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在智力、资本和机遇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能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归根到底在于他们面对逆境或失败时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即逆商的不同。
逆商理论概念与内涵
逆商,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或失败时的反应能力。1997年美国著名学者、白宫知名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教授在《逆商:将障碍化为机会》中首先提出:“为什么在智力、资本和机遇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能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归根到底在于他们面对逆境或失败时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即逆商的不同。”逆商,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心态的积极程度以及对环境、对周围人群的把握能力,在西方已得到广泛认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控制感 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控制感弱的人只会逆来顺受,信天由命;而控制感强的人则会凭借一己之力能动地改变所处环境,相信人定胜天。
起因和责任归属 造成逆境的起因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属内因,因为自己的疏忽、无能、未尽全力、亦或宿命论。往往表现为过度自责,意志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第二类属外因,合作伙伴配合不利、时机尚未成熟、或者外界不可抗力等。
影响范围 高逆商的人,往往能够将在某一范围内陷入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仅限于这一范围,并能够将其负面影响程度降至最小。
持续时间 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影响范围问题,又有影响时间问题。逆境将持续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将持续多久?逆商低的人,往往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保罗·史托兹教授认为:顺境情商,逆境逆商。情商和逆商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但二者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有密切联系的,具备较高的情商,就相当于一个人有较好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具有高逆商,则是更上一层楼。强调对逆商的关注,实质是强调在情商基础上对逆商的关注。
加强干部逆商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逆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主观方面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等不可抗的客观原因。逆境对干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干部对逆境的控制感强弱不同,逆境影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也不相同。因此,运用逆商理论加强干部管理要从干部、领导和单位三方面着手研究。
(一)干部方面
人本理论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挥干部的主体和决定性作用。加强干部逆商管理,关键是提高干部对逆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对逆境、改善逆境的能力。
第一,要正确认识逆境。逆境是普遍存在的,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逆境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面临逆境时,要采取适当的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遭遇的逆境,从而尽快摆脱逆境的不利影响,转化积极因素。
第二,客观分析原因。逆境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当干部面对逆境时,要实事求是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一看设定的目标是否恰当,检查主观的智力、能力、体力是否适应目标的达成。二看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当,若目标确属可能达到的,就检查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是否合适。三看阻力来自何方,分析造成逆境的原因,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单一因素还是综合因素。四看能否获得外部援助,当遭遇逆境时,要开阔视野,尽力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援,采取积极的行动,运用外部力量抵消阻力,化逆为顺,转败为胜。
第三,提高应对能力。研究表明,个人对逆境的感受和对逆境的承受程度不同,与其逆境的经历有关,逆境经历越少,对轻微的挫折或逆境感就越敏感,对逆境的承受力也相应较低;经历越丰富,对挫折或逆境就越不敏感,对逆境的承受力也相应越高。有意识、主动接受工作生活中小挫折、逆境,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逆境,作为磨砺自己、增益其所不能的一种激励机制时,就能在面对逆境时坦然自若、无所畏惧,并能从逆境中学到东西、获得长进。比如,通过对选派到西藏、新疆的援藏援疆干部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也反映出干部在艰苦地区工作,经过有针对性地适应和锻炼后,应对逆境的能力有明显提升。
第四,激发内在潜能。研究表明,平常工作中干部一般只运用了10%的潜力,而通过适当的技术开发和给予充分的激励,能够把干部潜能的利用率提高到80%-90%。当干部面对逆境时,注意发掘自己的优点,这样干部能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作以分析和评价,对优点、长处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了解自身潜能的类型和程度大小,并把内在潜能变为外在显能。
第五,减轻不良影响。当面临逆境时,干部要积极面对逆境,努力把逆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最短时间内,尽快改善逆境情境。对于无法消除或一时无法改变的,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能力不济等等,主动通过改变客观环境条件、获得单位和他人帮助等,解除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二)领导方面
领导作为单位的首脑与核心,其领导素质、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等对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他们对于帮助干部尽快改善逆境、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尊重干部,增强领导的信任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对于干部来讲,希望得到直接上级领导的尊重、欣赏和肯定,领导的尊重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领导对下级干部时,能耐心细致地倾听下面的反映和声音。这样,能让干部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能激发起干部对领导的真心尊重。尊重是双方的,当领导尊重干部时,干部也会尊重领导,这样领导与干部能增强双方间的信任力。
