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将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通过合理配置组织管理资源,激发、引导和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实现管理制度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平衡,是实现这一任务与要求的途径之一。
1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概述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是从管理的两个方面展开的,即一方面是激励,而相对应另一方面是约束。“激励是组织中使组织成员产生和增强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动力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约束是组织中为防止组织成员偏离组织目标,损害组织利益和迫使管理成员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的总称。”①在现代管理博弈理论中,关于管理激励与约束的机制设计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尤其是在个体管理问题的研究上涉及到了目标、因素和阶段的单对单、单对多、多对多以及多对单的几乎全部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将“社会人”作为其研究对象。经济学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研究激励与约束问题的,经济人是以理性和逐利目的为特征的,是高度抽象化的一般模式。而管理学必须针对复杂的“社会人”和复杂的管理实践去研究激励与约束问题,以真实而生动的“社会人”而不是抽象固化的“经济人”为研究对象。而心理学则主张根据人的需求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以矫正人的某些行为,其激励与约束以人的心理满足为目标。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激励与约束中的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因而两者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又存在某些矛盾和冲突。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被管理者的各种需求,在满足管理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用最大化。
对“社会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梅森的《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中。他认为,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现代管理理论更是将以人本原理作为自己的理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作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把服务于人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
其次,是将三激励三约束作为其基本内容。管理激励与约束的基本内容是依心理学激励原理并从管理的实践需要的角度进行归纳的,主要由需要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压力约束、纠偏约束、协调约束这六个方面构成。
需要激励是管理激励的起点,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人们的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再施发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朔本求源,对症下药,最大程度地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复杂的“社会人”的多样化需求。
期望目标激励是管理激励的有效手段。事实上,激励是选择的过程,促使人们去做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人们一旦定下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果的目标就有动力去驱使自身完成。
此外,还有榜样激励。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会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崇拜偶像和榜样,进行自我激励。根据管理对象的心理特点,抓典型、树榜样也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认为,驱使人们积极工作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自身对目标追求产生的动力、外部环境激励产生的动力和约束力产生的动力。按管理目标方向对被管理者施行约束的直接作用是对人形成一种外部压力,可促使人产生某种顾虑或紧张,从而形成一种避惩和控制的力量。但仅靠压力约束还远远不够,由于管理组织和管理对象的利益是不尽一致的,管理对象有时会有偏离管理目标的行为,这时就有必要实施处分,惩罚对约束力量进行纠偏。
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也要规范个人与组织的行为,协调管理者及管理对象和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的了解和信任,以取得实际的效果。
2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服务。目前,在学生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西方垃圾文化的影响,导致传统道德的缺失。我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教育家都主张学校教育以人为中心,德育至上。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任。”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忠、孝、仁、义”为做人的原则。另外,我国古代特别注重“修身为本”的励志教育,于是留下了“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的千古佳话。但是现在的高等学府,这些传统美德却被尘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许多学生对最起码的人生道德都已淡忘。
其次,当代学生普遍发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精髓。它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他人的付出和风险,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代学生明显出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把追求感官的快乐,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看成是人生唯一的目的,把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看成是唯一价值标准。另外,有些学生持悲观的人生态度,承受不了一点点打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当地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集中的一点,就在于他牢固地树立并忠诚地是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什么是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这个根本问题。”③
3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管理范畴的一个部分,既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特性,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将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相结合。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需求调查体系,是适应现代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论是现代流水作业,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在对管理对象的细致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做这一基础性的工作,那工作就只凭感性的经验进行管理。在日常性的工作程序和面对应急情势下,经验可让管理从容不迫。然而经验是对过去的总结,面对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新的国内国际情况,以及一代又一代新时代的学生,如果不对他们做实事求是的调查,就不能找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落脚点,就不能客观科学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第一,要设计出调查的基本内容并对相应学生的思想进行分群、分层和多阶段的抽样调查,对整个研究对象有大体上的认识。这是前期的基础性的工作。第二,要有技术的支持,要有统计分析技术做支撑,建立技术平台,以保证调查体系的科学性。第三,要有一定的物质调剂,如设备和运行资金等。
其次,要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现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体制主要的形式是通报表扬,给予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党校学习和加入共产党组织几种形式。这集中形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相对较小。比如,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激励可以细化到帮助朋辈化忧解难,无偿为社区、为他人服务,日常生活中帮助等方面。据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要以更宽泛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改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强调一手抓激励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软环境,一手抓体制建设,“硬化”管理目标。所谓“硬化”是指具有一定强制性权威的管理规则、组织措施及奖惩制度等。“硬化”管理目标就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力求多样化,针对工作对象所处的不同层面,分层确立目标,形成目标体系,由若干子目标构成一个总体的目标体系。只有分层确立目标,目标多元,形成层级目标,才能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实现“硬化”。思想政治工作分解融化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既让人在具体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也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走单行车道的现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硬化,要在是非问题上态度鲜明,措施有力。
