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官员抵触财产公示制度的心理成因及疏解之策——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探讨

来源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目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官员的抵触心理是制约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探讨官员对财产公示的抵触心理,分析导致消极认知的基本知识结构、对该制度缺乏全面客观的知晓,不具备正确的权力认知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作用等成因,提出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官员知识结构,坚持行政改革与思想教育并重,纠正权力认知偏差,创造有利的政治社会环境等对策建议,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他者"研究展现了当代西方哲学全新的思维原则,引起了许多思想家彼此之间激烈的争论,现象学史上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足迹和精彩的片断。胡塞尔在"先验自我"的层面上开启了"他者"研究的
秦观作为婉约之宗,其词一直以“词心”“当行”而著称,为后人称为“古之伤心人”。但从李腐《师友谈记》记载秦观十则赋论中可见,秦观对词的创作有自己的“工巧”之处。秦观认为
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形象建构并非简单的概念构成,而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对国家形象概念的阐释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性,但其理论偏颇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认
“文化”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如何阐释与表达文化概念依然是一个难题。通过梳理目前经济学各领域文化维度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分析了主流经济理论处理文化之经济后果
作为中国唯一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古典小说,《歧路灯》中有许多值得当代教师和父母学习、借鉴的内容。它启示人们,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法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而
基于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变化,回顾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法治主导型执政方式要求党的执政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维护宪
元和二年六月韩愈自请分司东都,是其仕宦生涯的主动撤退,个中原因,韩愈本人及同时代人所作墓碑及行状均认为是遭到了谗言诽谤。然通过史料分析,结合德宗、顺宗和宪宗三朝中枢
中央苏区时期,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经历了严峻的革命锻炼和组织考验,有很高的革命觉悟,甘当公仆,全心全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开启了人民政权的划时代新风。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