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晴隆沙子红土型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晴隆沙子红土型金、银矿产于碧痕营穹窿状背斜北西翼,矿床由3个矿体组成,分布于茅口灰岩喀斯特负地形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漏斗状产出,厚4.50-43.00 m,平均厚17.4 m.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矿源体形成期和表生作用成矿期,初步认为是喀斯特崩塌堆积红土型及原地残积红土型金、银矿床。
其他文献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器行》中如此赞美宜兴紫砂壶,从中可以看出紫砂壶在世人眼中的珍贵,许多的紫砂收藏证书的封面也喜欢用这句话作
2001年夏季的某一天,在株洲工学院(现湖南工业大学东校区)大门前的街道边,一家美术用品商店的门口,我与"卷发"的李谟中第一次相遇。我们性格都是外向型的,于是在等车去大京水库的
《莲蓬对壶》壶身两把壶,壶身饱满大气,匀称厚实,壶盖与壶身上下吻合,恰如天地和合。壶嘴由一片荷叶包裹,壶把以梗状塑造,流线效果强烈,闲适自然。盖面与壶上口沿以压盖的形式相连,连
陶刻作为装饰手段,技艺上的纯粹用刀已不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单纯的刻字刻画,就是本土所谓的刻底子,虽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强是技艺娴然与否的区别,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其中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