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水》二元创作模式的生成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期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洪水》半月刊系由创造社“小伙计”周全平等人创办,其刊载作品复杂多样,在创作倾向和思想内涵上具有二元化特征:部分作品延续了前期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精神,部分作品则开始转向革命现实主义。《洪水》创刊为创造社成功“左”转奠定了重要基础,创造社成员在方向转换期间所发表的具有革命意识的作品对底层民众具有一定的宣传鼓动效用。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论述了郭沫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思想,认为其办学思想主要由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战略、丰富大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构成,并对中国科大的成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
微粒观是基于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化学知识形成的一种可以认同和接受的思维.对于九年级学生,如果能运用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方法从微观层面学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高层次表示类别或属性,以发现数据分布式特征表示.是在高阶思维发展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理解性学习方式,具有5种较强特征:联想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郭沫若冒万险,立即回归祖国,全身心投入抗战洪流。……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活,十年的流亡生活,他对日本十分了解,且有很高的威望。从日本归来后,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