:00前或傍晚浇1次水,浇水量要小,以浇湿3 cm表土为宜。雨天要盖膜挡水,并排干畦沟内的水,最大限度地控水[3]。拔苗前8~12 h应浇1次透水,浇水面积视1 d栽插的大田面积而定,切忌超面积浇水。浇水后时间过长,秧苗根系下扎,造成拔苗难。若浇水时间过短,将造成秧苗根系带土过多,造成断根,增加拔苗难度以及运输重量。
(3)施肥管理。旱育苗以底肥为主,一般不追肥。若秧苗缺肥,叶面发黄,可在2叶1心揭膜炼苗时喷尿素12.5~25.0 g/m2或在拔苗前3~5 d追施送嫁肥5.0~7.5 g/m2。
(4)病虫害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稻蓟马和二化螟,施1次“博得”防治稻蓟马,拔苗前3~5 d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750 mL/h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对水675 kg/hm2喷雾[4-5]。
7 参考文献
[1] 曹晖.浅谈简阳市水稻旱育抗灾增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0(8):21.
[2] 范周琼.水稻旱育秧有关技术的试验研究[J].科学之友,2011(8):164.
[3] 何春先.如何把握好旱育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1):16.
[4] 张振铖.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2):18.
[5] 吴科学,王友萍,吴寒,等.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3):17.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 S511.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075-01
水稻的育秧方法有旱育秧和湿润育秧2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水稻水育秧由于育苗大部分在水稻本田里进行,本田在常年水浸条件下通透差,冷浆,不利于育成壮苗,栽后僵苗,迟发,不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旱育秧有利于培育壮秧,利用壮秧优势,在本田里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多利用分蘖成穗,实现穗大粒多,稳产高产,具有“五省二高”(即省工、省水、省肥、省种、省秧田、高产、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在肥东县的推广面积逐年上升,目前达到20万hm2左右。为进一步推广旱育秧,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苗床选择
(1)苗床选择。很多农户秧床选择随意,造成后期缺肥病虫害多。一般苗床应选择在浇灌方便、向阳的旱地(一般在自家菜园内),按照相同的大小规格打好苗床,床底要压实,如果不压实,根系入土深,后期拔苗困难。然后铺上配制好的床土,一般畦宽1.2~1.4 m,沟宽0.4~0.5 m、沟深0.3 m。在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便排水[1]。
(2)苗床底肥要足。应根据园田肥力状况,一般在冬前施腐熟好的农家肥5 kg/m2。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磷肥,不施草木灰,否则会发生水稻黄(白)化病。
(3)苗田与大田比例选择。二者的正常比值为1∶30~40,即1 hm2大田用苗床300 m2左右。很多農户由于苗床准备不足就增加播种量,发生挤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影响后期产量。
2 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晒3~5 d,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进行选种,风选后再盐水选种。很多农户选种时不愿将秕谷去掉,造成哑谷、缺苗、病苗、死苗现象。播前消毒浸种,首先用杀菌剂消毒4 d,再用水温为15 ℃的酸水(pH值3.5~4.0)浸3~4 d,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催芽,可大大降低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一般催芽温度在30 ℃左右,如用酸化水浸种子,20~22 h就可破胸,当80%种子破胸露白后就可放到阴凉处待播种。最好使用水稻旱育保姆,按每1 kg稻3 kg旱育保姆的比例。
3 播种期选择
油菜茬一般在5月5日播种。小麦茬5月15日左右播种。
4 播种方法
部分农户凭感觉播种,造成稀疏不匀,苗大小不一。一定要称种到畦,均匀撒播,然后轻压,使种子入土。一般杂交中稻播量为50 g/m2。用乐斯比0.02 mL/m2喷施防地下虫。盖干细土,以不露籽为宜,不能太厚,否则,苗弱细小。播后盖土后若土壤水分不足,应喷水淋湿盖种土。
5 土壤封闭
播后畦面晾30 min左右,再用“野老”旱秧除草剂(42%丁·唖乳油)15 mg/m2对水100 g/m2进行均匀喷施,不可重喷或漏喷。然后盖膜,膜架高20~30 cm,用竹竿作支架,膜两边用泥土压实,并用编织带固定,防止大风。
6 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温度不能超过35 ℃,1叶1心前不超过25 ℃,1叶1心至2叶1心前不超过20 ℃,若超过上述温度,应于晴天9:00前揭膜能风降温,以防烧芽,但应在15:00—16:00前及时盖上。2叶时可揭膜炼苗,揭膜炼苗时应先浇水后揭膜,如遇阴雨天应及时盖上。移栽前3~5 d应撤膜。
(2)水分管理。2叶1心前一般不浇水,坚持旱育旱管,只有当秧苗叶片早晚叶尖无吐水现象或中午叶片打卷时,才能在9:00前或傍晚浇1次水,浇水量要小,以浇湿3 cm表土为宜。雨天要盖膜挡水,并排干畦沟内的水,最大限度地控水[3]。拔苗前8~12 h应浇1次透水,浇水面积视1 d栽插的大田面积而定,切忌超面积浇水。浇水后时间过长,秧苗根系下扎,造成拔苗难。若浇水时间过短,将造成秧苗根系带土过多,造成断根,增加拔苗难度以及运输重量。
(3)施肥管理。旱育苗以底肥为主,一般不追肥。若秧苗缺肥,叶面发黄,可在2叶1心揭膜炼苗时喷尿素12.5~25.0 g/m2或在拔苗前3~5 d追施送嫁肥5.0~7.5 g/m2。
(4)病虫害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稻蓟马和二化螟,施1次“博得”防治稻蓟马,拔苗前3~5 d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750 mL/h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对水675 kg/hm2喷雾[4-5]。
7 参考文献
[1] 曹晖.浅谈简阳市水稻旱育抗灾增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0(8):21.
[2] 范周琼.水稻旱育秧有关技术的试验研究[J].科学之友,2011(8):164.
[3] 何春先.如何把握好旱育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1):16.
[4] 张振铖.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2):18.
[5] 吴科学,王友萍,吴寒,等.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