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人力资源系统的构建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的不足,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而社区中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是社区居家养老得以推广和应用的关键,本文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系统的结构中寻找其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从专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两个方面构建完善、合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系统,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的长期和健康发展。
  關键词:社区居家养老;人力资源系统;专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难以完成对老年人照料的责任,特别是那些身体状况欠佳、自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期照料的老年人在家庭中更是难以满足养老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及迅速增长的高龄老年人口,以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使政府一时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发展机构养老。这就使得有深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家庭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方式。它的优势在于以社区为依托,使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里,与家庭成员和邻里能保持联系,精神上能得到安慰,同时还能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社区成员、社区服务组织与老人之间的互助,来为老人提供服务,以此也减轻了子女照顾老人的负担。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系统的结构
  社区居家养老并不是孤立运作的,而是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从而更加高效、切实地解决养老问题。其中,人力资源支持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居家养老要在我国得以推广和应用,持续完善的人员支持体系是必须的,人力资源配置得充分、合理与否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开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的人力资源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政府任命或聘用的职业社区服务工作者或职业社会工作者,这部分人主要是在社区中从事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并与乡镇或街道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现在在职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被聘用为社区工作者;二是通过向社会统一招考聘用的人员。前者有在社区工作的经验,对社区情况非常了解,而且大多参加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社区工作的顺利展开。后者与前者相比,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学历也相对较高,大多持有社区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经国家考核合格后被聘用为社区工作者。另一部分是我们通常称为“义工”的志愿服务人员,这些人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完全出于自愿、不计报酬的,其中既有依法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中的志愿者,也有社区中开展邻里互助的社区居民。志愿工作者的加入将会有效地减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济压力,同时还会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2]。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系统在配置上存在的问题
  2.1服务者队伍难以建立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服务者队伍的建立是构造人力资源系统的前提,也决定着社区居家养老能否顺利展开,然而,在社区服务者队伍建设中却在着诸多问题。社区居家养老需要相当数量的职业社区服务工作者,但由于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都不高,再加上人们对社区服务的印象不好,存在着传统偏见,造成社区服务尤其是老年人服务行业对就业人群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吸引力不大,很难吸引有专业或有经验人员的进入。而且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大,很多人员只是把其当作是暂时的工作,一旦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得社区还得重新招聘新的服务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使得难以建设稳定、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2.2职业社区服务队伍不理想
  在社区居家养老中职业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是社区居家养老得以展开的前提,而职业社区服务队伍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首先,职业社区服务工作者的年龄偏高、数量少。目前许多社区的职业社区服务工作者多是社区中的下岗职工、离退休老人等,年龄普遍偏高,这种年龄结构的服务队伍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下的工作量既大又繁琐的老年社区服务工作。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讲,社区服务的职业声望一般较低,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社区服务事业。其次,职业社区服务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所占的比例极低。目前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者大部分是一些凭人道主义和经验来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没有专职的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人员,经常是由一名社区工作者兼管,他们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的知识培训,而且对在职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也很少,使得他们提供的服务滞后于老年人的需要。
  2.3志愿者队伍不足、素质不高,民众参与意识较低
  首先,我国的志愿服务与外国相比发展的水平比较低,不成规模和体系,注册登记的志愿者相对比较少,开展活动的大多是民间自发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只是相互模仿,服务的内容有限,缺乏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由于个体的兴趣不高,没有基本的经费保障,缺少相应的保障制度等诸多原因,使自愿者队伍在开展社区养老自愿服务中出现流于形式或是短期行为的现象,这就使得社区中的老年人不能够得到经常、持续性的服务。其次,民众的社会服务参与意识是影响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内在因素。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人员主要为离退休人员,除了志愿者外,其他人员的参与率不高,参与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参与的热情,也未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这是不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期开展和健康发展的。
  3.完善、合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系统的构建
