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放牛班的春天》已颇有时日,心里那种暖暖的感觉依然流淌。与前段时间看《死亡诗社》时越看心里越堵得慌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
《死亡诗社》结束时,只让人觉得无语,久久地不知说什么好。在铁的事实面前,教训是惨痛的,前途是渺茫的,虽然最后孩子们齐声高喊“船长,我的船长”,好像从中嗅到了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但那也只能是泡影。
看《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感觉是在听一场音乐会。故事开篇便是深情的《歌声伴我心》,让人心情愉悦;中间的合唱《黑夜》,更是让人陶醉。而比音乐更触动人心的,是人性之美。马修——一个落魄的乐师,用他的生命感化了一群野孩子;莫朗——一个内心向善,行动叛逆的孩子,最后走向音乐的殿堂;佩皮诺——一个胆小懦弱的孤儿,最终得到了马修的爱;老麦、沙拔这些“池塘之底”的普通员工,也展示着平凡的美……
当然,影片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马修对孩子的引导,孩子用特殊的方式与马修告别,以及最后,一条通向远方的绿荫小道,加上此起彼伏的音乐,都让人相信,孩子的未来是美好的,在结构上也与开篇遥遥呼应。
谁不想做个好老师呢?即使前面的路仍然迷茫、遥远,我们也愿走下去。如果我们的教育都能像电影中那样润物无声地进行,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像马修、老麦、沙拔一样,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像莫朗那样发挥自己的所长,中国的春天将更绚烂。■
《死亡诗社》结束时,只让人觉得无语,久久地不知说什么好。在铁的事实面前,教训是惨痛的,前途是渺茫的,虽然最后孩子们齐声高喊“船长,我的船长”,好像从中嗅到了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但那也只能是泡影。
看《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感觉是在听一场音乐会。故事开篇便是深情的《歌声伴我心》,让人心情愉悦;中间的合唱《黑夜》,更是让人陶醉。而比音乐更触动人心的,是人性之美。马修——一个落魄的乐师,用他的生命感化了一群野孩子;莫朗——一个内心向善,行动叛逆的孩子,最后走向音乐的殿堂;佩皮诺——一个胆小懦弱的孤儿,最终得到了马修的爱;老麦、沙拔这些“池塘之底”的普通员工,也展示着平凡的美……
当然,影片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马修对孩子的引导,孩子用特殊的方式与马修告别,以及最后,一条通向远方的绿荫小道,加上此起彼伏的音乐,都让人相信,孩子的未来是美好的,在结构上也与开篇遥遥呼应。
谁不想做个好老师呢?即使前面的路仍然迷茫、遥远,我们也愿走下去。如果我们的教育都能像电影中那样润物无声地进行,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像马修、老麦、沙拔一样,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像莫朗那样发挥自己的所长,中国的春天将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