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午报》看近代哈尔滨市民阶层阅读取向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1920年代的《午报》是一份由爱国报人赵郁卿创办的民营小报,该报作为一份平民化报纸,既是现代市民文化的衍生物,同时也是哈尔滨市民生活的载体。《午报》通过刊载社会新闻、评论以及文艺作品等方式描绘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的品味、兴趣及精神追求,同时也揭露了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和彷徨,进而描摹出一幅近代哈尔滨市民阶层都市生活的立体图景,极具考据价值。
其他文献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城乡道路交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电动车超标、电动车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这给当下的电动车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亟需改善相应
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走向力学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科学思维建立的基础。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力学问题,将数学应用于力学实践,亲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不断深化科学思维,有利于
C++中,类中存在常数据成员情况下,需要对赋值运算符函数进行重新定义,不能用系统提供的默认赋值运算符函数,否则使用赋值时存在语法错误。在类数据成员中存在指针的情况下,需
微课的录制流程,至今也没有规范和标准,随着微课的逐渐盛行,微课录制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学习了很多同行的微课,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为需要的老师提供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习作会产生一种畏惧、排斥,甚至试图逃避的心理,面对一篇习作他们往往无从下手,这给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关于习作教学中指出:“应鼓励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  一、学
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物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也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短时间内的迅速发展不仅为高校的专业教学
“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他们作为教育对象中特殊的群体,其教育问题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守学生是弱势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光的本性的研究伴随着整个基础物理的发展,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表现出的光的波动性质,以及光电效应等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中表现出的光的粒子性,历时三个多世纪的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把握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  1.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异常心理  当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信息闭塞,交通条件比较落后,资源短缺,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