  3.1努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3.1.1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选聘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还是以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为主,而且大多是以女性为主,离专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职业社区工作者队伍要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道路,引导优质人力资源进入社区,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具有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在不断的增多,他们的到来能为社区注入新鲜的血液,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民主选举等办法,从中选拔一批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去。   3.1.2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不仅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倡社会互助、甘于奉献,更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把系统的院校教育与在职教育及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同时,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制定以提高職业素质、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不断造就一批又一批专业素质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业社区工作者,以补充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中去。对于在职的社区工作者,通过在职培训、自学提高等方法,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
  3.1.3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社区工作者职称评聘体系,提高其职业认同和社会声望
  应当在借鉴国际社区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社区工作者职称评聘体系,明确相应层级社区工作者应获得的薪酬和权益,逐渐建立起社区工作者制度化晋升机制,使得职业社区工作者可以根据才能和贡献,来进行奖惩晋升,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次配备,让职业社区工作的劳动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以此来提高其职业认同和社会声望,以稳定社区养老服务的队伍,让更多的社区工作者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3.2推动志愿队伍建设,构建社区互助网络
  3.2.1发展社区外志愿者优势,助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首先,大力宣传、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尤其是鼓励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其次,要健全志愿者招募及开发制度。从社会中公开招募志愿者,注重志愿者信息的采集、筛选,要唯才是用,按能录取;对于合格的志愿者要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不仅使其掌握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让他们的服务与时俱进;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必不可少,只有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志愿者有动力去开展更好、更专业的服务;此外还需建立统一的志愿者队伍管理体制,开展有组织的、统一的志愿服务,将有助于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的效能。最后,要建立社区志愿者的考评及反馈系统。通过对有关服务数据和资料的获取,以及社区中接受志愿服务的老年人、其他居民的意见反馈,建立社区志愿者的考核评估系统,对于社区志愿者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和奖励,对于其中不足的地方,根据得到的反馈意见,予以修补改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服务于社区中的老年人。
  3.2.2挖掘社区内志愿服务资源,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系统
  社区养老服务涉及全体社区居民,没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热心参与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以使全体居民都能了解和关心社区养老服务,从而积极地参与。首先,由于住在同一社区的老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年龄相仿,他们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生活习性,易于沟通,适合老年人的需要;而且他们的闲暇时间比较多,能够随时提供服务,不用受时间的限制。因此,要充分调动社区内低龄老人的积极性,依靠老年群体人力资源,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或有偿服务活动,如现在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互助服务活动的有效尝试。其次,特别要鼓励社区中的青年居民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以优化社区服务的年龄结构,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效率;鼓励社区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以促进社区服务上档次;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居民中党员、干部、骨干成员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带动、影响其他居民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25-444.
  [3]陶利群.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4]隗苗苗.浅析社区居家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6).
  [5]串红丽,熊剑,魏承帅.我国新型社区养老中的人员支持体系架构——实现“社工 + 志愿者”联动[J]. 学理论,2010(19 ).
  [6]程骞.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以河北大学关老志愿服务为例[J].商业文化,2011(5).
  [7]王树新.老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8]陈琦.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1(07).
  [9]王勇,王淑卿.论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J].唐山学院学报,2011(07).
其他文献
朋友小丽想当一名网络作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规定自己每天写一万字.有时候工作忙到深夜,身体疲惫不堪,她都会想起自己的计划,打开笔记本电脑,认真完成任务.虽然她这么努力
期刊
说起古代的“农民丰收节”,非“秋社”莫属.社:古指土地神,亦有“祀社神”之意.古代秋天祭祀土神称秋社,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令.土生万物,祭祀土神,自然是感谢土地长出了庄稼,
期刊
确保在美丽的中国实现和推进建设,并确保在现代化过程中,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生活条件.我国新政府上台以来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确保在社会过渡到深
一直以来,学者对于清代的死刑适用问题的研究成果都偏少,但清代的死刑适用对于研究我国现阶段的死刑问题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大清律例》中“不道”罪为研究对象,对其
摘 要: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构建贵安新区,新区的构建将对带动黔中经济区乃至整个贵州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本文在对贵安新区人才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贵安新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路径设计和相应的人才政策建议。  关键词:贵安新区;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政策建议  1、前言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也正在日渐普及,对其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将对计量技术在其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通过计量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面对高校货物采购的手工小作坊式的采购模式由于效率低,工作量大等现状,迫切需要融合互联网技术,从制度,方法等方面提高采购效率.
随着近些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础交通设施得以大力兴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扰性的问题.对于路桥工程来说,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画制作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许多电视节目都用到了动画场景的设计,而对于动画场景的设计多数用到的动画元素便是建筑布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