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进化简史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悠远的传说,到历历在目的现实生活,狗在人类社会中充当着非常独特的角色,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与狗就已经相濡以沫,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纽带,共享忠诚、眷顾、依赖与信任的伙伴关系。
  狗狗的祖先
  狗狗,学名家犬,在动物分类上属于犬科动物。相比狼、豺、狐等野生犬科动物,不同品种的家犬在体型大小、身材结构、体毛颜色和卷曲程度等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这使得近现代的早期研究者认为家犬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犬科动物驯化而来。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奠基人、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1758年就把家犬划为一个独立的犬科物种。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借助于遗传学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灰狼和家犬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是同一个物种。这说明灰狼是家犬的直系野生祖先,家犬是从灰狼驯化而来的。1993年,美国史密森学会与美国哺乳动物学会重新分类将家犬划为灰狼的一个亚种。无论是在野外自然条件还是在人为圈养条件下,家犬和灰狼是完全可以杂交产生后代的。著名的军犬—捷克狼犬就是通过德国牧羊犬(俗称黑背)和欧洲灰狼杂交选育产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栖息地的严重破坏和长期以来人为的大量捕杀,现在灰狼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范围也大幅缩小。在我国,灰狼现在只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及青藏高原,在南方地区基本已经灭绝。为此,我国已将灰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狗狗的起源地
  家犬的祖先灰狼曾是地球上分布地区最广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足迹遍布北美和欧亚大陆。那么,灰狼最初是在什么地方驯化成家犬的呢?
  通过考古发掘,研究人员在距今约12,000年前以色列以及14,000年前德国的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家犬的遗骨。这些相关工作提示我们家犬可能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的西亚和欧洲地区。近期,在欧洲和西伯利亚东部的阿尔泰地区出土了距今40,000~30,000年前的犬科动物遗骨。然而出土的相关遗骨并不完整,这使得研究者难以区分究竟是狼还是狗。家犬的起源地依旧扑朔迷离。
  借助遗传学技术,生物学家尝试从分析DNA序列来定位狗狗的起源地,先后提出了东亚起源假说、欧洲起源假说和中东起源假说。目前,得到较多证据支持的是东亚起源假说,即东亚南部的灰狼大约在33,000年前被驯化成家犬。据考证,家犬是人類成功驯化的第一个家养动物。之后,伴随着史前人类的一系列迁移活动,家犬大约在距今15,000年前从东亚扩散到达中东,并在大约10,000年前抵达欧洲和非洲,最终扩散到世界各地。
  众多狗狗品种的
  由来
  正如上面提到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众多形态各异的家犬品种都是从灰狼驯化来的,然而这种驯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简单来说,家犬的驯化可以划分成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史前人类把灰狼驯化为早期家犬。我国乡村地区的土狗就比较接近这种原始的早期家犬。驯化的第二阶段主要是中世纪以来的几百年时间。这期间,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和审美把家犬培育成形态多样化、行为各异的品种,这一过程被称为家犬品系化。目前,大量的欧美品种大都是这一期间培育的。例如,奔跑迅速的俄罗斯猎狼犬用于捕猎灰狼等大型动物、强壮的圣伯纳犬用于救助翻越阿尔卑斯山的人们、长着可爱卷毛的比熊犬则是友好的伴侣……
  当然,在介于两个阶段之间,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培育出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古老犬种,比如中国的松狮犬、非洲的巴仙吉犬、新几内亚歌唱犬、西伯利亚雪橇犬(就是我们常说的哈士奇啦)等。有意思的是,不少古老犬种都不会发出“汪-汪-汪”的吠叫。由于缺乏相关资料,我们目前对这些古老犬种的源流历史依旧知之甚少。
  从狼到狗
  从小,我们便从众多故事传说中得知灰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而身边的家犬却是温顺友好的伙伴。既然家犬的祖先是灰狼,那么狼是怎样转化成狗的呢?学者就这一转变过程提出了许多假说。
  目前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拾荒者假说。即在距今约3万多年前,一些灰狼发现,相比捕猎,食用人类丢弃的剩余食物是一个轻松的营生方式,随后,这些灰狼就如同拾荒者一样依赖人类产生的垃圾,并长期在人类居住点附近徘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灰狼与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同时,人类也逐渐接纳灰狼,这最终导致了人类和灰狼共同生活在一起,灰狼也从而驯化成家犬。拾荒者假说强调家犬的驯化开始于灰狼的“自我驯化”,即这一过程并不是由人类主导进行的。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因此,早期的原始家犬很可能是狩猎活动中的重要助手。我们在一些考古遗址中发现当时人类对家犬进行了仪式性埋葬,这也能体现出人类对家犬的重视。
其他文献
这不是普通的甲虫。它背上有一块电子芯片和触角相连,芯片发射的电信号可以引导甲虫左右转或者向后走。这是半机器半昆虫,长度不到一英寸,是世界上最小的遥控机器虫。或许有一天,机器虫会拯救你的生命。因为将来,机器虫可以爬过瓦砾下的裂缝,在灾难中寻找幸存者。  这当然不是第一只机器虫,而是在最近的《Soft Robotics(软机器人)》期刊中描述的新型机器甲虫,它不但比之前的遙控虫子更小,还可以比以前的版
剑桥大学与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一起,成功地将可清洗、可拉伸、透气的电子电路嵌入织物中,为智能纺织品和可穿戴电子产品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将石墨烯(一种二维形式的碳)直接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印刷到了织物上。这种衣料不仅柔软舒适,还能在普通的洗衣机中坚持20次循环。这一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该团队的创新在于设计了低沸点的油墨,使其能直接以打印的形式在聚酯纤维上形成电路,
最近看TED TALK,演讲者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无线通信的教授。讲台上摆着一张不大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LED台灯,正对着台灯的桌面有一个小孔。教授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开了台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背后的屏幕上开始播放百花盛开的高清影片。为了打消观众的疑惑,他把右手放在灯下,阻断了光线,这时,屏幕上的画面马上停住。随后,他缩回了那只手,美丽的画面又继续播放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灯泡不仅能照明,还
在比利時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儿童剧《青鸟》里,孩子们家里饲养的狗,被塑造成忠诚的旅伴,和兼具聪明与狡猾的猫针锋相对。对于这两种人们最熟悉的宠物,作者给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刻画,其实正是它们与人类相处历程的写照。  在与人类相处的“资历”上,狗比猫要长得多。有人认为,狗或许是最早被人驯化的家畜。距今大约三万年前,在从灰狼被驯化为家犬的过程中,这些动物保持了身为灰狼时群居的记忆,加之与人类长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