第二,要坚持公正,增强领导的凝聚力。领导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时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倚。坚持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切实把那些有开拓精神、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同时,合理使用长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的干部,让老实人不吃亏。可以说,能否公正,直接影响领导对干部的凝聚力大小。
第三,要加强沟通,缓解干部的内压力。当工作生活不顺利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干部都很渴望领导的关怀和激励。领导把握住时机,设身处地理解干部的困难,帮助分析不顺利或挫折产生的原因,委婉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安慰和有力支持,使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关怀。这样,一方面能使干部因得到领导的理解、支持而产生感激之情,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另一方面,也能使干部多从自身找原因,多从不足求突破,化压力为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四,要调整目标,增强干部的外驱力。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共同愿景”作为企业的五项修炼之一。对于干部来说,愿景是他们在前进方向上的灯塔,是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确定单位的愿景,并在实施过程中提炼、升华,使愿景成为团结干部、激发潜能、调动干部的外部动力。同时,使干部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有机结合,在实现组织愿景中为干部提供实现个人愿景的平台。调整目标时,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盲目自信。对此,引导干部客观剖析自己,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提出有难度又可能达到的目标。另一种是过于自卑。对此,引导干部转变思维,从有把握的小事做起,积小成为大成,帮助获得对成功的渴望,提高实现个人目标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单位方面
对于干部来讲,工作单位是对其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外部环境,在加强干部逆商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把逆商列入干部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达到提高干部逆商的目的,特别是对缺少逆商理论基本知识的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各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教育中,要把逆商理论及相关知识列为重要内容,通过邀请专门的心理学辅导教师讲授心理学课程,系统介绍情商和逆商的理论,引导干部阅读《情感智商》、《让逆商AQ克服逆境》等经典著作,传授调节心理的技巧等方式普及广大干部逆商理论知识,增加应对逆境的实践经验。
第二,优化干部的工作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管理思想,把干部作为最重要的第一资源。在干部管理中,真正体现爱才之情、留才之心和用才之道,营造干部与干部之间和谐关爱、真诚相待、工作融洽、良性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坚持“三个留人”原则,即坚持用事业、用感情、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把工作岗位变成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
第三,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各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精神、价值观念、制度内涵、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组织文化,能使干部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获得对组织目标和手段的共识,通过对共同理念的强化,不断增强组织的稳定性,从而把整个组织更有效地整合起来。(作者单位 山东财政学院)
逆商理论概念与内涵
逆商,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或失败时的反应能力。1997年美国著名学者、白宫知名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教授在《逆商:将障碍化为机会》中首先提出:“为什么在智力、资本和机遇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能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归根到底在于他们面对逆境或失败时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即逆商的不同。”逆商,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心态的积极程度以及对环境、对周围人群的把握能力,在西方已得到广泛认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控制感 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控制感弱的人只会逆来顺受,信天由命;而控制感强的人则会凭借一己之力能动地改变所处环境,相信人定胜天。
起因和责任归属 造成逆境的起因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属内因,因为自己的疏忽、无能、未尽全力、亦或宿命论。往往表现为过度自责,意志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第二类属外因,合作伙伴配合不利、时机尚未成熟、或者外界不可抗力等。
影响范围 高逆商的人,往往能够将在某一范围内陷入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仅限于这一范围,并能够将其负面影响程度降至最小。
持续时间 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影响范围问题,又有影响时间问题。逆境将持续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将持续多久?逆商低的人,往往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保罗·史托兹教授认为:顺境情商,逆境逆商。情商和逆商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但二者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有密切联系的,具备较高的情商,就相当于一个人有较好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具有高逆商,则是更上一层楼。强调对逆商的关注,实质是强调在情商基础上对逆商的关注。
加强干部逆商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逆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主观方面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等不可抗的客观原因。逆境对干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干部对逆境的控制感强弱不同,逆境影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也不相同。因此,运用逆商理论加强干部管理要从干部、领导和单位三方面着手研究。
(一)干部方面
人本理论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挥干部的主体和决定性作用。加强干部逆商管理,关键是提高干部对逆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对逆境、改善逆境的能力。
第一,要正确认识逆境。逆境是普遍存在的,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逆境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面临逆境时,要采取适当的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遭遇的逆境,从而尽快摆脱逆境的不利影响,转化积极因素。
