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的语用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ti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框架内,结合语用等效观点探讨了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对外宣传资料 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频繁的对外交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因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研究者大多采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较好基础。当前,除了从语言特点、翻译策略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外,研究者运用不同理论或方法,如功能翻译理论、传播学、接受美学、译者主体性等,阐释其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运用,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研究只是外宣翻译方面的静态研究,似乎忽视了外宣翻译中的动态性研究,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体味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图,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语用等效的观点,对外宣资料翻译过程进行探讨。
  二、语用学理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核心是探讨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认为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能够以最低程度的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有两个原则: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前者是关于最大关联性的,后者是关于最佳关联性的,在理解过程中,读者所追求的就是在文本与自身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具备三个特性,即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具体地说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
  关联理论为外宣翻译的译者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正确处理以达到最佳关联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顺应理论对译者进行译文语言选择,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提供了理论依据。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认为,语用翻译是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现象,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的。前者要求译者在表达原文意图或语用目的时选用合适的译文形式,后者要求译者在研究语言运用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等因素。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为译者选择最佳语言提供了一个参考。
  三、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语用探析
  结合上述的语用学观点和对所搜集的外宣资料语料的分析,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个外宣翻译的理论框架: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原外宣文本的基础上,做出语境假设并体会效果,找到与外宣文本交际意图相对应的最佳关联。然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其理解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语言选择,使之符合原文的意图并且让目标读者易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肩负双重任务,译者要能够认知外宣文本的意图,而且必须了解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在语境假设中衡量两者是否相称,以达到语用等效。然后,在译文具体的语言选择上,从语用语言等效方面来说,译者要考虑语言层面的顺应以传达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社交语用等效方面来说,译者必须考虑到非语言层面的顺应,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认知语境中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力争达到语用等效,可以采取增添、删减、重组等翻译方法。
  1.语言层面。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语言结构、语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外,外宣翻译译者也要注意语言背景的差异。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标语“创文明城市”,很多城市为了显示其文明程度而翻译为“creat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但是这样翻译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外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野蛮”这个文明的反义词,其实不妨翻译为“the national model city”即可。不仅如此,汉语外宣资料里多“美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英语相对比较简洁质朴。对于广大的外宣翻译人员来说,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2.非语言层面。非语言层面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等方面,包括认知语境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和目标读者的审美标准、认知、情感等内容。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豫剧,河洛大鼓
  Yuju Opera (Henan Opera), Heluo Dagu (Dagu is a story in verse, su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small drum and other instruments)
  外国读者应该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有所了解,当他们看到豫剧时,会认为和京剧一样,是地处河南的一种表演形式。而“河洛大鼓”并不是一种乐器,是一种洛阳的表演形式,译者在括号中增添了关于河洛大鼓的相关信息,使外国读者理解它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乐器。这是目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一个空缺,译者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增加了相应的译文内容。因此,在处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翻译时,增添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2: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
  As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White Horse Temple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Sakyamuni” and the “Court of the Buddha”.
  “释源”和“祖庭”都是佛教用语,说明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汉地的第一座佛寺,这是中国佛教界历来所公认的,这里并没有用翻译佛教专有名词时惯用的拼音,而是翻译为“Origin of Sakyamuni” 和 “Court of the Buddha”,译者把握了原文所传达的意图,又顺应了目标读者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   例3:洛阳牡丹甲天下
  Luoyang peon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
  “甲”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词,意思是“最好的,第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语境来意译。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如“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指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而英语中并没有与其对照的表达。英语的译本是 “zhuangyuan, bangyan, tanhua” 再加上 “a first/second/third-place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 examinations”.
  例4: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万人空巷,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In blossom season, people of the whole town turn out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eony.
  中国人通常好面子,有一种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语言选择上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大词和虚词来拔高自己,而英语人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无过多修饰、有真情实感和较为具体的语言。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删除或重组。例4中的“花海人潮,万人空巷”就显得非常夸张,而译文就显得更简单明了。译者不用太多努力推导便找到原文所传达的最佳关联,即“人很多,几乎全城出动”,在译文选择中就顺应了目标读者的习惯,使之易于接受。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语用等效观点,探讨了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我们发现该模式对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尤其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外宣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perber,D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在《我们是七个》中,华兹华斯运用了逻辑陌生化和情感陌生化的表现手法。这种陌生化手段增加了文本说服力,加大了读者的参与度,同时也会诱使读者去思考诗行背后的深远意义,凸显了全诗的张力美。探究诗人在《我们是七个》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是如何巧妙而有力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死观的。  【关键词】我们是七个 陌生化 张力 生死观  华兹华斯的民谣体诗歌《我们是七个》久为传唱,论及《我们是七
2020年,5G将正式商用,也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城一地皆5G,智慧城市围绕你.智慧城市包含哪些内容,我们的城市在5G的驱动下会天翻地覆?有点难以想象.
期刊
【摘要】早在1923年,国内外学者就开始研究语境。通过阐释和例证,从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研究语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语境对翻译有限制和解释的功能。翻译的本质和文化差异决定了语境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依靠对语境的正确理解,译者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语境 翻译过程 翻译策略  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文化相互渗透。语言是文化传输的载体与工具,翻译是跨文化
当前,技术转移一直是科技界的热点话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贸易.在2010年11月中意创新论坛举行期间,中国、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了建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
Sinclair Lewis is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who won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nd Babbitt is considered to be his magnum opus. Babbitt is also the protagonist’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科幻电影作为在电影市场中一种不可忽视的题材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美国的科幻电影以其丰富的内容、宏大的场面以及先进的科学理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原因。第一是现实因素,即科技的应用及资金的投入;随后是文化视角因素,其中包括历史、宗教、日常用语及时间取向等因素。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得美国科幻电影受到了世界各地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同时也可以为它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bridge of thought and cultural exchange.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is to transform linguistics sign with certain meaning in SL cul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