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为教学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发挥 学生 主体作用
  我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并把自己的领悟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乐学情境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思方有思泉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乐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并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差生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并精心指导,着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我非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我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做基础题,如“计算25×32,49×53”等基础题,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既做基础题,又做思考题。这就让成绩差的同学和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能对数学产生兴趣。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搞刀一切,差生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优生觉得所学知识简单,这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不断的提问是其顺利教学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进程。“教师提一个问,学生答一个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让平静的教学局面起了风波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体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断然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来解决问题。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明代教育家李贽指出:“发疑才能有悟。”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说:“天才的特征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凡人所造的轨道上”,这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满足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勇于幻想,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璀璨闪亮的智慧“火花”。
  在教学活动中,我留时间给学生提問,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的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提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的面积大?”我及时表扬了提问的学生,并让同学们积极思考解决。
  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大有好处的。
  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具操作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
  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就让学生用线、软尺等工具自己动手去围图形的边缘,这就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只有大胆以“听会忘、看能记、做能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充分体现新标准中动手实践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我在教“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时,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计算方法。在小黑板上出题,如“计算1.6 3.5,2.8 4.9,5-2.1,4.8-3.2”,我让学生先探索计算方法,然后才做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合理的引导,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认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分
  组,以5人为一组,选一位当组长。我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由组长汇报。同学们讨论热烈,交流效果很好。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搞好教学工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2]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强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 奥尔夫 教师继续教育 参与性 创造性 体验性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地方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地方文化的美。”作为新型的农村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學会观察、学会利用,并巧妙的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机,勇敢尝试乡土文化教学。下面就结合家乡实际,粗略来谈些感受,和大家共享。  一、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宽松愉悦的环境
期刊
体育教学是指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在上体育课的時候,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运动,好
期刊
以椴木栽培和皿式培养两种牛樟芝培养物为原料提取出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分别命名为ACA-NK和ACA-NF.测定其膳食纤维含量、单糖组成、理化特性及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愈来愈成为数学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对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践表明,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尤其是数学老师的课堂语言,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