综上所述,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引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励管理与约束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展开,为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3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管理范畴的一个部分,既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特性,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将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相结合。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需求调查体系,是适应现代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论是现代流水作业,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在对管理对象的细致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做这一基础性的工作,那工作就只凭感性的经验进行管理。在日常性的工作程序和面对应急情势下,经验可让管理从容不迫。然而经验是对过去的总结,面对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新的国内国际情况,以及一代又一代新时代的学生,如果不对他们做实事求是的调查,就不能找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落脚点,就不能客观科学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第一,要设计出调查的基本内容并对相应学生的思想进行分群、分层和多阶段的抽样调查,对整个研究对象有大体上的认识。这是前期的基础性的工作。第二,要有技术的支持,要有统计分析技术做支撑,建立技术平台,以保证调查体系的科学性。第三,要有一定的物质调剂,如设备和运行资金等。
其次,要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现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体制主要的形式是通报表扬,给予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党校学习和加入共产党组织几种形式。这集中形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相对较小。比如,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激励可以细化到帮助朋辈化忧解难,无偿为社区、为他人服务,日常生活中帮助等方面。据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要以更宽泛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改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强调一手抓激励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软环境,一手抓体制建设,“硬化”管理目标。所谓“硬化”是指具有一定强制性权威的管理规则、组织措施及奖惩制度等。“硬化”管理目标就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力求多样化,针对工作对象所处的不同层面,分层确立目标,形成目标体系,由若干子目标构成一个总体的目标体系。只有分层确立目标,目标多元,形成层级目标,才能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实现“硬化”。思想政治工作分解融化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既让人在具体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也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走单行车道的现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硬化,要在是非问题上态度鲜明,措施有力。
综上所述,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引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励管理与约束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展开,为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注释
① 黄桂琴.管理激励与约束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J].技术与教育,2009(1):87.
② 孔子.论语·子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③ 胡锦涛.全党都来学习孔繁森[J].人民论坛,1995(6).
参考文献
[1] 侯光明,李存金.管理博弈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少成,陈拥军,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32.
[3] 赵静,张忠友.生命线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12):7-4.
[4] 李学林,罗涵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环境的冲突及其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9-52.
[5] 张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8):100-101.
1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概述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是从管理的两个方面展开的,即一方面是激励,而相对应另一方面是约束。“激励是组织中使组织成员产生和增强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动力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约束是组织中为防止组织成员偏离组织目标,损害组织利益和迫使管理成员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的总称。”①在现代管理博弈理论中,关于管理激励与约束的机制设计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尤其是在个体管理问题的研究上涉及到了目标、因素和阶段的单对单、单对多、多对多以及多对单的几乎全部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将“社会人”作为其研究对象。经济学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研究激励与约束问题的,经济人是以理性和逐利目的为特征的,是高度抽象化的一般模式。而管理学必须针对复杂的“社会人”和复杂的管理实践去研究激励与约束问题,以真实而生动的“社会人”而不是抽象固化的“经济人”为研究对象。而心理学则主张根据人的需求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以矫正人的某些行为,其激励与约束以人的心理满足为目标。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激励与约束中的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因而两者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又存在某些矛盾和冲突。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被管理者的各种需求,在满足管理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用最大化。
对“社会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梅森的《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中。他认为,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现代管理理论更是将以人本原理作为自己的理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作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把服务于人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
其次,是将三激励三约束作为其基本内容。管理激励与约束的基本内容是依心理学激励原理并从管理的实践需要的角度进行归纳的,主要由需要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压力约束、纠偏约束、协调约束这六个方面构成。
需要激励是管理激励的起点,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人们的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再施发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朔本求源,对症下药,最大程度地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复杂的“社会人”的多样化需求。
期望目标激励是管理激励的有效手段。事实上,激励是选择的过程,促使人们去做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人们一旦定下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果的目标就有动力去驱使自身完成。
此外,还有榜样激励。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会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崇拜偶像和榜样,进行自我激励。根据管理对象的心理特点,抓典型、树榜样也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认为,驱使人们积极工作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自身对目标追求产生的动力、外部环境激励产生的动力和约束力产生的动力。按管理目标方向对被管理者施行约束的直接作用是对人形成一种外部压力,可促使人产生某种顾虑或紧张,从而形成一种避惩和控制的力量。但仅靠压力约束还远远不够,由于管理组织和管理对象的利益是不尽一致的,管理对象有时会有偏离管理目标的行为,这时就有必要实施处分,惩罚对约束力量进行纠偏。
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也要规范个人与组织的行为,协调管理者及管理对象和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的了解和信任,以取得实际的效果。
