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行为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人的指导思想。对于成年人 来说,一般是这样。但对于正在接受教育与培养的青少年来说,我们要认真研究他们的未定型思维与他们行为的随意性、偶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一是要努力地、认真地、耐心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与帮助工作,让他们从思想土增强对人的行为的认识,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形成思想上的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理念。但就仅仅思想认识明确,能够明理还远远不够。因为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心灵十分幼稚,很不稳定,极不成熟,一旦客观的临时性事物出现,他们就会因随意性、偶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就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与后果。我常想:要真正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注重学生行为的过程管理;二是教育者必须要以身教去带动、影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行为中进行自我教育;三是教师一定要以良好形象,坚持不懈地进行身教育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生活、劳动、工作、活动中长期受熏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育出思想道德高尚、行为习惯好的人来。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育人工作是转变人的工作,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
  与学生终日生活在一起,每天会发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有辛酸、苦辣,也会有快乐与幸福。
  教师具有特殊的身份与任务。因为他们一生要用美好语言与形象去影响、培养一代人、几代人。所以,我认为:教书的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无穷”。下面我用自己真实的案例来验证这一问题。
  学校的清洁卫生保持差,这是我校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实验一:教师例会上学校领导常说:清洁卫生打扫得好,就是保持差;政教处每周总结工作时,常说: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得好,就是保持差;班主任在班上常说:乱吃乱扔未改,清洁卫生保持差。学校领导、各个班级、各位学生表过多次态:下一次要做好清洁,更要保持清洁…
  然而,难啊,就是保持不了。对此,我曾作过一些思考与研究。我想,我要用“身教育人法”来扭转校园这种局面。我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学校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前,我带领几位同学,端着撮箕,在校园内各处边巡视边把地面上的食品袋、废纸等脏物全捡入撮箕内,然后倒入垃圾池。我们的脏物捡拾过程,让全校师生紧密注视与观察,引起高度重视,并受到深刻教育。这事在学生内心产生了疑问:我们的老师与同学为保持校园清洁捡拾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及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总结。升旗仪式结束后,各班送行“我要做保持校园清洁的带头人”的专题大讨论,并让学生写感受,表决心,各班进行认真总结。
  实验二:各班组织五人成立“校园脏物捡拾队”。在课间操后,由各班班主任带领捡拾地上的脏物,以此带动学生的群捡活动。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人人见脏物就捡拾的良好风气。
  实验三:教育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不等于学校说了不乱吃乱扔就会完全办到。要严格“三管住”(管住嘴,不乱吃;管住手,不乱扔乱倒;管住脚,不乱踏花草),让全校一千多人每个人都认真执行。实际上,每天总还会出现个别同学乱吃乱扔的现象。我坚持针对性跟踪教育活动:谁乱吃乱扔,我们就当着乱扔学生的面与周围的当事者,把脏物捡起来,放进垃圾筒,做给他们看,让乱扔者与目睹者当场受教育。赵某在我班是个顽皮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偏低,劳动纪律差,为人处事总是随随便便、大而化之。一天早操过后,他将刚吃完的方便面袋顺手扔在垃圾筒处的地上,恰好我经过这里看到;我便不动声色地将他扔掉的方便面袋捡起来,放迸了垃圾筒,什么也没说,若无其事的走进了教室。他看到了这一幕,脸马上红了。学生乱扔,老师就马上捡!这种无声的行为教育,触动学生灵魂,效果超过言教百倍、千倍。
  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了“不乱吃、不乱扔”的好习惯,校园终日洁净,师生们每天生活在整洁的校园里,感到很舒适,过去那种“打扫得很干净,保持却很难”的现象从此彻底杜绝。
  我个人认为: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要育好人,就得以人为本,抓好真正能触及学生灵魂的活动,用“身教育人法”去带动影响学生,让其形成良好习惯。每对每刻被知识浸润的我们,要下决心研究一项工作,一生育人,育人一生,育出思想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总结是:哪怕磨破嘴皮千百次,不如身教示范实效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沟通联系,实现意义建构,是探究性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为例,在分析了单元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常见习题后,可尝试从单元整体内容进行思考,设计前后有联系的探究性作业,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迁移,稳步进阶。  【关键词】6~10的认识;探究性作业;意义构建  一年级是学生校园学习阶段的起始年级,其学习内容看起来难度不大,实则对今后
期刊
【摘 要】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代数知识的起始单元。学生的思维从熟悉的算术思维转向多变的代数思维,这是学生思维的一大跨越,这一过程看似容易实则艰难。在对单元内容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补充分析型、对比型、梳理反思型的探究性作业,能帮助学生体会“化归”方法,领悟“建模”思想,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  【关键词】简易方程;代数思维;探究作业  人教版
期刊
【摘 要】教学中发现,由于选取的单位“1”不同,用分数表示教材中同样的一幅图时,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在对分数相关内容进行数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认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先用集合圈加标示的方式标明单位“1”,再用分数进行表征的教学微改进。调查显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识别单位“1”所指的区分,深入理解真假分数不同的表征方式。  【关键词】分数再认识;单位“1”;表征;微改进  用
期刊
“深度”一词随着“深度学习”概念的普及,已成为数学教师使用的高频词。“深度”在词典中的释义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②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③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人们在不同情境中对“深度”有不同的理解。  本期郑毓信教授的《“深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一文,深度辨析了“数学深度教学”的内涵所在,并期望广大教师要做好“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这两方面的探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材内容和课后常见作业的分析,基于单元整体思考,对教材中的原有习题进行改编,设计了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的更开放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主动联结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探究性作业;面积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收获、获得发展的有意义
期刊
【摘 要】草稿纸是小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对草稿纸使用现状进行观察,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不善于使用草稿纸。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打草稿的意识、规范学生打草稿的方法、重视学生打草稿的习惯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草稿纸使用习惯的策略。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对草稿纸的使用需求,可以对草稿纸的设计进行微改进,并通过分区安排、加方格纸底色等方式,提升学生使用草稿纸的频率与效率。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可能性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有利载体。教师应精准定位学生立场、切实分析单元视角,对可能性单元的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带领学生从散点到结构、从割裂到关联、从封闭到开放来感悟数据,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清晰、深刻、全面、合理。  【关键词】学生立场;单元视角;整合教学;可能性  整合教学因其关注结构化的教和有关联的学,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大力推崇。然而近年
期刊
2009年10月9日,我有幸来到宁波市镇海区外语实验学校挂职学习、锻炼,在为期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感悟很深,受益匪浅。这要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梦寐以求的好机会。在此期间,我采取了“看、听、问、学、做”等方式,参加了该校的各种活动,时间虽短,但我对学校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超前的办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方法,彰显个性化的育人特色,无不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示范导向作用,值得
期刊
花色冷拼的起源,可以追朔到遥远的宋代,尼姑梵正擅制冷盘,首开花拼之先河,以构思巧妙,用料匠心独具,造型形态逼真, 所制作品既有一定的欣赏性,更具备一定的食用价值。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从厨者的花样翻新,花拼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从广义的角度讲,花拼应涵盖什锦拼盘和九色攒盒等系列。但是从狭义的角度,花拼仅指象形拼盘,要么拼成虫、鱼、鸟、兽,要么拼成花、草、树、亭、阁、台、轩、江、海、湖等。 
期刊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科技和教育界的重视。知识管理这个新名词学校管理者对于它却不陌生,如: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和交流心得体会,组织各个教研组进行教学研究等都是开展知识管理的体现。  在新疆,尤其是我们和田虽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知识管理的成份,但大多数是很被动的,成效不大。这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基层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因而没有结合实际把人、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