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对于进展期或复发病例,已有的治疗手段有限和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神经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认识水平的提高和靶向药物治疗临床试验的开展,目前已进行了多种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的研究。本文将对已进入临床实验并已取得初步结果的靶向治疗进行综述,分别从临床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及展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国内同行了解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开展类似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包皮不对称劈离法(asymmetric prepuce splitting,APS)分离带蒂包皮内板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23例使用APS方法分离带蒂包皮内板,并结合Onlay与Duckett手术方式完成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患儿(平均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随访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9例采用APS
目的通过对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卡-梅现象患儿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符合KMP诊断,39例患儿单纯接受激素治疗者占15.4%(6/39例),无复发;血管内栓塞与激素联合治疗46.1%(18/39例),其中复发占10.3%
期刊
@@
目的探讨骶神经发育不良的影像特征。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5月至2017年3月86例有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腰骶椎磁共振检查报告为"未见异常"的患者影像学特点,患者年龄为2~38岁,平均5.7岁,其中14岁以下患儿81例。全部患者无脊柱脊髓和泌尿系伤病史,无糖皮质激素用药史。重新阅读全部患者的腰骶椎磁共振片子。结果全部患者的骶椎X线片或CT均显示有骶椎裂。90%(77/86)磁共振影像显示有典型的骶管脂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