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结构会影响国际组织决策吗?

来源 :国际政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r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例,手工收集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员工结构及地域代表性对WHO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结构会对WHO决策偏好产生正向影响;员工任职级别越高,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越显著;地域代表性超额国家在WHO的任职人数越多,WHO的决策会更加偏好该国.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受援国与美国外交立场一致时,该国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越显著,而与中国外交立场一致时,其对WHO决策偏好影响并不显著;在非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的WHO办事处,受援国在WHO任职人数越多,该国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越显著;相对于D2职级,P6/D1职级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在国际组织中,中国职员任职人数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吻合,中国长期存在地域代表性不足问题,为了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中国需从多渠道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
其他文献
如何认识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是国内外学界关注、探究的一个焦点.相较于国内学界多从宏观角度把中美经贸之间的冲突视为战略之争,忽视或回避国外提出的中国驾驭资本的实践是“中国版资本主义”论调,立足马克思资本批判维度的探究认为,资本基于对立性关系赢取增值的特性,决定了以资本为轴心运演的美国必然挑起中美贸易战;把握资本方式的不同,决定了遵循资本逻辑的美国必然会对积极采取驾驭资本的中国发起全面多维的贸易战;资本是一种暂时必然存在的社会力量性,决定了中美终将走出贸易纷争、寻求共赢发展.因而,资本批判的视角,有助于中国认
长久以来,学者们试图从实力对比、国内政体、经济与安全依存以及国际制度特征等国际或国内层面的结构条件,来解释崛起国修改现状的要求和守成国的回应方式.这些视角局限于崛起国与守成国基于各自固定的物质利益而做出的策略选择,它们较少注意到在互动过程中,非物质偏好发挥的作用.国际地位正是一种伴随着国家间互动而产生和发生改变的偏好.本文强调,在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崛起国和守成国都会格外偏好地位.由于崛起国需要守成国的认可才能获得地位,而地位本身又可以增进崛起国在国际博弈中的主动权,地位承认带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具体说来,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