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行为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人的指导思想。对于成年人 来说,一般是这样。但对于正在接受教育与培养的青少年来说,我们要认真研究他们的未定型思维与他们行为的随意性、偶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一是要努力地、认真地、耐心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与帮助工作,让他们从思想土增强对人的行为的认识,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形成思想上的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理念。但就仅仅思想认识明确,能够明理还远远不够。因为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心灵十分幼稚,很不稳定,极不成熟,一旦客观的临时性事物出现,他们就会因随意性、偶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就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与后果。我常想:要真正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注重学生行为的过程管理;二是教育者必须要以身教去带动、影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行为中进行自我教育;三是教师一定要以良好形象,坚持不懈地进行身教育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生活、劳动、工作、活动中长期受熏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育出思想道德高尚、行为习惯好的人来。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育人工作是转变人的工作,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
与学生终日生活在一起,每天会发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有辛酸、苦辣,也会有快乐与幸福。
教师具有特殊的身份与任务。因为他们一生要用美好语言与形象去影响、培养一代人、几代人。所以,我认为:教书的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无穷”。下面我用自己真实的案例来验证这一问题。
学校的清洁卫生保持差,这是我校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实验一:教师例会上学校领导常说:清洁卫生打扫得好,就是保持差;政教处每周总结工作时,常说: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得好,就是保持差;班主任在班上常说:乱吃乱扔未改,清洁卫生保持差。学校领导、各个班级、各位学生表过多次态:下一次要做好清洁,更要保持清洁…
然而,难啊,就是保持不了。对此,我曾作过一些思考与研究。我想,我要用“身教育人法”来扭转校园这种局面。我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学校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前,我带领几位同学,端着撮箕,在校园内各处边巡视边把地面上的食品袋、废纸等脏物全捡入撮箕内,然后倒入垃圾池。我们的脏物捡拾过程,让全校师生紧密注视与观察,引起高度重视,并受到深刻教育。这事在学生内心产生了疑问:我们的老师与同学为保持校园清洁捡拾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及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总结。升旗仪式结束后,各班送行“我要做保持校园清洁的带头人”的专题大讨论,并让学生写感受,表决心,各班进行认真总结。
实验二:各班组织五人成立“校园脏物捡拾队”。在课间操后,由各班班主任带领捡拾地上的脏物,以此带动学生的群捡活动。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人人见脏物就捡拾的良好风气。
实验三:教育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不等于学校说了不乱吃乱扔就会完全办到。要严格“三管住”(管住嘴,不乱吃;管住手,不乱扔乱倒;管住脚,不乱踏花草),让全校一千多人每个人都认真执行。实际上,每天总还会出现个别同学乱吃乱扔的现象。我坚持针对性跟踪教育活动:谁乱吃乱扔,我们就当着乱扔学生的面与周围的当事者,把脏物捡起来,放进垃圾筒,做给他们看,让乱扔者与目睹者当场受教育。赵某在我班是个顽皮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偏低,劳动纪律差,为人处事总是随随便便、大而化之。一天早操过后,他将刚吃完的方便面袋顺手扔在垃圾筒处的地上,恰好我经过这里看到;我便不动声色地将他扔掉的方便面袋捡起来,放迸了垃圾筒,什么也没说,若无其事的走进了教室。他看到了这一幕,脸马上红了。学生乱扔,老师就马上捡!这种无声的行为教育,触动学生灵魂,效果超过言教百倍、千倍。
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了“不乱吃、不乱扔”的好习惯,校园终日洁净,师生们每天生活在整洁的校园里,感到很舒适,过去那种“打扫得很干净,保持却很难”的现象从此彻底杜绝。
我个人认为: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要育好人,就得以人为本,抓好真正能触及学生灵魂的活动,用“身教育人法”去带动影响学生,让其形成良好习惯。每对每刻被知识浸润的我们,要下决心研究一项工作,一生育人,育人一生,育出思想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总结是:哪怕磨破嘴皮千百次,不如身教示范实效高。
与学生终日生活在一起,每天会发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有辛酸、苦辣,也会有快乐与幸福。
教师具有特殊的身份与任务。因为他们一生要用美好语言与形象去影响、培养一代人、几代人。所以,我认为:教书的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无穷”。下面我用自己真实的案例来验证这一问题。
学校的清洁卫生保持差,这是我校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实验一:教师例会上学校领导常说:清洁卫生打扫得好,就是保持差;政教处每周总结工作时,常说: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得好,就是保持差;班主任在班上常说:乱吃乱扔未改,清洁卫生保持差。学校领导、各个班级、各位学生表过多次态:下一次要做好清洁,更要保持清洁…
然而,难啊,就是保持不了。对此,我曾作过一些思考与研究。我想,我要用“身教育人法”来扭转校园这种局面。我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学校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前,我带领几位同学,端着撮箕,在校园内各处边巡视边把地面上的食品袋、废纸等脏物全捡入撮箕内,然后倒入垃圾池。我们的脏物捡拾过程,让全校师生紧密注视与观察,引起高度重视,并受到深刻教育。这事在学生内心产生了疑问:我们的老师与同学为保持校园清洁捡拾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及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总结。升旗仪式结束后,各班送行“我要做保持校园清洁的带头人”的专题大讨论,并让学生写感受,表决心,各班进行认真总结。
实验二:各班组织五人成立“校园脏物捡拾队”。在课间操后,由各班班主任带领捡拾地上的脏物,以此带动学生的群捡活动。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人人见脏物就捡拾的良好风气。
实验三:教育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不等于学校说了不乱吃乱扔就会完全办到。要严格“三管住”(管住嘴,不乱吃;管住手,不乱扔乱倒;管住脚,不乱踏花草),让全校一千多人每个人都认真执行。实际上,每天总还会出现个别同学乱吃乱扔的现象。我坚持针对性跟踪教育活动:谁乱吃乱扔,我们就当着乱扔学生的面与周围的当事者,把脏物捡起来,放进垃圾筒,做给他们看,让乱扔者与目睹者当场受教育。赵某在我班是个顽皮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偏低,劳动纪律差,为人处事总是随随便便、大而化之。一天早操过后,他将刚吃完的方便面袋顺手扔在垃圾筒处的地上,恰好我经过这里看到;我便不动声色地将他扔掉的方便面袋捡起来,放迸了垃圾筒,什么也没说,若无其事的走进了教室。他看到了这一幕,脸马上红了。学生乱扔,老师就马上捡!这种无声的行为教育,触动学生灵魂,效果超过言教百倍、千倍。
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了“不乱吃、不乱扔”的好习惯,校园终日洁净,师生们每天生活在整洁的校园里,感到很舒适,过去那种“打扫得很干净,保持却很难”的现象从此彻底杜绝。
我个人认为: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要育好人,就得以人为本,抓好真正能触及学生灵魂的活动,用“身教育人法”去带动影响学生,让其形成良好习惯。每对每刻被知识浸润的我们,要下决心研究一项工作,一生育人,育人一生,育出思想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总结是:哪怕磨破嘴皮千百次,不如身教示范实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