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大文化、大乡土”文学叙事中的赣南边城——评李伯勇“幽暗家园四部曲”

来源 :长江文艺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名思义,“边地文学”是反映边地生活题材的文学。边地文学作品因其地域的封闭性、习俗的奇特性、文化的多元性,为世所重,风行一时。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边地有其不足,但亦相对纯粹。由于远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边地远离大众视野之外,成为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异域”,抑或是激发人们无限想象的“诗性王国”。正如沈从文在《边城》所说:“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1]现代乡土作家李伯勇常以地处“边地”自况。
其他文献
由于性不耐寒,茉莉传入我国后,在温暖的南国安了家,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多有种之。北宋陶穀《清异录》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派遣使者到南汉,接待者送使者茉莉,骄傲地说这花的名字叫小南强。《墨庄漫录》写茉莉,不吝赞美,誉其为闽广地区众花之冠:  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末利花为众花之冠。岭外人或云“抹丽”,谓能掩众花也,至暮则尤香。今闽人以陶盎种之,转海而来,浙中人家以为嘉玩
法国的约瑟芬皇后是拿破仑·波拿巴的第一任妻子,她是一位有巨大志向的热情的园艺家。  1797年拿破仑正在埃及作战而不在她身边,她在离巴黎只有12公里远的地方买了一座占地150英亩(约910亩)、名唤“马尔梅松城堡”的陈旧破败的庄园。拿破仑回到巴黎之后,她说服丈夫花了一大笔钱用于翻新这座庄园,包括把其中面积广阔的花园重新规划了一遍。  约瑟芬對博物学极富热忱,和同时代的植物学家及采集家有密切联系,所
【摘要】儿童参与墙面环境创设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目前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仍然存在着儿童未参与或参与较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未真正参与墙面环境创设、参与形式千篇一律、参与主体绝对单一。基于儿童参与阶梯理论,本文认为参与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应将参与的权利还给儿童;强调儿童参与并不意味着追求相同,而是选择适合儿童的参与梯级;另外在关注儿童参与的同时也应注重教师的指导。  【关键词】儿童参与