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甘松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甘松传统上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的功效,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同时也是古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和尤纳尼(Unani)医学体系的常用药材,亦常作香料、食品和化妆品的原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具有镇静、抗癫痫、抗惊厥、抗抑郁、抗心律失常、抗疟、抑菌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糖代谢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含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是以甘松新酮为代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对甘松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甘松的资源及地理分布情况、药材质量控制、栽培现状及应用未见系统研究报道.甘松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道地药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甘松的资源调查和实际栽培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松资源和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材质量控制、栽培和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纳米制剂具有体积小、载药适中、可靶向等诸多特性,是药物、基因或蛋白质等跨越细胞或血脑屏障(BBB)的良好传递工具.目前,利用纳米给药系统促进药物透过BBB被认为是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一种战略途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载体的不良反应和毒性也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此,笔者拟从纳米载体的种类及性质分类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穿透BBB的靶向纳米制剂的研究情况,分析每种载体的优点和缺点.结果 发现以中药有效成分为载体的纳米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式,但中药成分复杂多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用药多以西药为主,长期使用存在抗生素耐药、激素不良反应和费用高昂等问题.因此,探寻新型、高效、安全、廉价的药物和治疗模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医药凭借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独特优势,在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药与脓毒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多.该文通过筛选相关临床研究与文献,从脓毒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发病机制,NF-κB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坐骨神经横断吻合术后,大鼠坐骨神经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M),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实验选取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模型选取坐骨神经横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补阳还五汤组高、中、低剂量(29.6,14.8,7.4 g·kg-1)组、弥可保(0.156 mg·kg-1)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造模成功后各组使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4周后测试各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
苦杏仁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品种,药食同源,应用历史悠久.其有小毒,除生品苦杏仁外,还有燀苦杏仁和炒苦杏仁等炮制品.笔者通过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含有苦杏仁的中药制剂的处方、工艺和质量标准等情况,讨论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加强药材源头质量控制,包括苦杏仁基原、产地、炮制、储存等方面,从源头保障苦杏仁制剂质量;②生产工艺是影响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需加强生产过程控制;③加强苦杏仁制剂质量研究,制定有关安全性质量控制项目,进一步完善提高苦杏仁制剂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