2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服务。目前,在学生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西方垃圾文化的影响,导致传统道德的缺失。我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教育家都主张学校教育以人为中心,德育至上。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任。”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忠、孝、仁、义”为做人的原则。另外,我国古代特别注重“修身为本”的励志教育,于是留下了“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的千古佳话。但是现在的高等学府,这些传统美德却被尘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许多学生对最起码的人生道德都已淡忘。
其次,当代学生普遍发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精髓。它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他人的付出和风险,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代学生明显出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把追求感官的快乐,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看成是人生唯一的目的,把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看成是唯一价值标准。另外,有些学生持悲观的人生态度,承受不了一点点打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当地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集中的一点,就在于他牢固地树立并忠诚地是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什么是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这个根本问题。”③
3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管理范畴的一个部分,既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特性,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将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相结合。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需求调查体系,是适应现代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论是现代流水作业,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在对管理对象的细致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做这一基础性的工作,那工作就只凭感性的经验进行管理。在日常性的工作程序和面对应急情势下,经验可让管理从容不迫。然而经验是对过去的总结,面对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新的国内国际情况,以及一代又一代新时代的学生,如果不对他们做实事求是的调查,就不能找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落脚点,就不能客观科学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第一,要设计出调查的基本内容并对相应学生的思想进行分群、分层和多阶段的抽样调查,对整个研究对象有大体上的认识。这是前期的基础性的工作。第二,要有技术的支持,要有统计分析技术做支撑,建立技术平台,以保证调查体系的科学性。第三,要有一定的物质调剂,如设备和运行资金等。
其次,要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现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体制主要的形式是通报表扬,给予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党校学习和加入共产党组织几种形式。这集中形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相对较小。比如,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激励可以细化到帮助朋辈化忧解难,无偿为社区、为他人服务,日常生活中帮助等方面。据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要以更宽泛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改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强调一手抓激励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软环境,一手抓体制建设,“硬化”管理目标。所谓“硬化”是指具有一定强制性权威的管理规则、组织措施及奖惩制度等。“硬化”管理目标就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力求多样化,针对工作对象所处的不同层面,分层确立目标,形成目标体系,由若干子目标构成一个总体的目标体系。只有分层确立目标,目标多元,形成层级目标,才能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实现“硬化”。思想政治工作分解融化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既让人在具体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也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走单行车道的现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硬化,要在是非问题上态度鲜明,措施有力。
综上所述,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引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励管理与约束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展开,为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3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管理范畴的一个部分,既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特性,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将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相结合。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需求调查体系,是适应现代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论是现代流水作业,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在对管理对象的细致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做这一基础性的工作,那工作就只凭感性的经验进行管理。在日常性的工作程序和面对应急情势下,经验可让管理从容不迫。然而经验是对过去的总结,面对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新的国内国际情况,以及一代又一代新时代的学生,如果不对他们做实事求是的调查,就不能找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落脚点,就不能客观科学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第一,要设计出调查的基本内容并对相应学生的思想进行分群、分层和多阶段的抽样调查,对整个研究对象有大体上的认识。这是前期的基础性的工作。第二,要有技术的支持,要有统计分析技术做支撑,建立技术平台,以保证调查体系的科学性。第三,要有一定的物质调剂,如设备和运行资金等。
其次,要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现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体制主要的形式是通报表扬,给予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党校学习和加入共产党组织几种形式。这集中形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相对较小。比如,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激励可以细化到帮助朋辈化忧解难,无偿为社区、为他人服务,日常生活中帮助等方面。据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激励体制要以更宽泛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改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强调一手抓激励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软环境,一手抓体制建设,“硬化”管理目标。所谓“硬化”是指具有一定强制性权威的管理规则、组织措施及奖惩制度等。“硬化”管理目标就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力求多样化,针对工作对象所处的不同层面,分层确立目标,形成目标体系,由若干子目标构成一个总体的目标体系。只有分层确立目标,目标多元,形成层级目标,才能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实现“硬化”。思想政治工作分解融化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既让人在具体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也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走单行车道的现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硬化,要在是非问题上态度鲜明,措施有力。
综上所述,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引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励管理与约束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展开,为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注释
① 黄桂琴.管理激励与约束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J].技术与教育,2009(1):87.
② 孔子.论语·子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③ 胡锦涛.全党都来学习孔繁森[J].人民论坛,1995(6).
参考文献
[1] 侯光明,李存金.管理博弈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少成,陈拥军,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32.
[3] 赵静,张忠友.生命线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12):7-4.
[4] 李学林,罗涵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环境的冲突及其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9-52.
[5] 张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