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道路林业进行了定义,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道路林业经营的措施,包括规划设计、构建经营体系、高质量造林、管护和利用等4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道路林业的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林业经营;规划设计;构建体系;造林;管护
中图分类号 S721;U41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140-02
道路林业指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形成的林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速度的加快、全域旅游的开展,道路两侧林地的面积迅速扩大,同时对道路林业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道路林业已成为新的重要林业类型,道路林业因道路而产生,交通便利是道路林业独有的特征,林地呈带状或线状是道路林业的又一特征。大部分情况下道路林业的立地条件较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道路林业因造林质量要求较高而成本较高。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道路林业除产生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需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道路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各方需求、达到和谐林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采用现代经营模式。
1规划设计
道路林业的属性决定了整体规划设计应由政府主导。
1.1前期调查
调查是规划设计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需求调查、立地條件调查、树种调查、苗木基础调查和经济投人调查等。需求调查即对涉及道路林业的社会各方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3个方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查。调查时既要调查政府层面的需求,也要调查不同社会利益群体或个体的需求。立地条件调查,即对具体道路两侧立地条件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内容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水、地势、风等,树种调查要求调查本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和外来树种的适生情况。苗木基础调查,指调查相近区域内苗圃苗木种类和存量状况。经济投人调查即调查政府及社会各方能够投人到道路林业建设的经济总量。
1.2整体规划
依据社会对道路林业近期、中期、长期的总体需求和经济投入总量确定道路林业的建设目标,本着因需制宜、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进整体规划设计。整体规划主要确定具体道路两侧营造的林种类型,道路林业的类型主要有防护林、商品林、风景林和经济林等。提倡建设复合林种,每一林种均能够产生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的效益,但是产生的主要效益却各有侧重。道路林业因需求的多样性和立地条件的多样性,往往是多林种并存。道路林业中的经济林,作为地方特色经济林的展示窗口,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道路林业中的风景林,能够有效促进全域旅游的开展。道路林业营造存在着简单化或园林化误区;道路林业的园林化,造林投资巨大,管护困难,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难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的简单化,功能不足,产生的效益难以满足需求。
1.3造林设计
造林设计首先确定树种组成和比例,其次确定造林方式,再确定栽植密度和各树种的苗木规格。除经济林外,防护林、商品林、风景林要以混交林为主,树种组成一般在5种以上。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以目的树种为主,次要树种为辅。目的树种因需求进行选优,选择多功能均优的树种为宜,注意选用的树种不能产生污染物"。造林设计中的树种标注要用学名或正名标注,严禁用俗名标注,同时规范标注苗木质量指标,包括地径、苗高、冠幅、干高、根系数量和幅度、分枝级数等方面的指标。
2构建经营体系
2.1政府定位
道路林业经营过程中,政府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各时期整体建设目标和具体路段的建设目标;二是选择和确定经营主体,确定经营年限,创造经营环境,监督经营效果;三是建立资金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四是进行公益林业科学研究,编制道路林业技术规程,建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为科技兴林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五是把握国家政策,实现道路林业和其他林业工程相结合,如道路林业中的商品林和国家木材储备林相结合。
2.2确定经营主体
道路林业经营适用于多种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为公司(国有、私有、混合制等)、集体(合作社)、个体等。国有公司可以以经营防护林、商品林和风景林为主,私有公司可以以经营商品林和经济林为主;个体以经营经济林为主。要建立经营主体有条件准人、筛选和淘汰机制,以公开、公平和公正方式确定经营主体许可,经营规模可大可小。总体而言,为保证经营效果,经营主体的综合实力和经营面积要匹配,经营面积一般
关键词 道路林业经营;规划设计;构建体系;造林;管护
中图分类号 S721;U41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140-02
道路林业指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形成的林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速度的加快、全域旅游的开展,道路两侧林地的面积迅速扩大,同时对道路林业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道路林业已成为新的重要林业类型,道路林业因道路而产生,交通便利是道路林业独有的特征,林地呈带状或线状是道路林业的又一特征。大部分情况下道路林业的立地条件较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道路林业因造林质量要求较高而成本较高。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道路林业除产生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需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道路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各方需求、达到和谐林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采用现代经营模式。
1规划设计
道路林业的属性决定了整体规划设计应由政府主导。
1.1前期调查
调查是规划设计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需求调查、立地條件调查、树种调查、苗木基础调查和经济投人调查等。需求调查即对涉及道路林业的社会各方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3个方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查。调查时既要调查政府层面的需求,也要调查不同社会利益群体或个体的需求。立地条件调查,即对具体道路两侧立地条件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内容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水、地势、风等,树种调查要求调查本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和外来树种的适生情况。苗木基础调查,指调查相近区域内苗圃苗木种类和存量状况。经济投人调查即调查政府及社会各方能够投人到道路林业建设的经济总量。
1.2整体规划
依据社会对道路林业近期、中期、长期的总体需求和经济投入总量确定道路林业的建设目标,本着因需制宜、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进整体规划设计。整体规划主要确定具体道路两侧营造的林种类型,道路林业的类型主要有防护林、商品林、风景林和经济林等。提倡建设复合林种,每一林种均能够产生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的效益,但是产生的主要效益却各有侧重。道路林业因需求的多样性和立地条件的多样性,往往是多林种并存。道路林业中的经济林,作为地方特色经济林的展示窗口,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道路林业中的风景林,能够有效促进全域旅游的开展。道路林业营造存在着简单化或园林化误区;道路林业的园林化,造林投资巨大,管护困难,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难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的简单化,功能不足,产生的效益难以满足需求。
1.3造林设计
造林设计首先确定树种组成和比例,其次确定造林方式,再确定栽植密度和各树种的苗木规格。除经济林外,防护林、商品林、风景林要以混交林为主,树种组成一般在5种以上。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以目的树种为主,次要树种为辅。目的树种因需求进行选优,选择多功能均优的树种为宜,注意选用的树种不能产生污染物"。造林设计中的树种标注要用学名或正名标注,严禁用俗名标注,同时规范标注苗木质量指标,包括地径、苗高、冠幅、干高、根系数量和幅度、分枝级数等方面的指标。
2构建经营体系
2.1政府定位
道路林业经营过程中,政府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各时期整体建设目标和具体路段的建设目标;二是选择和确定经营主体,确定经营年限,创造经营环境,监督经营效果;三是建立资金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四是进行公益林业科学研究,编制道路林业技术规程,建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为科技兴林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五是把握国家政策,实现道路林业和其他林业工程相结合,如道路林业中的商品林和国家木材储备林相结合。
2.2确定经营主体
道路林业经营适用于多种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为公司(国有、私有、混合制等)、集体(合作社)、个体等。国有公司可以以经营防护林、商品林和风景林为主,私有公司可以以经营商品林和经济林为主;个体以经营经济林为主。要建立经营主体有条件准人、筛选和淘汰机制,以公开、公平和公正方式确定经营主体许可,经营规模可大可小。总体而言,为保证经营效果,经营主体的综合实力和经营面积要匹配,经营面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