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信传输发展战略趋势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必须面对因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日益变化的电信业务需求,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电信传输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朝向高传输容量、多业务承载能力以及智能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电信传输,传输网络,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N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05-02
  引言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电信业务需求不断被提出,电信业务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与业务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发展步伐也势必会紧跟需求,朝向满足业务需求多样性和大容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电信传输的现状分析
  作为电信业务生存和传递的基本环节,电信通信网是整个电信产业的核心部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信通信网包括电话网、IP网、有线电视传输网、无线电视传输网等。电信通信网由传输,交换,电源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电信传输是一切电信业务成功实现的根本保证。从传输方式的角度来看,电信通信网涵盖了电缆通信、光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其中光缆通信是目前骨干通信网的主体。
  然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信业务的主体从固定业务转移为数据业务和移动业务,整个电信通信网呈现出IP化、分组化、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新趋势。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必须面对因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传输需求。
  1.电信传输正在面临的问题
  1.1.传输容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目前,电信传输主要依靠DWDM技术在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从而解决传输容量的问题。但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传输容量的需求正在呈现爆破式的增长。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传输容量,是电信传输面临的首要难题。
  1.2.传输网络不能适应分组业务
  传统的电信传输网络主要依据SDH技术,支持面向电路型的电信业务,而不能适应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随着现代电信通信网全面进入IP化,分组业务愈加繁重,因此,实现分组业务的传送,是电信传输面临的又一难题。
  1.3.传输网络不能实现智能化
  历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电信传输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且复杂的传输网络。随着运营维护成本的逐渐上升,传输网络的软性指标也成了衡量电信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带宽的动态调整,网络配置及管理的高效性,网络的生存强度等,都需要依靠传输网络智能化去实现。
  2.电信传输需要满足的需求
  面对目前所面对的种种问题,电信传输的发展必须满足如下的需求:
  (1)传输网络高速度,大容量,能够提供充足的带宽资源;
  (2)支持多种不同的电信业务;
  (3)具有端到端的质量保证和透明的传输能力;
  (4)实现网络智能性与动态性的结合。
  二、影响电信传输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信传输是电信产业最根本的环节,和电信产业密不可分。因此,电信产业的发展环境直接影响着电信传输未来的发展趋势。
  1.政策因素
  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形成了一系列稳定的政策。其中,电信体制改革始终贯彻“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电信传输的技术发展、机制完善、以及管理创新,使电信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同时降低了传输设备的成本和服务价格,有效的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电信传输的独立管理和电信传输网络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2.经济因素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宏观调控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将呈现稳中趋旺的增长态势。同时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电信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电信等热点领域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重心。由此可以预见,电信传输的用户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业务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用户对于电信产品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趋于成熟,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对电信业务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愈加明显,进一步刺激电信产业的发展,也为电信传输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3.技术因素
  在电信通信网IP化、分组化、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新趋势下,传统的电路型业务在电信业务中的比例持续下降,SDH技术已经不能继续支持新型业务的传送。为了使已有投资的利益损失最小化,MSTP技术被提了出来。MSTP技术,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能够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在继承了SDH原有的功能外,MSTP还能够实现以太网透传、汇聚和二层交换功能,ATM透传和交换功能。同时,MSTP技术支持分组业务的灵活承载,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良好的网络管理特性,有效解决了电路型业务和分组业务并行的高效传送问题。
  与此同时,面对电信传输网络智能化的迫切需求,ASON技术也被推上了时代的舞台。ASON是能够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智能光网络,它与传统的光传输网络相比较,最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引进了控制平台,在逻辑上由传送平台,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三个平台组成,从而实现了传输网络的智能化。
  三、电信传输的发展趋势
  电信传输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其今后发展的影响因素,决定了它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未来的电信传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输网络高速度,大容量;
  (2)网络智能化,具有可靠的生存性;
  (3)具有独立的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
  (4)支持电路型业务和分组业务并行的高效传送。
  1.电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分组业务比例的加重,电信传输的骨干网必须能够实现大容量,长距离,高效灵活的传输能力。目前骨干网的建设主要依靠WDM技术。但是当前建设的WDM设备只能提供原始的传输带宽,无法适应电信传输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于是新型技术的提出和推广尤为重要。随着ASON技术的成熟应用,可以通过在电信传输骨干网上采用ASON组成的网状网,增强网络的生存性,维护性,管理性和扩展性。同时,ASON拥有单独的控制平台和大容量的传输能力,能够提供强大的端到端业务配置和管理能力,实现网络的高生存能力和低维护成本。因此,ASON是未来电信传输骨干网的必然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在目前电信传输多业务种类、多业务节点的迫切需求下,电信传输接入网必须能够实现多种电信业务的综合接入和传送,从而达到高效利用网络投资和网络资源的目的。目前采用的SDH技术不能处理分组业务,而正在趋于成熟的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融合了TDM、TP和ATM,必然是未来电信传输接入网的发展首选。
  2.电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信传输网络的发展离不开电信传输技术的进步。为了紧跟未来电信传输的发展步伐,电信传输的新型技术,必然朝向高传输容量,多业务承载能力以及智能化三个方面发展。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信传输需要承载的电信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业务需求量也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多业务的有效承载,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被提出。在目前电信传输的实际建设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MSTP技术利用传统的SDH传输平台,向包括以太网和ATM等多业务接口演进,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或VC级联的方式映射人SDH时隙进行处理。同时,MSTP将传送节点和各种业务节点融合起来,从而增强了传送节点对于混合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拥有更高的智能也是基于SDH的MSTP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作为新型的智能化光传输技术,ASON利用控制平面充分实现了电信传输的带宽按需分配。目前,ASON技术日益成熟,正在逐步应用于电信传输网络。但是,ASON技术的大规模覆盖还需要一定时间。智能光网络是电信传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的光网络技术势必会逐步渗透到电信传输当中去。
  四、结束语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电信传输网络的规模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电信传输能力的重要标准。这虽然给电信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同时也给电信传输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在如今不断提出的新型技术的推动下,电信传输势必会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大容量、多种类的电信业务的整合传送,同时满足电信业务智能化的迫切需求而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平.中兴:备战转型的下一代传输网络[J].通信世界,2006,(29):47-47
  [2]张海懿.下一代传送网技术发展趋势浅析[J].通信世界,2006,(29):39-40
其他文献
【摘要】图像质心计算是图像处理应用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印刷电路板锡膏质量检测的特性对图像质心算法进行了研究[8][9],在传统质心定义算法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种改进的质心查找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相应灰度阈值判断找出每行每列端位两个像素的位置,然后对所有满足要求的像素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最后的图像质心,相比较传统定义算法对图像中每个像素进行运算处理,该算法的只针对图像轮廓边沿的像素,提高了算法的运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要】分析了基于框架的软件产品线测试方法、当前的状况以及相关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为确保软件产品线的可靠性以及促使软件生产在时间、成本和质量方面获得显著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软件产品线测试;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支持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03-02  软件产品线是一套软件密集型系统,它拥有一组能满
【摘要】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CAD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简单介绍CAD系统的组成、发展状况及应用现状,并重点对其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0AD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06-01  CAD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它为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很多困难,给设计人员提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