第二,客观分析原因。逆境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当干部面对逆境时,要实事求是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一看设定的目标是否恰当,检查主观的智力、能力、体力是否适应目标的达成。二看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当,若目标确属可能达到的,就检查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是否合适。三看阻力来自何方,分析造成逆境的原因,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单一因素还是综合因素。四看能否获得外部援助,当遭遇逆境时,要开阔视野,尽力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援,采取积极的行动,运用外部力量抵消阻力,化逆为顺,转败为胜。
第三,提高应对能力。研究表明,个人对逆境的感受和对逆境的承受程度不同,与其逆境的经历有关,逆境经历越少,对轻微的挫折或逆境感就越敏感,对逆境的承受力也相应较低;经历越丰富,对挫折或逆境就越不敏感,对逆境的承受力也相应越高。有意识、主动接受工作生活中小挫折、逆境,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逆境,作为磨砺自己、增益其所不能的一种激励机制时,就能在面对逆境时坦然自若、无所畏惧,并能从逆境中学到东西、获得长进。比如,通过对选派到西藏、新疆的援藏援疆干部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也反映出干部在艰苦地区工作,经过有针对性地适应和锻炼后,应对逆境的能力有明显提升。
第四,激发内在潜能。研究表明,平常工作中干部一般只运用了10%的潜力,而通过适当的技术开发和给予充分的激励,能够把干部潜能的利用率提高到80%-90%。当干部面对逆境时,注意发掘自己的优点,这样干部能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作以分析和评价,对优点、长处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了解自身潜能的类型和程度大小,并把内在潜能变为外在显能。
第五,减轻不良影响。当面临逆境时,干部要积极面对逆境,努力把逆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最短时间内,尽快改善逆境情境。对于无法消除或一时无法改变的,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能力不济等等,主动通过改变客观环境条件、获得单位和他人帮助等,解除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二)领导方面
领导作为单位的首脑与核心,其领导素质、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等对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他们对于帮助干部尽快改善逆境、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尊重干部,增强领导的信任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对于干部来讲,希望得到直接上级领导的尊重、欣赏和肯定,领导的尊重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领导对下级干部时,能耐心细致地倾听下面的反映和声音。这样,能让干部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能激发起干部对领导的真心尊重。尊重是双方的,当领导尊重干部时,干部也会尊重领导,这样领导与干部能增强双方间的信任力。
第二,要坚持公正,增强领导的凝聚力。领导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时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倚。坚持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切实把那些有开拓精神、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同时,合理使用长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的干部,让老实人不吃亏。可以说,能否公正,直接影响领导对干部的凝聚力大小。
第三,要加强沟通,缓解干部的内压力。当工作生活不顺利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干部都很渴望领导的关怀和激励。领导把握住时机,设身处地理解干部的困难,帮助分析不顺利或挫折产生的原因,委婉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安慰和有力支持,使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关怀。这样,一方面能使干部因得到领导的理解、支持而产生感激之情,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另一方面,也能使干部多从自身找原因,多从不足求突破,化压力为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四,要调整目标,增强干部的外驱力。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共同愿景”作为企业的五项修炼之一。对于干部来说,愿景是他们在前进方向上的灯塔,是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确定单位的愿景,并在实施过程中提炼、升华,使愿景成为团结干部、激发潜能、调动干部的外部动力。同时,使干部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有机结合,在实现组织愿景中为干部提供实现个人愿景的平台。调整目标时,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盲目自信。对此,引导干部客观剖析自己,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提出有难度又可能达到的目标。另一种是过于自卑。对此,引导干部转变思维,从有把握的小事做起,积小成为大成,帮助获得对成功的渴望,提高实现个人目标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单位方面
对于干部来讲,工作单位是对其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外部环境,在加强干部逆商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把逆商列入干部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达到提高干部逆商的目的,特别是对缺少逆商理论基本知识的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各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教育中,要把逆商理论及相关知识列为重要内容,通过邀请专门的心理学辅导教师讲授心理学课程,系统介绍情商和逆商的理论,引导干部阅读《情感智商》、《让逆商AQ克服逆境》等经典著作,传授调节心理的技巧等方式普及广大干部逆商理论知识,增加应对逆境的实践经验。
第二,优化干部的工作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管理思想,把干部作为最重要的第一资源。在干部管理中,真正体现爱才之情、留才之心和用才之道,营造干部与干部之间和谐关爱、真诚相待、工作融洽、良性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坚持“三个留人”原则,即坚持用事业、用感情、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把工作岗位变成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
第三,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各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精神、价值观念、制度内涵、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组织文化,能使干部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获得对组织目标和手段的共识,通过对共同理念的强化,不断增强组织的稳定性,从而把整个组织更有效地整合起来。(作者单位 山东财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